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讲两条意见,一是关于出版的,一是关于评论的。出版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读者心理方面的,也有政策方面的等等,因此处于一个易受影响和冲击的地位。比如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宗教与美学丛书”,就掌握了读者的心理。前些年,美学方面的书籍很热,近一两年,宗教方面的书籍也很热,而“宗教与美学丛书”则是抓住了读  相似文献   

2.
石竹青 《现代传播》2002,(2):122-123
20 0 2年 3月 2 3日 ,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黄会林教授主编、周星教授副主编的《中国影视美学丛书》新闻发布会暨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中国影视美学研究”课题组、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电视艺术委员会及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研究会共同承办。在京领导、专家、学者及报刊、电视媒体工作者等共 6 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周星教授主持会议。本丛书全套 8部 ,历时五载 ,已于近期全部出版。主编黄会林教授在致辞中指出 :丛书立足于“中国影视与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3.
王向峰教授最近出版的《美的艺术显形》一书,集中显示了他在文艺美学研究中获得的最新成果。全书分为三编,即“艺术的本质与表现”、“艺术的接受与创造”、“马克思《手稿》的美学”,并以多章集中论  相似文献   

4.
美国学者托马斯·芒罗在其所著《东方美学》一书中谈及“20世纪中国美学的本土与外来传统”时,写有这样—句话:“共产主义成功后,蔡元培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了艺术与美学,写下了《新美学》(1948)和《艺术社会学》。”(中译本第16页,1990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出版)这里,将“蔡元培’和《新美学》联在一起,实为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家七五计划重点社科研究项目“艺术心理美学”的阶段性成果,童庆炳教授主编的《艺术与人类心理》可以称为我国艺术审美心理研究领域的力作。本世纪以来,西方美学的重心不断从古典美学的美的本体探讨转向艺术本体、艺术审美心理的分析。不管是从人本主义的抑或科学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对影视艺术审美特性的探索与研究日益重视,除大量引进出版国外的影视美学理论著作外,国内学者的影视美学理论著述也不断出现.其中<影视美学>一书是北京大学的彭吉象教授多年从事影视美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近年来出版的有相当代表性的影视美学专著.  相似文献   

7.
内涵丰富多彩的经济生活决定了经济报道首先要寻求“卖”点,才可以从容地面对品味日渐提高的读者。因此,把经济新闻做得和其他新闻一样好看,是专业财经记者义不容辞的任务。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拉克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森斯特,在联合出版的《极速》一书中“抱怨”  相似文献   

8.
每年的“世界阅读日”前后,我都会选择一本关于图书和出版的书进行深度阅读。这是一种节日的需要,更是出于对图书和出版的尊重。今年我选择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蔡翔教授的著作《大学出版发展战略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相似文献   

9.
1994年《宗白华全集》出版后不久,美学界有学者就指出:“他(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是多么的博大精深,恢弘清新”(程代熙),呼吁美学界对“宗先生的美学思想应当重新研究,宗先生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要重新评定”(商金林)。嗣后,1997年在安徽黄山召开了纪念  相似文献   

10.
曾以<反美学--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学林出版社出版)一书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的著名美学工作者、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潘知常先生,以自己十数年的学术理论积累,以极富领悟力的生命洞见,于世纪之交出版了他的关于20世纪西方审美文化、审美观念的论著系列之二:<美学的边缘--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观念>(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成为我国美学界这方面研究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岳菲花 《传媒》2008,(12):74-75
1973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新闻系教授梅耶出版了《精确性报道》一书。首次阐释了有别于传统新闻报道的另一种新闻报道方法——精确性报道。书中指出:“过去传统的采写手法只一味报道那些瞬息即逝的、耸人听闻的事件,不会在历史、政法和经济社会的广角镜下分析材料,看出潜在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现象。”他提倡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用到新闻实践中,以问题为对象,用数据来说话,  相似文献   

12.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王先霈教授就出版过《文学心理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书。与当时出版的那些“文艺心理学”一味介绍西方的知识不同,王先霈的书充满了对于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的追问和阐发。他似乎要证明中国古代也有文艺心理学。差不多二十年后,王先霈出版了他的专著《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心理思想》,我读后欣喜万分,我觉得王先霈有一种难得的对中  相似文献   

13.
刘程 《编辑之友》2007,(4):85-85
邱紫华教授的力作《印度古典美学》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的印度美学专著,该书系教育部"九五"规划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印度美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在学界多注重于研究印度宗教、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的当下,该书在印度研究领域开拓出一个崭新的天地,具有极强的原创性.印度美学是东方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美学一起呈现了东方美学最鲜明的特点.作者在已有鸿篇巨制式的《东方美学史》(商务印书馆2003年9月出版)的基础上,深化、细化了印度美学的观点,并在纵、横的层面上,更加凸显了印度美学作为东方美学组成部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由汝信先生和聂振斌先生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金雅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美学名家研究丛书》共计6卷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这也是中国美学界2012年的重要成果.这套丛书包括《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聂振斌著)、《蔡元培美学思想研究》(聂振斌著)、《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金雅著)、《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王德胜著)、《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宛小平、张泽鸿著)、《丰子恺美学思想研究》(余连祥著)6本专著. 丛书深入研讨了6位中国现代美学家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在总结中华民族美学的代表成果、发掘中华民族美学的精神传统、梳理中华民族美学的血脉学派上作出了切实的开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相信丛书的出版,将会有力地推动中国美学研究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5.
五、美学美学方面的著作,在50年代曾出版了6集《美学问题讨论集》以及几本个人的文集。60年代的头5年,翻译出版了一些苏联、西方的美学论著,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代表了当时中国对西方美学理论研究的水平。70年代末以来,社会对美学的关注和兴趣日益增长,形成了美学书籍出版的热潮。1981年出版了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之后,具有相当水准的学术专著一本本问世,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学史著作的出版。第一本问世的中国美学史著作是文  相似文献   

16.
领导人出访不仅是加强国际交流的一个必要手段,也是展现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如何有效开展领导人出访对外报道,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对外传播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接受美学又称“读者接受学”,正式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康斯坦茨学派,借鉴解释学、现象学等理论,提出了“读者中心论”,建立了以期待视野、召唤结构、文本未定性、审美经验等为主的一整套概念体系,①促使文学研究发生范式的转移.接受美学虽然是文学理论,但对“宣传现象同样有效”.②本文以接受美学为视角,分析新华社2015年“习近平访美”对外报道,并以美联社的“习近平访美”报道为参照,研究新形势下我国如何有效开展领导人出访的对外报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出版美学三大基本问题——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为例,对近二十年来出版美学基础理论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文章系统分析了各学者的观点后,得出结论:出版美学是研究出版活动的美学意义的社会科学,是出版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对象的外延是包括编辑、印刷或复制、发行等在内的出版活动,其学科体系由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历史研究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2012年启动实施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2013年制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内容包括出版发行.2014年底至2015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了20余种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读物,这套普及读物的出版堪称“教育部宏大文化工程”,凝聚了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法律等领域的一流名家,既有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经济低碳化》(厉以宁等著)、《汇率原理与人民币汇率读本》(姜波克著)、《税收那些事儿》(谷成著)、《数说经济与社会》(袁卫等著),又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中国化的普及精品读物《马克思主义告诉了我们什么》(陈锡喜著)、《社会主义现代化读本》(洪银兴著);敦煌研究名家项楚先生贡献了《敦煌文化》;西藏历史文化研究大家霍巍引领我们《秘境探古:西藏文物考古新发现之旅》;孙正聿先生的《人的精神家园》为我们娓娓讲述了精神家园的根基、内涵、培育和升华;黄蓉生教授的《大学生诚信读本》告诫当代青年大学生要承续千年之诚信美德;莫励锋教授的《诗意人生》既是一部诗歌史,也是中国的精神史诗;陈洪教授是目前国内研究明清四大名著的大师,其优秀研究成果普及转化的《“四大奇书”话题》,令读者耳目一新;环境美学研究名家陈望衡教授的《我们的家园:环境美学谈》以生态主义与人文主义结合为哲学基础,为人类未来发展指出了一条通往人与环境和谐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张陆园  曹蔚 《传媒》2016,(22):92-93
经过近六十年的艰辛探索,中国电视剧的品质不断提升、类型不断丰富、体系不断完善、市场不断健全。无论是在电视、电脑、手机等不同收视终端方面,还是在客厅、公交、地铁等不同收视地点方面,抑或是古装剧、都市剧、谍战剧等不同收视类型方面,都能感受到观众对电视剧的喜爱与追捧,从中也可以管窥中国电视剧内容生产与传播的繁荣图景。与实践领域的“火热”场面相比,当下电视剧理论研究领域却相对“冷清”,这一冷一热之间的巨大反差暴露出了中国电视剧理论研究的薄弱无力。由中国传媒大学张国涛教授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电视剧本体美学研究:连续性视角》是近年来电视剧理论研究领域一部不容忽视的用心之作,该书的学术价值凸显在理论研究的高度、历史延伸的深度和现实解读的力度。在位居时代主流的文本批评范式遭遇危机的当代中国电视剧理论研究格局下,电视剧本体研究范式亟待重启和推进,该书运用现象学美学和接受美学的理论与方法,从电视剧的连续性这个全新而独特的视角出发,对电视剧本体美学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出版事业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书评工作的空前活跃和繁荣,令人鼓舞。但在我看来,当前书评工作中存在的弊端也值得注意。归结起来说,其弊有十: 一、过甚其词。这类书评对所评的书总是作过分的夸奖,以拔高书的质量,力图使读者相信这确是一本不朽之作。比如有一篇美学著作的书评,评者先是肯定这本书是书的作者三十年来“教学与经验的结晶”,“是研究美学的代表作”,与全国已出版的三十几种美学专著相比,“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