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边防日渐松弛、后金军日渐强大的不利局面下,袁崇焕力排众议,孤悬宁远,并重伤了努尔哈赤,导致努尔哈赤命丧盛京,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宁远大捷",对明末政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赵芷仪 《兰台世界》2017,(2):124-125
袁崇焕的军事天赋使得他成为一位军事家,军事能力得到明清两朝的认可。但是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环境及其自身性格的短板导致了他悲惨的结局。崇祯帝杀了袁崇焕并不是明朝灭亡的全部原因,但时势造英雄,袁崇焕的死绝对是明朝灭亡的一个催化剂,一代名将的陨落,不论是什么原因,均是国家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袁崇焕是明清鼎革之际的关键人物,其事功、其情操、其冤案,皆有动天地而泣鬼神之处。崇祯三年中秋次日,袁崇焕以“谋叛”冤罪,在北京西市刑场被凌迟处死。后人说崇祯此举,乃是自毁长城,而最终导致明朝之亡。梁启超因此认为袁崇焕“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  相似文献   

4.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广西梧州府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在誓死保卫明朝抗击清军中军功卓著,崇祯三年(1630),被崇祯皇帝以“谋叛”罪在北京西市刑场凌迟处死.其部下余氏义仆为其收敛骸骨,葬于北京广渠门内广东义园,并从此世代为袁守墓.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帝下令为袁崇焕平反昭雪,后人为纪念袁崇焕,先后修建了祠和墓.  相似文献   

5.
《北京档案》2011,(11):40-41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广西梧州府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在誓死保卫明朝抗击清军中军功卓著,崇祯三年(1630),被崇祯  相似文献   

6.
袁崇焕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他的命运与明朝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他的经历对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政治史上都具有独特的影响和警示意义,因而史学界和文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和演绎。现试就现存的袁崇焕研究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述,以品鉴之。  相似文献   

7.
袁崇焕是大明晚期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被处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他的肉,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本文主要讲述了大明帝国晚期腐朽的帝国制度。抗清名将袁崇焕身陷帝国政治迷局中,在皇太极的设计与陷害中,一步一步失去了大明皇帝朱由检的信任,最终含冤而死。  相似文献   

8.
抗日时期,爱国诗人柳亚子潜心致力于南明史的研究,整理有关史料,出版著作。他或分析明末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状况.或表彰誓与清廷抗争的明朝遗民及明末坚持抗清的志士,或记载南明诸王的活动,或综述南明各方面的事迹,取得了累累硕果。以此作为抗战期间鼓舞士气、救亡图存的舆论武器。1952年,柳亚子等四位名士保护明代督师袁崇焕祠墓,正是他明史情结的印证。  相似文献   

9.
关于明末著名抗金(清)将领袁崇焕的家庭情况,学术界缺乏研究。梳理袁崇焕的家庭情况,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袁崇焕其人,并澄清困惑后人的袁崇焕籍贯、后裔等问题。本文利用家谱、疏牍和域外的朝鲜文献等材料,考察袁崇焕的家世背景、婚姻子女家庭关系、守辽功业对袁崇焕的影响,并探讨袁崇焕族属后裔去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周威翰 《兰台世界》2023,(1):126-131+136
松锦之战是明清政权在辽西地区最后一场战略决战,同时也是明朝的国祚之战,目前也是明清断代之际研究的重要课题。松锦之战自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始,至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终,前后历时三年,清军围锦打援,先围锦州,再围松山,而围困松山也是打援的一部分,战后明朝损失了大量的精锐边防部队和军需物资,丧失了在辽西地区组织大军团作战的能力,关外仅存宁远孤城。清朝方面经此役收编了大批明军降兵降将,壮大了八旗汉军,清军入关只是时间问题,松锦之战的重要战略意义即体现于此。“兵者,国之大事”,本文试图以清朝军方的微观角度梳理清军的战术和指挥的脉络,解读这场明清嬗代之际的重要会战。  相似文献   

11.
袁崇焕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将领。后人为表彰袁崇焕,一直颇为重视其遗著的收集和整理。三百多年来,袁崇焕的遗著散佚严重,经由后人不遗余力地搜辑,部分遗著才得以存世。本文将梳理明末以来袁崇焕遗著流传的脉络,探讨其散佚、留存的情况,并分析散佚、留存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2.
晚明军政高层,国防搞得最好的当数袁崇焕,其次是熊廷弼,再其次是孙承宗。袁崇焕在崇祯朝,熊廷弼在万历朝,孙承宗夹在中间,后来又做袁崇焕的替补。这三位,并称辽东三杰。  相似文献   

13.
《袁自如公粤西家传》是清人撰述的关于明末著名抗清将领袁崇焕的重要传记,原藏于广东中山图书馆,今存杨宝霖誉钞本。由于该书仅存抄本,且一直藏于岭南边徼,长期以来为绝大多数研究者所忽视。该书早出于《明史·袁崇焕传》,以《袁督师行状》、袁崇焕遗文以及相关颂冤文献为主要史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可以纠正、补充《明史·袁崇焕传》的错误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一吴三桂(1612—1678年),字长白,原籍徽州,迁高邮,后籍辽东(今辽宁辽阳)。父吴襄,官至总兵、都督同知、中军府都督。吴三桂以武举出身“承父荫,初授都督指挥”。官至副将、总兵。他是明代宁远卫名将,辽东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祖大寿的外甥,当时人曾说“第明国京师,倚祖大寿为保障。”因此明朝十分重视以祖家为中心的辽东军事集团。崇  相似文献   

15.
袁督师之死因,是袁崇焕研究中至为重要又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明末清初的文人,盖从袁崇焕个人责任去找答案;民元以来的学者,则从崇祯帝、明奸臣和天聪汗的个人恩怨去找答案。本文则在肯定前此研究的基础上,试以袁崇焕孤耿刚廉性格与崇祯帝刚愎暴戾个性之矛盾冲突作视角,解析袁崇焕被含冤磔死之因。 一 将袁崇焕之死因归于其个人“罪责”一说,盖源自崇祯帝给袁督师的谕加之罪。《崇祯实录》记载:“谕曰: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市粟、谋款、不战,遣散援兵,潜移喇嘛僧入城,卿等已知之,自当依律正法。今特流其妻子、兄弟,余不问”。加给袁崇焕的“罪状”共八条:“专恃欺隐”、“市米资盗”、“谋款诱敌”、“斩帅践约”、“纵敌长驱”、“遣散援兵”、“携僧入城”和“付托不效”。以上八条,多文已作分析,兹再略作评判。  相似文献   

16.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的13位皇帝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墓,自长陵至思陵13座陵寝的建造历经200余年。其营建过程是明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缩影,又是明朝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诸多领域发展的见证。2009年,是明十三陵首陵——长陵营建600周年。为了挖掘明十三陵丰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将袁崇焕定位为"民族英雄"并以一种独特视角对其功业进行了评价。梁启超对袁崇焕的评价与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及其个人的思想变化息息相关,既是其渴望以己之身力挽时代狂澜的内心表现,也是受到尚武精神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忠烈故事。1630年,抗清大将军袁崇焕在北京被崇祯帝冤杀,贴身保镖佘义士冒死偷葬袁帅首级,并立世训:代代为将军守墓。300多年过去了,佘家第17代传人佘幼芝老人仍守着袁将军的墓。一位美联社记者采访守墓人后泪花飞溅,说,我们美国立国才200多年,而你余家却为一个人守了近400年的墓,可敬可赞!有人问究竟为了什么?余幼芝说,不为别的,就为"忠义"两字。近日,记者特意赶赴北京,几经周折,采访了这位女守墓人——佘幼芝老人。先祖葬忠魂后人守墓地今年63岁的佘幼芝出生于1939年5月20日,自记事起,她便随父母和伯父一家住在佘家馆共守着袁崇焕大将军的墓。佘幼芝9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父亲临死前拉住他这个独生女儿的手,反复叮嘱,要她今后无论遇到多大的难处,都要坚韧不拔地代父守好大将军的墓,并向她哭述了家史及守墓的原因。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惨烈往事……"佘幼芝说着话,两眼禁不住流下了泪水。佘幼芝的先祖佘义士是广东顺德市马冈村人,幼时学文又习武,年长后文武双全,跟随袁崇焕做贴身保镖。袁崇焕生于1584年,字元素,号自如,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人,是明代后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相似文献   

19.
贺海 《北京档案》2003,(9):49-50
袁崇焕这位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同当年岳飞的不幸遭遇一样,虽为当时的封建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袁崇焕的墓、祠、庙在十年动乱当中均被破坏,北京市作为重点历史文物,并为纪念这位当年曾为保卫京师立下不朽功勋的民族英雄,近年将其修复,供人瞻仰.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宁远县委、县政府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发挥地域优势,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突出做好国企改革、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环境优化“四篇文章”,推进了产业集群,做强了工业经济。本期刊发宁远县委书记李光富同志的文章,该文记录了做强工业经济的战斗历程和留下的深刻足迹,富含哲理,用词严谨,难能可贵。宁远地处九嶷山区,风景优美,人杰地灵,特别是县委着力推进“平安宁远,诚信宁远,和谐宁远”建设,大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诚如本文所说的:“宁远人不仅热情好客,而且诚实守信”;各方朋友亲身感受到宁远的优惠政策、优良环境和优质服务,于是“呼朋唤友,结伴而来”。(本刊编辑部领导和记者颇有同感,情结很深)。“环境就是生产力”。让我们祝愿宁远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干群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机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带开发,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