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艺凡 《知识文库》2022,(22):139-141
<正>会计专业一直都是高职院校中的热门专业之一,该专业所主要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近年来,随着“1+X”证书制度在高职会计专业中的推行,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应充分基于“1+X”证书制度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高职院校人才人培质量评价框架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厘清“1+X”证书制度的内涵和内在要求,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三个维度深入分析现状和问题,最终提出“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在三个维度完善的建议和策略,为“1+X”证书制度下提升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说明了“1+X”证书制度视域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1+X”证书制度视域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内在逻辑,接着提出了“1+X”证书制度视域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有效路径,最后以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为例,论述了“1+X”证书制度视域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细化举措。  相似文献   

4.
1+X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项基本制度.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以智能新能源汽车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将现有课程体系与1+X证书制度中的内容有效对接,实现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无缝对接,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并与相关汽车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深度合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职业教育系统需要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以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文章分析课证融通的内涵及人才培养要求,探讨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指出政府部门做好统筹规划和制度设计、学校建立并完善“1+X”证书制度培训评价体系、校企结合打造专业教育与技术技能培训并行体系是高职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汽车“新四化”即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专业建设也普遍存在定位不清晰、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不够、实训设备缺乏等问题,更别提在此基础上科学、系统地融入“1+X”证书制度。在大力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应抓住这个机遇,依托专业发展,借助“双高计划”建设的优质资源,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融入“1+X”证书制度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融入的具体路径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覃有实 《广西教育》2023,(6):97-100
本文从“1+X”证书制度的建设出发,以“1+X”证书制度融入人才培养的价值视向为切入点,结合该制度下人才培养原则,在强化考证资源的储备、优化课程与考核体系、完善教学的保障机制等三个方面探究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专业定位不明晰、课程设置不合理、工学结合缺乏紧密性等问题,阻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1+X”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在阐述“1+X”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的背景意义基础上,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将“1+X”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进行有机融合,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搭建校企融合育人平台,重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以期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9.
李千千 《广西教育》2023,(15):115-118
本文分析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梧州职业学院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1+X”证书教学制度的人才培养方案,即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的优化方向和课程体系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证融通”现状出发,分析了1+X证书制度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证融通”存在的问题,重构课程体系,构建商务英语专业多元化课程支撑体系,并建议持续改进以确保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阐述两个概念、两个误区和1+X证书的内涵,分七个步骤深入研究和探索1+X证书制度下“书证融通”的实施路径,包括如何科学地进行书证融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依据是什么,遵循什么原则等。以期为高职院校进行“书证融通”提供借鉴,共同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韩韩 《成才之路》2023,(33):5-8
在“1+X”证书制度下实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去提高学生的技能,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概述“1+X”证书制度以及试点的两大主体,分析“1+X”证书制度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契合性,探讨“1+X”证书体系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出现的问题,指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是在配置教育资源上不断创新,建构完善“X”证效用发挥体系,建立健全产教融合专业化人才评价体系,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课证融合,加强师资培养和制度落实。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改革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前实施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首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的“1+X”证书制度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背景分析,其次是产教融合背景下的“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的论述,然后是产教融合背景下的“1+X”证书制度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分析,主要包括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管理不足,专业师资力量的欠缺,教师考核方式不科学,“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缺乏组织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1+X”证书制度实施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亦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1+X”证书制度要求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内在融通、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相结合、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协同培养及通用能力与专门能力复合培养。但在“1+X”证书制度下,目前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院校应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明廷富 《教师》2023,(17):123-125
1+X证书制度是在现代职业教育框架体系下提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中职数控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与竞争力。文章通过概述1+X证书制度,分析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中职数控专业“课证融合”的重要性,针对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中职数控专业“课证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路径,以立足1+X证书制度,发挥“课证融合”优势,提高数控专业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三教改革背景下,互联网+教育与新智慧、新科技结合将其纳入相应的“1+X”证书制度的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在实操、实训、演练模拟等教学过程中展现最新的创新应用价值。文章重点分析了三教改革和1+X证书制度的内涵及价值,并对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及措施,促使高职院校实现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进行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全方位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为解决学历和技能之间的契合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物联网应用技术应用领域广、涉及技术多、一专多能、培养"通才"的综合性特征,使其人才培养方案和"1+X"证书制度的融合有着独特性,文章对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  相似文献   

18.
李洪梅 《海外英语》2022,(13):153-154+177
“1+X”证书制度为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高职院校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文章结合“1+X”证书制度的新要求,对照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小学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并提出了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拓宽就业渠道,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笔者结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论述了对1+X证书制度试点的理解,探讨了如何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论述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选择1+X证书制度的原则、形式、与学历证书对接的职业证书类型、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证书对接的方式,提升1+X证书制度试点的可实施性,促进校内外培训资源面向社会人员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以职业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为基本原则,通过分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职业本科的人才培养新要求,提出“课证融通”课程新体系,以此推动职业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在“1+X”证书制度下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