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作家肯·克西《飞越疯人院》以其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描述了精神病院中监视、规训、惩罚的运作机制,表现了畸形社会控制与异化的权力机制对人性的摧残。《飞越疯人院》中的精神病院是二战之后美国社会的缩影,也是当时美国社会消极抗争的象征表达。  相似文献   

2.
《飞越疯人院》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影片开头是精神病院里寻常的一天。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护士轻声细语地广播"是时候吃药了"。精神病人缓缓地走到护士站窗口前排好队,领了药,乖巧地吃下去。直到麦克墨菲的出现,精神病院的平静才被打破。他犯了事为了逃避在劳动农场的劳动,于是装疯  相似文献   

3.
《飞越疯人院》是肯·凯西的处女作,作为生活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位嬉皮士,肯·凯西在这部小说里倾注了他对当时阴暗、压抑的社会的讽刺与批判。作者借一位印第安人之口道出了精神病院惨无人道的体系,同时也塑造了麦克墨菲这样一位拯救他人、牺牲自己的英雄人物。通过展示小说中的三组二元对立项,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疯人院的残酷无情以及自由、善与爱的追寻主题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飞越疯人院》以疯人院意指美国式的社会体制,反体制意味浓烈.经移民导演勒斯?福曼之手,其复杂的意识形态背景给影片蒙上了一层特殊的光辉,似乎有了更多可以揣度的空间尺度.本文将从影片的题材、社会背景、角色寓意、导演与演员几个方面对其予以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人格心理及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解读由美国名著《飞越布谷鸟巢》改编并获得五项奥斯卡大奖的影片《飞越疯人院》,并对其所反映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美国六、七十年代社会文化心理变态现象,进行了表象和内涵的解剖。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肯·克西的代表作<飞越疯人院>是一部反主流文化小说.它以一个印第安病人布罗姆登的视角,再现精神病院的丑陋内幕,揭露美国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1975年,这部小说被捷克导演福尔曼改编成同名电影,并成功地搬上了银幕.影片与原著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中心人物布罗姆登进行了边缘化.本文旨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飞越疯人院》是美国作家肯·凯西的代表作。小说主人公麦克墨菲在自由意识和自由思想的支配下,经历了从自觉进入疯人院,到了解疯人院,到最后飞越疯人院的过程,并做出了一系列的自由选择。这一系列的自由选择正是对萨特存在主义中的自由选择思想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刘佳  唐彬杰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5):112-113,116
<禁闭岛>是继<飞越疯人院>后又一部由精神病院里发生的一切而引发人们哲学思考的电影.令人悬疑的寻找过程、惊悚的梦中场景以及出人意料的结局,都深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但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电影本身的逻辑之外,从另一个视角出发,也会看到不同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永不让步》出自著名小说家肯·克西之手,他的小说《飞越疯人院》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永不让步》虽不及《飞越疯人院》那么出名.却是肯·克西本人最满意的一部作品。该书名源自民歌“有时冒出了一个伟大的念头.要跳入河中漂流”.故事讲述了俄勒冈州某小镇两个独立谋生的伐木工人的故事,他们信奉“永不让步”的人生准则。  相似文献   

10.
孙露露 《文教资料》2013,(22):55-56
本文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文化动荡为准,从反正统文化角度剖析电影《飞越疯人院》的叙事技巧及风格,以美国20世纪60年代时期的社会大格局为时代背景,从电影角色,台词情节两个方面展开阐述,浅析《飞越疯人院》独特的创作思路和经久不衰的文化积淀。虽然距今已远,但仍给现代人留下了非凡的价值和不朽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恐怖游轮》是一部心理悬疑影片,影片的特点在于恐怖轮回的闭合环形的剧情结构,具有虚拟神话寓言的特点,影片大气的拍摄手法、虚拟化神话叙事方式、视觉时空冲击、隐喻的语言构成了《恐怖游轮》影片的艺术特点,女主人公经历重复的轮回彼此交互,给观众提供了多种理解和想象、思考与感受。本文拟从影片拍摄手法、虚拟化神话叙事方式、视觉时空冲击、语言特征等视野透视《恐怖游轮》影片的艺术特点,对《恐怖游轮》影片的艺术特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静止和禁止     
《御法度》,日本著名导演大岛渚的作品。大岛渚是很强势而稳定的导演,他的影片观点鲜明,叙事手法犀利得可怕。他倾向使用某种符号来表达禁忌,这在《御法度》达到了一个高度,让影片充满了意味深长的符号和典故。影片诉说法令和执行。禁止,是悬在每个人头顶上的一把剑,压抑住所有活生生的欲望和冲动,并没有直接物化,却弥漫在空气里,沉甸甸地压在心里。  相似文献   

13.
《美丽人生》是一部意大利影片,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关于这部电影,从主题上看,无论如何都不该用喜剧的手法表现;而当你看完影片之后,你的心情却在喜剧的氛围里沉重起来。  相似文献   

14.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配乐巧妙的手法运用和出色的诠释力为影片增添了很强的表现力。其主题音乐手法使观众记住它摄人心魄的旋律和旋律后面那段惨烈的人性悲剧,而族性表达的音乐、人物描写的音乐对深化主题、刻画人物性格、渲染气氛、表现时代感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珍爱生命     
五月里,曾看了一部关于生命的法国纪录影片,片名叫《迁徙的鸟》。它是法国著名导演雅克·贝汉花了六年时间跟踪拍摄的,记录了成千上万的候鸟在地球赤道和两极之间不断往返迁徙的过程。每到迁徙的季节,候鸟们要飞越广袤的大陆,艰苦跋涉,最终到达它们的目的地,在那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候鸟们脆弱的生命和它们对生命的执着,深深地震撼了我,使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影片刚开始,就听见“扑哧扑哧”的翅膀拍打声,接着就看见一群候鸟扇动着巨大的白色翅膀,在晴朗的天空里优美地飞翔。那场面令人震撼,我从中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美丽与高贵…  相似文献   

16.
你看过吗?一部九十多分钟的影片,没有对白,解说词不超过 10句,字幕不足20句。梦一样的音乐、诗一般的画面一气呵成。 这部影片就是《迁徙的鸟》,一部关于乌,关于飞翔,关于大 自然的脆弱与坚强的法国电影。 它是享誉世界的著名电影制片人兼导演雅克·贝汉的《天· 地·人》三部曲之一。为了拍摄这部影片,雅克·贝汉历时四年。 横跨五大洲,与候鸟一起生活、一同飞越大地和海洋。 它采用高科技空中拍摄系统摄制。不但展示了候鸟的生活习惯,更把大自然的各种壮丽景色摄入镜头。 候鸟的迁徙过程充满千辛万苦。它们…  相似文献   

17.
《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是姜文执导的两部影片,两部影片都包含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为使这些隐喻和象征得到有效传达,两部影片都采用了"陌生化"处理手法,但观众反应却差异巨大。这说明不同的"陌生化"手法会给影片带来不同的传播效果。通过两部影片"陌生化"手法的对比研究,分析其内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反主流化电影《飞越疯人院》揭露了现代社会在理性与非理性的二元对立中以理性的观念和秩序至上,隔离、囚禁癫狂,并以绝对的权威与强制手段压制、束缚非理性。由此联系到福柯有关癫狂史的研究与对现代秩序、规训、“纪律”等的探讨,揭示了现代明的病态与专制,从而显现出福柯的人关怀的巨大魅力与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证明自己     
上央  欣悦 《课外阅读》2008,(3):57-57
前不久,意大利一家精神病院因运送病人的司机玩忽职守误收了三名正常人。那三个人被关在精神病院里28天,其中两个还差点变成精神病。美国《探路者》杂志记者格雷贝克特意为此事前往意大利,对那三位被关押者进行了一次专访。  相似文献   

20.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较为特别的影片,它试图对中国传统电影在叙事结构和艺术手法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分段叙事"结构和魔幻现实主义影像风格是这部电影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也正是这部影片在受众中引起了争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