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也是我国法定规划中居于核心层面的规划,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体系中处于整体集成和综合检验的地位。借助城市总体规划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通过课程的优化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总体规划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有效衔接,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2.
总体规划精细化设计和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诉求,大数据作为城乡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治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将成为城乡总体规划设计方法。然而,传统总体规划设计课程缺乏大数据知识体系讲授、大数据分析与方法应用、实践训练等内容。依据当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大数据技术需要,本研究提出将大数据知识体系、分析方法和应用场景融入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探索大数据全程融入总体规划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分别从大数据知识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训练三个方面探索大数据辅助规划设计教学改革,以期为大数据应用推广到整个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工作。我院的《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与设计》课程组,通过实施"11235工程",即实施"一个转变",围绕"一个中心",明确"两个定位",实施"三个结合",建设"五个一流",对应用型本科学校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建设精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在多年"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可持续能源规划与低碳发展"及"韧性城市"课程的开发。基于"城市可持续能源规划与低碳发展"及"韧性城市"的关键要素,开发了17个课程模块,设计了与课程模块密切相关的学生作业方案,精选了若干分析"城市可持续能源规划与低碳发展"及"气候韧性城市"的工具和案例。以期为高校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及研究生开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能源管理""低碳城市发展"及"气候韧性城市"等课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VIS设计课程教学逐渐由企业延伸至城市VIS品牌形象策划的教学现状,以烟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城市VIS设计课程试验教学改革,重点从学科体系的构建、教学师资的整合、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内容的延伸四方面就"对称—整合"思维模式教学体系展开了详细论述,旨在形成城市VIS设计课程跨界教学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基础,为探索城市VIS设计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体系构建是现代城市建设与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中存在价值判断多重标准、规划绩效难以评价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建立基于宜居城市建设目标的评价体系,可以为城市总规实施评价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文章构建了宜居城市建设目标评价体系,并以此体系对《乐清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5)》实施评价,指出了乐清市域总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为例,通过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的质量观和具有"大学语文"特点的系统分析质量观为核心,提出了由教师、学生、管理者三个构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体系的视角,并从"内涵构成"和"组织保障"两个层面,课程质量动态变量包括的"课程前期准备""课程教学过程组织""课程后教学效果反馈与总结"三个环节,课程主体客体准备,教学环境和组织构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路径与操作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环保素质要求的提升,结合桂林理工大学教学条件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构建课程内容与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及改革考核方式对城市基建与污染这一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1.八十年代,在全国改革开放大好形势下,贯彻实施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原则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依据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发展战略目标,以及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适应新的形势,对原规划方案进行必要的修订。  相似文献   

10.
你市《关于报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草案)的请示》(京政文字[1992]83号)收悉。国务院同意修订后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一九九一年——二○一○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这个《总体规划》贯彻了一九八三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1983]29号)的基本思路,符合党的十四大精神和北京市的具体情况,对首都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望认真组织实施。现就有关问题批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根据城市生态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分析了该课程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缺点,依据作者的教学经验和参加的大量教学培训活动,并结合"城市生态学"课程的特点,从目前使用比较频繁的教学方法中筛选出课堂教学、讨论式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三种较为合适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课堂听课的兴趣,改善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并将基础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了学生整体素质,为国家培养出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城市电力需求增长的特点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提出如何确定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电力规划及预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等院校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更是新时代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的新举措。"城市生态学"是高等学校生态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在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中,"城市生态学"课程也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融合的路径,致力于培养懂知识、有素质的人才。通过从课程思政融入"城市生态学"教学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对高校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慈溪市附海初级中学根据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附海初中核心文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学校办学理念和学生培养目标,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其中"一点三层四维"金字塔型的课程结构,以学校核心文化的三个价值目标"感恩""包容""进取"为三个纬度,把学校课程梳理为感恩课程、包容课程、进取课程三个层面,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提升他们的人文底蕴,最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同时,学校积极推进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和拓展性课程选课走班教学,努力探索自本课堂教学策略,着力探索具有附中特色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的要求,依托"洛阳理工学院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构建了材料科学基础网络课程,介绍了该课程性质、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及网络课程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一流实验室安全课程,设计“实验室安全课程设置与评价问卷”,向材料、冶金、化学、机械等学科学生发放问卷,回收1 852份,运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问卷分析结果和在学校多年授课经验从教学目标、课程类型、课堂形式、内容结构、教学过程设计、教材体系、考核评价等要素进行整体设计,围绕学生诉求提出课程建设的重点及合理化建议,包括突出“三个维度”做好课程总体规划、围绕“通、专、实”合理规划教学内容、联动“四个平台”设计翻转式教学模式、构建一流立体化教材体系、实施动态考核等,建成集安全观念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一流人才培养课程。  相似文献   

17.
胡彩霞 《科教导刊》2020,(2):174-175
现代学徒制是将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学徒培训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与构建,构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体系,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教学,使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全面发展。以本校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为对象,完善新课程体系、创新课程教育方法、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制定教学实施计划、重新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总结和提升等几个方面融入现代学制制背景下"六双育人"模式,让学生尽早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  相似文献   

18.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背景,以"强化基础,注重实践,突出创新"的课程建设为特色,围绕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网络资源建设、双语教学、虚拟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国际化等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构建"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建设新体系.探索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一体化的课程建设模式,努力实现以课程内涵促进教学效果,以课程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以课程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9.
城市设计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完善城市规划专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城市设计教学的角度出发,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对课程体系、教学团队、课程设计及学生参与四个方面进行反思,指出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提高教育质量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 1.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必修课" 课程是文化知识传递的主要形式.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课程教学水平既是人才培养中教学质量的最基本标志,又是学校科研、师资和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精品课程的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力地促进了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建设.教学发展依赖于不断的改革与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在竞争中求发展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