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光 《寻根》2003,(1):84-87
医巫闾山坐落于辽宁西南部,为中国古代五大镇山的北镇,享有与北岳同等的地位。在医巫闾山西麓,大凌河畔的义县北郊,有凿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的万佛堂石窟。北魏期间,共建有3座闻名于世的石窟群:450年北魏建都大同后凿建的大同云冈石窟;485年孝文帝实行改革后迁都洛阳,495年开始凿建的洛阳龙门石窟;第三处即是这座位于东北辽西的义县万佛堂石窟。万佛堂石窟虽然小于同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但却是东北地区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它不仅保留着珍贵的北魏时期的佛像雕刻、绘画和石窟建筑艺术,而且还保存着两…  相似文献   

2.
话说唢呐     
岳岩 《华夏文化》2003,(2):48-49
唢呐 ,又称喇叭、海笛 ,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双簧气鸣乐器。它历史悠久 ,品种繁多 ,发音高亢、嘹亮 ,过去多在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 ,丰富了演奏技巧 ,提高了表现力 ,已成为颇富特色的独奏乐器 ,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早在 170 0多年前的西晋时期 ( 2 65—3 16) ,唢呐已在新疆拜城一带 (古称龟兹 )流传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第 3 8窟 (开凿于公元3世纪 )壁画中有其图像。北魏时期 ( 3 86—5 3 4)开凿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 10洞也有演奏唢呐的伎乐人雕刻。这种唢呐的哨、管身和喇叭…  相似文献   

3.
“阿央白”与佛教密宗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有个剑川,剑川有个石宝山,石宝山有个石钟寺。石钟寺最出名的,是我国十大洞窟艺术中的“石钟山石窟”,石窟中最出名的,则是在精美的佛教石雕群中突兀而出的女性生殖器石雕——“阿央白”。“阿央白”位于石钟寺石窟的第八窟。窟分上下两层,上层四龛,下层五龛,似为佛像、天王像  相似文献   

4.
龙门石窟     
温玉成 《寻根》2004,(2):70-81
2000年冬,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迄今为止河南省惟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早已是闻名世界的我国三大艺术宝库之一,与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齐名.  相似文献   

5.
文同诗中的历史、艺术、自然等主题关联到几种类型诗歌,其咏史诗强调从儒家思想、立身之道、时代风气等出发评判史实,历史选材和历史评价也内化为其心理结构;其乐府诗更注重审美理解和习俗认同,常采用代言形式以主人公口吻自述,实则假定、归并历史时间、空间和典故以集中描写主人公的境遇、志向和情感。其写景纪行诗在将风景比作图画、画法外,还存在自然或风景为绘画主体、诗选取奇胜景观等说法;其咏物诗在描写、比喻、寄托外还探讨处境险恶的动物合理的生存之道。要之,其历史选择与人生和审美的价值选择有关,其艺术观更为多元;而自然对他来说既有风景描写和身心安顿之用,也是理智探讨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青年在个体化社会中的特点是:既坚持自我,不愿被群体同化;又不愿孤独空虚,被群体所孤立。青年参与式文化调和了主体感提升与归属感匮乏的双重生存困境,为青年"重嵌"社会、认同国家提供心理认同性引导。本文研究了青年参与式文化在国家认同建构中的社会心理路径为:由个体认同到群体认同再到国家认同。为提升大众传媒在青年受众群体中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效果,有三点启示:一是立体式议程设置形成传播合力促成认知认同;二是情绪设置创建有温度的共同体促成情感认同;三是搭建个性化的个体表演舞台促成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7.
西魏时期实行的国家爵位制度在沿袭北魏后期爵制的基础上根据历史背景的演变和时代条件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独特的变化。西魏继续推行实封爵制与虚封爵制并行,完善了开国五等爵爵位体系与散五等爵爵位体系的构建,并将国家爵位等级里最高一级的王爵细分为国王爵与郡王爵,对其授予对象的范围做出限定和固化。而由于西魏政权自始至终带有的强烈的军事化色彩,西魏爵制中出现了军功授爵方式的普遍化和"别封""回授"的盛行及制度化的特点。西魏爵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特点不约而同地反映出了西魏时期国家爵位制度对于西魏统治阶级贯彻统治意图、分配国家利益的特殊功能,从而凸显其维护政权和社会稳定,推动新兴关陇贵族集团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熊燕 《中华文化论坛》2023,(4):13-20+187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在多元文化的不断互动融合中形成的,边地土司对于中央王朝的国家认同是这一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中华民族作为自在的民族实体逐渐趋于稳定,国家权力随着清王朝力量的增强而逐渐深入社会基层,加之教化政策下儒家文化已经逐渐浸润到少数民族地区,边地土司的国家认同经历了从强制到自愿、外在约束到内化的过程,民族地区逐渐整合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康普乡寿国寺的“女千总授封”壁画以象征与叙事相结合的方式生动描绘了雍正五年(1727)清王朝授封康普女千总禾娘的场景,折射出边地土司的国家认同。在清初云南与中原地区一体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土司国家认同的产生不仅源自于土司制度下外在的强制性约束,在与中原文化的长期互动中,边地土司的国家认同逐渐内化与增强,国家认同成为边地土司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9.
《寻根》2017,(3)
<正>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进士。元好问是北魏鲜卑族后裔,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被尊为"一代文宗",擅长古文、诗、词、曲,以诗、词的创作成就最大。在长期的学习和创作中,元好问体会到要培养出有文化教养的士人,必须依靠国家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  相似文献   

10.
在“大漠孤烟直”的深处,有一座希腊文化、犍陀罗文化、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华本土文化交汇的艺术殿堂———敦煌莫高窟。①它的全盛时期是在隋唐,现存500多个洞窟,这一时期开凿的即达300余个,占了总数的60%以上。这里壁画金碧辉煌,彩塑摩肩接踵,人物形态逼真,色彩瑰丽斑斓,布局错落有致,场面壮观恢宏。其大者如唐大历十一年(776)李大宾营建的第148窟,彩塑群像主尊涅般木像长约15米,像后站立72身弟子像,各呈悲容,栩栩如生。最高者如建于武周延载二年(695)的第96窟“北大像”,达33米!建于开元年间(713—741)的第130窟“南大像”,也高26米。在敦…  相似文献   

11.
<正>《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撰。杨衒之,北魏北平(今河北满城县北)人。孝庄帝时官奉朝请,历任抚军府司马、秘书监、期城郡太守等职。为人博学多才,兼通佛教经典,对北魏末年王公贵族的腐朽生活和佛寺的奢侈淫滥状况深表不满,曾上书痛斥奉佛求福行径的祸国殃民。其于《魏书》无传,事迹略见于《广弘明集·叙列代王臣滞惑解》。首先是关于《洛阳伽蓝记》的成书背景问题。北魏从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5年)之后,统治阶级崇奉佛教,王公百官、豪富地主劫夺百姓财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天下观到近代国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中世纪的欧洲分崩离析,并无统一的中心权威,也没有牢固的国家观念。直到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兴起,国家认同才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3.
姜辉 《华夏文化》2014,(4):45-46
正关于"药王"孙思邈的享年,历史上一直颇有争议。所争焦点,不在卒年。《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方伎》载:"(孙思邈)永淳元年,卒。"永淳元年即公元682年,此说法已为史家、医家广泛接受。而孙思邈生于何年,史书并未明确指出,据《旧唐书》、《新唐书》、《四部总录·医药编》及有关碑铭、传奇的内容推算,关于孙氏生年的说法主要有:北魏永平五年或梁天监十年(公元511年)前后、北魏神龟元年或梁天监十七年(公元518年)、东魏天  相似文献   

14.
尼日利亚的文化史虽可回溯至2000多年前,但其较为近代的历史却与外来文化交融在一起。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文化和欧洲的基督教文化,都对尼日利亚这个曾有“黑非洲文化摇篮”美誉的文化形态产生过极大影响。因此,早于外来文化入侵而在本土形成其自身文化征貌的尼日利亚古代三大文明,就成为世人认识和分析具有真正本土特色文化形态的首要途径和必要手段。作为尼日利亚古代三大文化之一,贝宁文化在时间上是最晚产生的一个。因而,它在艺术形态上的技艺水准较之早期艺术则更为细致入微,其审美原则也更易为今人所认同和接受。然而,这一艺术…  相似文献   

15.
北魏太和17年初,天竺高僧跋陀至北魏后,深得崇佛的孝文帝礼遇,后随文帝迁都洛阳。相传禅法精深且喜爱幽栖林泉,而常住嵩山的跋陀,一天日丽风和之时观嵩山群峰,宛若巨莲,便产生了莲花之中托佛刹的心念,遂游说文帝于北魏太和19年(公元495年)在少室山北的五...  相似文献   

16.
闻名世界的苏联最大的博物馆之一爱尔米塔什博物馆是列宁格勒的一个艺术与文化历史的博物馆。它原是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的皇室收藏品陈列馆,是由五幢具有俄罗斯特殊风格的建筑物组成,它们是冬宫、小爱尔米塔什、旧爱尔  相似文献   

17.
《仓颉密码》穿越数千年的历史时空,回溯中华文明源头,全方位再现了炎黄时期氏族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凸显出厚重的远古历史文化底蕴。其文化书写呈现出三种向度:一是全方位再现炎黄时期原始氏族社会文化;二是塑造以仓颉为代表的文化人格;三是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仓颉密码》率先将仓颉与炎黄文化作为文学表现题材,避免了文化寻根小说的艺术缺失,开拓出独特的文化寻根路径,不仅契合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敬祖情感,而且激发起民族凝聚力,成为远古历史题材小说中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8.
杨洪贵 《世界文化》2006,(10):40-41
一个国家的法定纪念日是这个国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日子。对其进行纪念既是对过去的回顾,又是对未来的展望,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增进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培育和强化民族或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国莫不予以重视。澳大利亚是一个由英国殖民地发展而来的历史并不悠久的国家。现代的澳大利亚始于1788年1月26日英国殖民者登上澳洲。此后殖民者不断扩展,占领了整个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并相继建立起新南维尔士、维多利亚、昆士兰、南澳、塔斯马尼亚和西澳六个殖民地。1901年,这六个殖民地联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巴中建县始于汉和帝永元年间,命名日汉昌县。和帝时是东汉政治、经济较为兴盛的时期。史称“齐民岁增,辟土世广”,因而行政建制颇有增益,如汉昌县的增设即是其例。据《后汉书》等献考证,汉昌县建置年代约在永元四年至永元七年之间(公元92-95年)。巴州的建置酝酿于三国蜀汉,正式建州,则在北魏时。其起因之一是南北交兵。北魏于正始二年(公元505年)表任严玄思为巴州刺,这是巴州历史上的首任刺史。505年,也是巴州建州的起始年代。  相似文献   

20.
敦煌莫高窟     
杨学勇 《寻根》2005,(3):96-102
敦煌,位于今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甘、青、新三省交界地带,是古代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中西交通的中转站,也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重要城镇;是古代丝绸之路河西道、羌中道和西域南北道交汇要塞,是联结中原西域和中亚以及欧洲的咽喉之地,乃“华戎所交,一都会也”(《续汉书·地理志》刘昭注引《耆旧记》)。敦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20世纪初王道士等人在清理莫高窟16窟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今编号为第17窟)从而使保藏在此的成千上万件绢纸书画、文献遗书得以重见天日,打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