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唱艺术在我国蓬勃发展,各高校合唱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本文以西南科技大学青出于蓝合唱团为例,从理工科合唱团美育创新实践案例总结分析高校理工科合唱团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实践路径探索路径及其育人功能,对创新文化思政育人形式、推广高校合唱美育创新改革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育是培养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和提升美的创造力的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对培养时代新人提出了新要求,美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长期以来,美育在理工科高校中处于边缘化地位。通过研究美育在理工科高校中的价值意蕴,分析当前理工科高校美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从思想、课程、环境、实践、网络等五个维度探索理工科高校美育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地方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发展得很快,在国际化办学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培养了大批国际化人才,提高了学校教学、科研、师资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国际知名度。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开设美育实践课,有助于改进美学教学,消除“美学不美”的尴尬和知识的“理障”,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美育实践课的内容、设计、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根据地域特点、时代发展、学生的审美需求和实际提出美学问题。上课地点多在当地人文景区、博物馆、文化馆、演艺中心等文化场所或活动现场。教学内容可以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情境互动;教学方法是体验参与、教师引导、重备课和反馈。目前,在高校支持实践教学的大趋势下,只要处理好学习时间、管理和评价方式、经费和安全的问题,美育实践课就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理工科高校在学生招考、人才培养体系、学科性质、课程设置等方面与综合类或文科类高校存在明显区别。文章以安徽某理工科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分析研究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内卷化”现象,得出结论: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的“内卷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分数执念、群体焦虑、择业困境,及身心分离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精致的利己主义价值观、非理性竞争、目标手段异化,及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诸多因素的交织缠绕。因此高校需要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帮助大学生寻找自身的闪光点、培育大学生理性的竞争观念。  相似文献   

6.
健全人格是近几年非常热门的话题,对于理工科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以自立、自信、自尊、自强为核心的健全人格中,体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主要从美的环境教育、艺术教育和实践教育三方面来分析如何提高理工科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7.
金学艳  李甜 《甘肃教育》2022,(12):20-2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之与高校美育融合,对推动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与美育融合的意义,提出将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纳入美育教学体系,构建新型的艺术教育教学模式,是推动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创新,彰显高校美育魅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具体的高校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美育的身影仍显单薄,尤其在众多理工科类大学中,美育的处境非常尴尬.因此有必要加强理工科院校的美育教学.理工科院校开展美育有利于提高这些未来科学技术人员的人文素养,激活创造力,完善学生人格,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对我国高校美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美育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讨论了新时代高校美育课程建设实践要求,最后对高校美育课程实践提出了初步的意见和建议,包括高校美育课程实践需要提高认识,优化课程设置,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加强美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张雨欣  李怡珊 《教师》2022,(25):6-8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基于此,针对工科高校美育目标定位模糊、美育形式载体单一、美育课程质量不高、美育环境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文章以“四个创新”为切入点,详尽地阐述将美育融入工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通过创新育人理念构建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的育人格局、通过创新管理健全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的育人机制、通过创新载体打造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的育人平台、通过创新环境营造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的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推进“德智体美劳”中的美育实践,适应美育发展新趋势和新需要,并通过学科联动,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潜能,进一步弘扬地质报国传统,发挥美育在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本文针对以上美育教育需求,结合近三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广泛开展的数字艺术设计类学科竞赛实践,探索了“扎根北地、与美同行”的实践途径,即以“北地”文化为美育底蕴,以学科特点为美育资源,以创新实践为美育平台,用数字艺术设计之美引导学生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实践表明,将数字艺术设计融入高校美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契合新时代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需求,为丰富美育实践体系,打通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的美育体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对实施高校美育教育、提高育人质量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育的过程,不仅是实践的过程,更是孵化创新能力、化育心灵、立德树人的过程.大学美育关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转化程度、完整人格的习养塑造和大学人文精神的升华.由于对美育实践与美学理论关系认识不足,理工科高校美育成果止于特长技能、美育资源难以整合、美育目标无法落地.理工科高校要建构符合自身特点的美育体系,需将美学理论与美育实践的"虚""实"加以融合.其具体展开表现为:美育主体的双向互动、课程体系的学科融合、美育路径的"多而能一".这种"虚""实"融合,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有利于推动教与学的双向创新,实现新时代的美育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创新创业已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和时代潮流,理工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研究重点聚焦于双创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及来源.通过对比分析所收集的数据资料,探索并总结了双创教育障碍来源.将扎根理论引入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实施这一复杂体系的研究中,并最终得出结论:阻碍主要来源于四个维度,不同维度的相关要素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应对国际国内市场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对理工科高校文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技能实训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地迎接挑战,我国理工科高校文科教学要加大改革力度。要结合理工科高校的特点,确立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与评价,优化课程体系;实施创新实践教学,促进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拓展人才能力训练空间。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育新体系是由中央音乐学院提出并大力推广的全新的音乐教育方法,吸收了三大国际音乐教育体系的先进理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学校音乐教学体系.通过理工科高校音乐教育和大学生音乐素质状况分析,发现当前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存在的缺陷,以及在理工科高校推行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必要性.在此背景下,通过推广实践,总结改革的内容与策略包括:开展最自然的音乐活动,强调音乐活动的感性积累,强调音乐表达;通过精心营造音乐艺术氛围,开展校园音乐艺术活动;提高专业教师音乐素养,以新体系的人本化教学方法,达到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科新生处于迈入大学学习生活的第一年,也是关键的一年,其学习适应水平一方面与其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本科新生,特别是理工科高校的本科新生,其学习适应水平相对于其他年级或院校而言相对较低。通过自编问卷对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的学习适应水平、影响因素、改进方式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提出提高理工科高校本科新生学习适应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比如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缺乏全面深入研究,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等;提出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在回归学科本位、加强人文教育的基础上,立足学校定位,办出特色,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现多元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不同学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根据自身教学条件,或较着重于艺术方面,或较着重于工程技术方面。这种教学模式的分化在各具特色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身发展的桎梏,本文作者根据对理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美育缺失,提出了“渗透”式美育教学观,并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对渗透式美育的教学策略和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对甘肃高校美育教学总体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高校美育教学存在诸多亟需改进的问题。包括:目标定位尚不准确、课程设置亟需改进、教师专业化建设不足、校园文化功效有限等,据此提出了改进策略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当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理工科院校作为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文章以生态文明观为视角,从生态文明教育入手,对理工科院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及教育的路径进行了探究,总结了理工类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