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现代师生关系具有交往互动、平等对话、个性多元和关心理解等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对构建现代师生关系的启示:在教育交往中构建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构建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在课程学习中构建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在教育教学中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们必须在课程改革中,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1.合作型的师生关系合作型师生关系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在教育教学中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们必须在课程改革中,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1.合作型的师生关系合作型师生关系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  相似文献   

4.
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河南省全面展开,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深入理解和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规律,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新观念,以学生为本,落实新课程,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具有新的课程内容和目标、新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新的师生关系的语文课堂,是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选择性的语文课堂。新理念指导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有民主、开放的教学情景,有效、高效的师生互动,学生思维活跃,突破教师预设,生成不断,是学生个性解读文本、展示个性的舞台。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与师生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师生关系的属性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它反映和包含了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关系 ,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与其它有关人员发生关系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我们通常都是把师生关系理解为教师和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中产生的一种交往关系 ,并把这种关系看成是附属于教育或教学的副产品 ,这样的师生关系就成了影响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虽然我们常常认识到师生关系对学生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 ,但没有把师生关系看成是教育活动本身的表现形式 ,没有认识到师生关系作为教育活动本身富有的教育价值。产生对这…  相似文献   

6.
师生关系及教师角色定位对于学生发展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以教师的学生观和对师生关系的主观体验为切入点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当前中学教师对于师生关系中主要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尚存在不科学、不合理之处。为此,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改善师生关系:培养教师的职业良心,激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注重教师研究发现性学习,增强教师自我更新能力;及时调适与维护,保持教师积极健康的心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提升教师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的人,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教育对象,教育过程中没有学生个体的主动积极参与,没有师生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存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教师最重要的是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理解教育本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友好、相互学习、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教师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了解、尊重、理解学生,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  相似文献   

8.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是当今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理解型师生关系是指为了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学校生活状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师生共同参与和构建的以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加深理解和对话交流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建构理解型师生关系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角色换位"能有效地引起师生的心灵沟通、感情共鸣."角色换位"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共创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9.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最具有动力性的“人”的因素,师生关系如何对教育效果至关重要,也始终是教育界关注、争论的一个焦点。已有研究虽对师生关系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但仍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方面,都是对师生关系的应然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对教育实践中师生关系的实然状态缺乏细致深入的实证研究;另一方面,主要在教育领域中就师生关系谈师生关系,没有把师生关系放在社会背景中考察。教师、学生和家长如何看待师生关系,理论上对师生关系的探讨及其倡导对学校教育的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有没有改变一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实际的教育行动,日常教学生…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以来,根据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的本质就是爱,以及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提出了“以爱育人”的办学理念。说实话,对此我虽说有了一些认识,但理解还很肤浅。带着进一步学习和尝试的目的,我读了几本有关书籍,其中有一本是《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潘淑华 《学子》2014,(3):79-79
正众所周知,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所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一个班在班主任带领和培养下,如果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理解、互敬互爱、共同进步",那么班主任工作一定比较顺利且相当成功。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我有以下几点体会:1、要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学习幸福感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长和教师的关注。尤其对教师而言,如何提升中小学生学习幸福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是教师的使命。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尊重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打造幸福课堂,探索幸福教育的途径。这对提升中小学生群体的学习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对师生关系与班级的认识和理解 师生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班级中的师生关系对每个学生和教师的情绪、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班风、有利于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设计者、教育过程的主调控者和教育成败的主责任者。因此,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实践与交往视界下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跃平 《煤炭高等教育》2010,28(5):95-97,125
师生关系的建立,一般要经历产生-建立-发展-提高、由初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育是在人与人之间交往中展开的,没有师生关系的交互性,就不可能有教育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通过交往得以维系与进一步发展,师生在这种交往式教育中得以相互体认、彼此信赖、教学相长、达到理解,最终实现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成人教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一系列新的主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于人类学习机制的理解,并正在成为世界各国进行教学改革的一种主导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成人教学改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成人教学改革中,教师理应正确地对待知识;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实施多元化评价。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影响着师生之间信息的互相传递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制约着教育功能的发挥。新的形势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应是平等、民主、合作、对话、理解和信任。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虽然相较于传统教育,对话教育具有自身的优越性,但是从对话教育实践来看,它导致了虚假对话流行、疏离师生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虽然也有人们对对话教育理解不够透彻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对话教育过度强调了权利,把师生关系理解为一种平等的权利关系,从而导致权利之间产生冲突。回应不仅是独白和对话辩证发展后所产生的一种新的言说方式,而且它更加重视自我对他者的责任,从而能够消解权利所造成的冲突,因此,回应教育将取代对话教育而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价值与意义,一切教育行为和结果最终都是在师生关系中实现并获得的。在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尊师重道"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师生关系有其弊端。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下,民主平等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理解对话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合作互动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虽然相较于传统教育,对话教育具有自身的优越性,但是从对话教育实践来看,它导致了虚假对话流行、疏离师生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虽然也有人们对对话教育理解不够透彻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对话教育过度强调了权利,把师生关系理解为一种平等的权利关系,从而导致权利之间产生冲突。回应不仅是独白和对话辩证发展后所产生的一种新的言说方式,而且它更加重视自我对他者的责任,从而能够消解权利所造成的冲突,因此,回应教育将取代对话教育而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e-学习来自e—learning,又称数字化学习,是集网络技术、教育信息化于一身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教育工具。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包括“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的交互作用”;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它改变了“教师的作用和师生关系”。e-学习“通过互联网进行教育及相关服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和分析能力;具有低成本、高效率,高服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