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课程目标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从量的视角比较,发现义务教育阶段三版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在整体架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调整,核心变化体现在学段调整、核心素养融入和目标表征的转变.从质的视角比较,发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目标在内涵与本质、内容与表征两个层面实现了对以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继承与发展.同时,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创新与突破:立足核心素养的育人理念,全面落实数学“三会”;关注学生发展的阶段性,优化学段划分体系;秉承发展与联系的眼光,致力于学科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幼小衔接成为两个学段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基于儿童发展连续性的幼小双向衔接,本文以OECD国家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课程纲要文本为基础,从课程的角度探讨了幼小衔接课程设计的国际经验。通过对OECD国家课程纲要政策文本的分析,梳理幼小衔接课程观、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中的连续性课程设计逻辑。提出我国幼小衔接课程设计儿童为本的课程衔接观、儿童经验导向的课程实施、幼小协同合作的课程编制、连续性的课程评价机制四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1989年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编撰了《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这是针对基础教育的三个学段进行整体设计的标准,本文以此标准为主要依据,谈谈美国学校数学课程标准的整体设计思想。一、《标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与评价标准在三个学段间的统一(标准)共分四部分,前三部分分别是K-4年级、5-8年级、9-12年级三个学段的课程标准,每一学段的课程标准又列若干分项标准,主要规划了分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剖析了数学教学实践上的变化特拉。第四部分是评价标准,共14项,分为3类。豆.三个学段间,分项课程目…  相似文献   

4.
如同我国一样,韩国也在进行数学课程的调试和完善.分析韩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最近五年的变化可以发现,关注个性差异、协调群体的共同发展与个体个性化发展的关系,在1-9年级实现分层课程和个性化发展,按照一体化的思路、分阶段设置中小学数学各个领域的课程内容,既体现学段之间的关联性,又突出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差异,是韩国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分析与借鉴这些经验教训,可以加速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衔接,又称"小初衔接",是确保小学向初中顺利过渡的过程和方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标(2011)》)更加关注中小学衔接,书中有两处重点提到了中小学衔接:"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设为9个级别,旨在体现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课程的有机衔接和各学段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特点,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近性和持续性。"(P3)"……并做好学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按"一贯"思想将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分为三个学段,这一方面为我们指出教学是有阶段性的,应该尊重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另一方面更明确地揭示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连贯性,说明这三个学段的教学是不可割裂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树立"大课程观"的思想,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作好衔接上的铺垫,着眼学生的发展。一、扬教材之优点1.活化教材促衔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为了体现义务  相似文献   

7.
一、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及实施领域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规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中学生需要达到的十大能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这十大能力进行了高度凝练,提出了高中生需要达到的六大核心素养。通过对两种课程标准文本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种数学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框架这三个方面有着很好的衔接,然而在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整个基础教育数学教材的整体规划、教师对数学知识体系的全面掌握、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跨年级交流等方面还存在衔接问题。针对此,有效改进的途径在于:整体把握各阶段知识的系统性,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对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进行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从数学课程目标的体系和数学课程目标内容两个维度对大陆和台湾地区现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岸数学课程体系都是自上而下表述课程目标且表述方式具体、明确,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强;两岸数学课程都重视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全面发展;两岸数学课程都追求社会本位、学生本位和知识本位相协调的价值取向。两岸数学课程目标的不同点在于:大陆的课程标准比较重视发挥数学课程的教育性功能,而台湾地区的课程纲要突出强调学生的能力发展;在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上,大陆课程标准表述更加关注学生本位,台湾地区课程纲要表述比较倾向知识本位。在未来数学课程改革中,两岸数学课程应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社会,概率统计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承认,它已经作为独立的内容板块出现在世界各国的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由于新加坡八年级学生在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TIMSS)中的优异表现,新加坡的初中数学教材倍受关注,本文选择了初中学段,从课程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呈现等三方面对上海和新加坡的概率统计课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从后现代多元智能角度分析中国数学课程新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之始,中国颁布了适用于小学和初中学习阶段(1年级~9年级)数学课程新标准,期望借此回应新时代的挑战,从后现代多元智能角度,对中国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多元智能所倡导的理念在中国数学课程新标准中体现得非常深刻,从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可以看到,开启儿童的潜质,拓展儿童的才能是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弹性化是数学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大众数学”口号促成了人们思考如何构建弹性数学课程,数学课程弹性化具有丰富的涵义,现实差异、教育理论和课程政策是构建弹性数学课程的基础,当前各国(地区)构建的弹性数学课程,对我国弹性数学课程的构建有着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职业中专数学教学模式也应该创新,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学体制。文章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职业中专数学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分析现阶段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课程统整是新课标理念下中小学艺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艺术课程统整具有促进课程有机融合,达成艺术核心素养提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持续优化艺术教师课程执行力;合理调动课程系统要素,助推艺术课程系统高效运行几方面的价值定位。基于新课标新理念的中小学艺术课程统整,需遵循“适应性专业知识”、艺术学科高阶思维和课程系统协同育人的逻辑。达成中小学艺术课程的有效统整、推进中小学艺术课程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明晰新课标理念,增强艺术课程统整意识;依据新课标课程整合取向,绘制中小学艺术课程统整框架;协同教师发展,提升艺术教师课程统整执行力。  相似文献   

15.
在设计香港"三三制"新高中数学课程上存在着不少挑战,包括学习差异随学制的变动而进一步扩大,加深教与学上的困难等.为了更全面兼顾学习者本身在修读高中数学上不同的需要,己发表的有关数学科新高中课程建议内容可作更深入的讨论和修订.  相似文献   

16.
校长课程领导力是学校课程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保障。基于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概念解读与维度分解,研究探讨了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以及作用机制。以中小学校长为调研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PLS-SEM分别进行现状分析与模型检验,探究校长课程意识等对课程领导效能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小学校长的课程规划与管理能力较强,课程意识与课程评估能力则较为薄弱;校长课程管理能力与课程评估能力直接影响课程领导效能,而校长的课程意识会经由六条中介作用路径正向影响课程领导效能。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注重校长课程领导力培训的科学精准、加强对校长课程领导情智要素的实证研究、构建基于叙事的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师计算机课与中学数学新课程整合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师数学系计算机课中整合中学数学新课程,以在职和职前教师能胜任中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为研究出发点,选用中学数学新课程充实深化重组计算机课程内容,实施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六个步骤:教师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教师分析问题和明确方法、学生自主探索和寻求解答、小组协作学习和解决问题、师生总结和评价成果及教学反思,培养学生基于信息技术平台更有效地学数学与教数学的能力,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教师课程权力的概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对"权力"和"课程"概念的分析,本文认为课程权力是指在现有的教育法规和国家课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课程主体在对课程进行研究、开发或实施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可支配的能动力量.教师课程权力是指在现有的教育法规和国家课程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内,教师在对课程进行研究、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可支配的能动力量.它具有强制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媒介性.它与教师的课程权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课程不容忽视的内容:实践性课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国际比较和我国教师教育需求看,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对于教师专业成长不容忽视。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形象互动理论和实践理论对于"时间"的关注等,说明了实践性课程对于教师教育的必要性。实践性课程的建构与实施需要教师教育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的密切合作,需要中小学专家教师的实践智慧,需要多样化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研学旅行作为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活动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问题,构建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为此,以课程要素分析为理论框架,根据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政策文本,从准备要素、设计要素、过程要素、结果要素和反馈要素五个维度构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体系,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施、评价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