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迁都是一个国家的一个重要决策,从地理角度来看,影响迁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区位因素的差异,如海陆位置、交通、地形、在国土中的位置等等;也包括首都政治职能的需要,如加强对内陆地区的管理、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把政治中心与经济分开等.  相似文献   

2.
话说迁都     
出于政治、经济、国防、环保等方面的考虑,许多国家将首都从一处迁到另一处,或重新另建一个首都的例子并不少见。二战结束以来,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实施了迁都,还有一些国家已提出了迁都动议。以下是几个国家的迁都情况。已实施迁都工作的国家:1.巴西巴西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非  相似文献   

3.
近几十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国防、环保等原因纷纷迁都,如巴西、印度、缅甸、巴基斯坦等国,首都迁移的方向大多从沿海迁往内陆。了解这些国家迁都的原因,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的地理信息,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时事与热点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明成祖朱棣决定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其原因在于南京地处江南地区,离北方较远,不利于统治北方。迁都北京,一方面加强对当时的西北、北方、东北的控制,另一方面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重大的意义。历史证明他的迁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最近,韩国迁都一事闹得沸沸扬扬,甚至闹到了宪法法院,但韩国政府立场仍然非常坚定,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迁都考虑到经济持续、均衡发展。韩国经济经过高速发展,2003年GDP达到60.52亿美元。现在,亚洲其他国家正在急起直追,韩国市场  相似文献   

6.
《新高考》2007,(10)
首都为国家中枢之地,一般不轻易迁离,但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战略便会转换,迁都就成为调整利益冲突、保持国家活力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古代历史  相似文献   

7.
伊朗沙法维朝(1502-1722年)在外敌人侵800多年之后重建了真正的本地王朝,完成了国家统一,复兴了伊朗民族精神,其历史重要性堪与萨珊王朝相比。在这个王朝的兴起、强大和衰落过程中,先后迁都三次,本文试图分析沙法维朝定都和迁都的原因和后果。  相似文献   

8.
伊郎沙法维朝(1502-1722年)在外敌入侵800多年之后重建了真正的本地王朝,完成了国家统一,复兴了伊郎民族精神,其历史重要性堪与萨珊王朝相比。在这个王朝的兴起、强大和衰落过程中,先后迁都三次,本试图分析沙法维朝定都和迁都的原因和后果。  相似文献   

9.
陈寅恪先生说:“迁都洛阳乃北魏汉化政策中一大关键”①。本文试对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前因后果作较全面的论述,以说明迁都洛阳确是孝文帝改革中的一件带关键性的大事。一、迁都的原因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时,都城是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北),后于天兴元年(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到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作为都城已近百年。  相似文献   

10.
秦都咸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咸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王朝的都城,本文就秦迁都咸阳的原因、咸阳都城的设计思想、咸阳无外城郭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都城的建立是一个时期王朝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都城为国家中枢之地,一般不轻言迁离,但随着王朝和国家整体战略的转换,迁都便成为调整利益冲突、保持国家活力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就有夏都十迁、商都  相似文献   

12.
梅恺 《华章》2010,(15)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同时保留南京,实行两京制,这一举动正确与否从当时直至今天依然存在着不小的争议.明成祖迁都北京,从最终结果来看并未很好的实现其"天子戍边"以扼制并进一步打击蒙古的目的,却适得其反;而迁都之后,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的分离,对北京的供给,一直是明政府的一个巨大负担,且政府对南方的控制力不断减弱,也严重削弱了明政府的统治力量.明成祖迁都迁都北京,可谓是失败迁都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3.
付义汉 《文教资料》2010,(28):98-100
鲜卑拓跋政权曾先后在盛乐、平城、洛阳等地建都。孝文帝时,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在迁都问题上,孝文帝与鲜卑责胄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孝文帝通过非常手段使迁都得以实现。但迁都后不久,北魏就开始走向衰落。孝文帝宁可众叛亲离,也要迁都。其原因只有探究孝文帝的所说所为和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才能揭示。  相似文献   

14.
柳青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2):64-66, 102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维新派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亡图存方略,迁都思想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早期维新派还是以康梁为首的变法维新派都对迁都思想作了详细阐述。但是,由于政治环境、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维新派的迁都思想又存在多样性、复杂性,探析近代维新派的迁都思想对于深入研究维新派以及理解中国近代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魏国迁都大梁的时间、原因及地理位置,史学界存在多种说法。根据大量的文献记载考证,魏国迁都的时间应在魏惠王六年,迁都的原因是为了扩展领土,大梁与启(开)封并非一地。  相似文献   

16.
迁都定天下之本——康有为迁都思想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侃 《历史教学问题》2001,(3):20-22,19
甲午战败后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十八省举人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明确提出挽救民族危亡的四项主张 ,即 :“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 ,变法成天下之治”① 。其中“迁都定天下之本”虽属“权宜应敌之谋” ,但终关乎天下根本 ,构成维新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术界对这一维新变法的重要内容却少有研究 ,本文拟就康有为的迁都思想作一粗浅的探讨。一、迁都是为了变法图强康有为的迁都思想是其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迁都是为了变法图…  相似文献   

17.
一武汉政府的成立武汉政府的建立标志着大革命的胜利和发展。武汉政府成立后,武汉代替广州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为什么要把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呢?迁都到武汉是1926年十月北伐军胜利前进时,在广州的国民党中央召开的“中央各省海外及各特别区联席会议”提出的。但当时江西问题还没有解决,武昌也还没有占领,所以对迁都问题没有具体决定。到十月底,因武昌在十月十日已经占领,江西孙传芳的军队也被击溃,宋庆龄、鲍罗庭等就受命到武汉进行迁都考察工作,考察结果认为适宜。十一月二十日就作出了迁都的决议。对于是否要迁都,当时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多数人认为应该迁都,因为第一,两湖江西拿下后,革命势力已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并且继续向黄河流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北魏主体经济由游牧方式向农耕方式的转型,以平城为中心的代北经济中心区逐渐形成。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经济区也逐渐得到恢复与发展,日益成为新中心经济区,为迁都奠定下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北魏对河北地区的经济开发也取得一定成就。但是迁都伊始,代北和河南两个经济中心区的过渡仍然不协调,均田制在河北的贯彻情况也不理想,国家经济一体化进程仍然举步惟艰。  相似文献   

19.
明朝在建国初期,围绕着迁都问题进行了数次的争论。在明初期,朱棣进行巩固统治的政治活动之一便是迁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新朝建立不久即主张迁都实属罕见。究其原因,主要是明朝经济发展的现实特点决定的,即北方经济在全国的弱势地位要求中央政府在政治方面给予倾斜政策来弥补。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共26题32分,其中1——20题每题1分,21——26题每题2分。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案的括号内,每括号内限填1个字母,选错不倒扣分。) 1.在原始社会里,弓箭的发明是生产工具的一项重大改进。根据考古发现,我国已知使用弓箭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氏族的人们 D.河姆渡氏族的人们答(C) 2.我国古代帝王迁都的原因有多种,下列各次迁都,目的在于加强军事防御力量的是 A.商王盘庚迁殷 B、(?)王迁都洛邑 C.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D.明成祖迁都北京答(D) 3.下列几位战国时期的将领中,长平之战的双方将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