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饭圈”主要是以明星艺人的粉丝为主导所形成的一种圈层化人群。他们高度活跃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创生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与圈层文化。当前国内饭圈呈现出年龄低龄化、趣缘圈层化、行为组织化和情绪极端化等特征,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带来较大冲击,亟需加以正确引导。饭圈作为一种边缘的亚文化群体,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潜在风险主要体现为:消费主义盛行、流量至上逻辑、网络暴力恣肆、境外势力渗透、价值导向虚无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能够规避饭圈文化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潜在风险,进一步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对青年亚文化群体的主导性、向心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饭圈文化”也逐渐大众化,呈现出更强的粉丝参与性、更高的圈层壁垒、一致的情感认同等显著特点。“饭圈文化”在给青少年价值观带来榜样激励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如盲目崇拜是非不分、非理性消费以及引发网络暴力等消极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处于尚未稳定阶段。因此,国家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积极引导;网络平台要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学校教育要尊重发展,创新教学;父母要根据身心发展特点,引起重视;明星艺人要遵纪守法,承担责任。各方通力合作,共同引导“饭圈文化”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往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饭圈”是网络空间生态的指向标,是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聚集地。近些年,“饭圈”乱象的出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挑战。加强“饭圈”生态治理,要发挥党的领导“主心骨”、网络空间“主阵地”、思政课堂“主渠道”、朋辈群体“主力军”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以期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道德素质和网络信息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饭圈文化”是由明星艺人的粉丝所创生的一种圈层文化,具有情感表达极端化、集体行为组织化、粉丝群体低龄化等特点。当前“饭圈文化”在青年群体中广为流行,给我国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了风险挑战。对此,必须理性看待“饭圈文化”,加强正向价值引导;推进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净化网络文化生态;优化宣传内容和形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推进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娱乐产业和移动互联网的急速发展,偶像崇拜衍生出一种新样态——"饭圈文化"。"饭圈时代",青少年偶像崇拜呈现出单一性、娱乐化,非理性、完美化,消费性、商业化的特征。愈演愈烈的饭圈乱象,使"饭圈青少年"价值观偏失、成功观错位、是非观扭曲,引发道德危机。这些问题既源于榜样教育的失效,也与偶像产业化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要在教育层面构建偶像教育新模式,即偶像——榜样教育;在社会层面建立包括政府、大众媒介、偶像自身在内的全社会综合导向机制。以此引导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走向正轨。  相似文献   

6.
“饭圈用语”在偶像经济的发展潮流中诞生,不仅在新兴的“饭圈”言语社团中广泛传播使用,也逐渐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任何新词热语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及独有的价值,但其中也夹杂着消极落后的因素,对饭圈生态产生负面的影响。本文对近两年的饭圈热词新语进行整理归纳,从语用原则角度,即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两方面出发深入剖析饭圈用语违反语用原则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以及如何规范不利于饭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暴力、粗鲁性语言要素,深刻反思并解决饭圈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寻求一条实现偶像与粉丝价值双赢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网络圈群已成为网络社会个体集群生活的新样态,映射出符号化、聚合式、参与性等镜像特征,衍化出“去中心化”“信息窄化”“群体极化”等负面现象。因此,应增强主流文化的吸引力、“意见典范”的舆论影响力、国家的舆情治理能力,促进网络圈群舆论与主流思想舆论间的互动和融合。  相似文献   

8.
“饭圈”暴露了青少年的精神异化问题。分析“饭圈”精神异化所表露出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涵盖的特征,可以看出其实质影响着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受到虚无主义、功利主义及消费主义形成的一种畸形文化。由此,“饭圈”祛魅是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问题。唯有从个体、群体、社会、国家四个层面探究其破解路径,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时代主旋律加以引领,才能建构良好的“饭圈”环境。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得青年亚文化开始与主流文化进行碰撞。本文通过对青年亚文化中的饭圈文化用语的翻译进行分析,探讨归化和异化在网络流行词翻译中的使用情况,以促进青年亚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饭圈青年,作为传统粉丝的衍生和变形,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有组织的社会群体。二元对立的语言风格、快感主义的拟像审美、理性缺位的集体行为构成了他们的显著特征,日益凸显“出圈”的风险。关注饭圈青年,分析饭圈青年行为背后的文化逻辑,对于饭圈青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价值。这就要求我们从调适人的文化心理、满足人的文化需要、提升人的文化自觉三个维度引导青年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分析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以及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然后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包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改善互联网舆论生态;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技术蓬勃发展在为娱乐行业带来狂欢时,各种网络文化也随之出圈,“饭圈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流行文化,表现出深陷泛娱乐化“信息茧房”、快适伦理消费主义、撕黑无休的抵牾冲突的社会症候现实样态.资本为追逐流量数据,从价值标准、情感耦合、技术折射方面干预“饭圈文化”.因此,网络治理需要调控与遏制资本逐利邪魅之风,社会主流价值观要助力粉丝从偶像大使转向公益大使,健康榜样示范与多元偶像矩阵要实现“饭圈文化”归正.  相似文献   

13.
媒体融合纵深发展重构了媒介生态,改变了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方式;融媒体建构的新的拟态环境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场域。与此同时,在媒介迭代发展下,意识形态教育面临一系列困境:智能算法技术下的圈层化传播增强了高校意识形态风险;信息碎片化语境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意识形态阵地转换折射出教育主体在渠道适应性上的薄弱。为有效应对媒介技术发展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的挑战,高校应该在尊重媒体融合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构媒体技术赋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价值逻辑,积极探究融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合拢饭”是侗家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和待客礼俗,是款待尊贵客人的集体性行为。通过对“合拢饭”的传说起源和实地考察,反映出其民族人格特征和文化类型。这种民族文化记忆中的“和睦共生”与“以邻为善”的生态美学,是与自然和他者的适生智慧。随着异域文化、主流文化的涌入,侗乡古老文化传统遭遇现代文明的挑战.带来文化冲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刘娜 《教育探索》2021,(11):67-7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追星模式逐渐发生了改变,形成了名为"饭圈"的"粉丝"群体.他们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为自己的偶像应援,逐步形成了"饭图文化".而担负未来社会发展重任的青少年俨然成为饭圈的主力.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种风气的不良影响,如价值观的扭曲、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潜在助长以及对学校校风及班风的负面引导.要想因势利导,发挥"饭圈文化"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就需要政府加强监督管理、媒体优化宣传内容、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师发挥示范作用、家长注重沟通交流并给予感情空间,社会、家庭与学校等三个方面形成合力,有的放矢地对青少年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6.
"饭圈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的典型代表,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追捧,并产生了各式各样的"饭圈"消费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青少年在符号互动下的社交需求、消费社会中的自我身份追寻以及社会结构限制下的宣泄与反抗。不当的"饭圈"消费行为会阻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对此,应加强青少年消费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在日趋复杂的网络圈群环境下,高校政治舆论传播日益呈现去中心化、群体极化、情绪化表达等趋势和问题,进而引发了冲击、弱化甚至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些次生政治舆论问题。因此,必须切实发挥好高校思政课在政治舆论传播引导中的“把关者”“助推器”和“定盘星”功能,进一步构建守正创新的话语体系、精准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系、科学严谨的教师评价体系、大思政课舆论引导协作体系,增进大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主流价值的认同,营造高校良好的政治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18.
社会方言是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饭圈女孩"作为一个亚文化团体,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形成自己的小众圈子,他们用圈内的"帮行隐语"进行交流,在社区内形成群体的社会方言.方言在进入普通话的过程中许多会发生泛化现象;以"饭圈女孩"用语为例分析社会方言词语的泛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所带来的传播方式的巨变对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既提供了新的契机,也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带来极大挑战。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结合高校的优势和特点,坚持应时而动,顺势而为,不断推进意识形态教育方式革新,夯实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开发和优化意识形态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创设了学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新境遇。在新媒体全面渗透下,意识形态教育呈现出信息来源立体化、主体对话经常化和方法手段多样化的新特征。但浅阅读习惯、信息传播迅速及大众话语表达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必须积极转变理念,准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地位;提升思维能力,系统认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紧贴现实生活实际,充分调动意识形态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关照重点领域,扎实开展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