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高校招生录取引入综合素质评价是高校招生制度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尚处于初步探索时期,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不明晰,定位不明确,科学性与公平性难保障,行为主体功能职责不清楚,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通过明晰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制定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明确高中与高校主体职责,构建高中与高校协作机制,加强招生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高校综合素质评价能力,关注学生个体成长背景,提升综合素质评价公平,加强核心主体自律性建设,构建与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等措施,有效推进高校招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32):175-176
新高考改革要彻底改变"一考定终生","只见分数不见人"的现象,将高中生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综合素质全方位人才,必须寻求更好、更科学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两依据一参考"是本次改革的亮点,也是重点与难点,其中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涉及高中和高校两个层面,高中对学生进行教育,高校则在招生时参照。本论文从我国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现状出发,分析评价存在的可操作性不强、诚信问题、评价结果流于形势的问题,从加强理论学习、开展专业学习、建立监督体制、形成学生档案袋评价四个方面展开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为什么(Why)、是什么(What)、谁(Who)和怎样(How)几个维度分析了高考改革的路径,揭示了综合素质评价在操作过程中值得关注的若干重要因素,为高校建立完善招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6.
研究命题的目的不是为了应试,而是进一步明确和强化素养导向,让教学回归学科本质,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新高考对学生的评价方向,谈谈高中数学有效学习的策略,提出要注重知识基础与逻辑建构,切实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本质;注重知识融合与综合应用,切实帮助学生内化素养、形成关键能力;注重项目式探究与具身性学习,切实帮助学生积累研究问题的一般经验.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逐渐发生改变,关注的重点逐渐从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上来.为确保有效进行教学改革,国家推出了新高考模式.新高考模式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单一的成绩层面,还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为使学生在新高考中有优异表现,高中数学教师需要针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新高考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原则和意义,最后对新高考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路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改下一种新型评价观与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国家对学校校本化、常态化、规范化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四川将推行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深入推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一套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又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以推动育人方式变革,适应新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各学校的当务之急。基于此,以围绕川大附中五育并举研究性课程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维度为例,谈谈基于四川新高考背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思考。  相似文献   

9.
"建立健全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是新高考综合改革第三批省市改革方案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其改革方案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化水平较前二批有所提升,其过程更为规范、科学。但同时依然面临着诸多实施问题:一是评价思路停留在面面俱到、流于形式的操作惯习;二是相关政策定位模糊、沟通不畅,难以落地;三是评价结果难以被认同,预期效果难以发挥;四是囿于技术与观念电子化操作平台作用受限。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如何突围实施困境?首先要更新教育评价观念,突破传统评价思维对评价内容与呈现形式的限制;其次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外部功用;再次要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建设;最后要健全政府问责机制,加强大学与中学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1,(90):67-69
文章主要针对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数学学科学生评价展开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高中数学学科学生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如,思想性原则、机智性原则、艺术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其次,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评价措施,主要包括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和数学能力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要避免单一、加强对教学目的制定、评价过程要力求动态发展,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体系,打破“唯分数”桎梏是新高考改革的重大突破。本研究通过构建政策工具、政策要素和政策时间三维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已发布实行新高考改革制度的21个省市综合素质评价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提出以下研究展望:合理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创新政策要素维度的开发;进一步深化政策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高考中特别强调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综合能力考查,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新高考政策的要求,调整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来组织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能深层次、高效率地进行数学探索,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新高考的出现成为教学历程中一大进步。高考是当前高中教学的引导方向,教学模式的不断转变究其根本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对高中阶段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掌握,能够独立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增强数学知识应用理解。同时新高考将教学的着重点放在了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通过教学引导方向和教学着重点的改变和加强,进而能够更好地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本文阐述了新高考视野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现状以及相关教学模式的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高考制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新的高考制度的背景下,高校在选拔学生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为了能够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加强对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转变与创新,进而实现对学生更好的教育。本文主要针对新高考制度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展开研究,首先从新高考制度下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入手,然后对新高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协同论的系统开放性、序参量和自组织原理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实施机制提供了理论解释。借助协同论分析综合素质评价组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发现,协同是组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必然要求,序参量是综合素质评价组织实施的主要矛盾,自组织是综合素质评价完善改进的根本途径。综合素质评价协同组织实施机制包括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评价过程、评价组织机构的价值整合、评价实施资源的系统化及评价组织制度保障的配套。  相似文献   

16.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评价主体、评价性质、评价内容、评价结果以及评价信息反馈六个方面的不同。从理论层面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补充关系。从实践层面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的关系是一种软挂钩的关系。从应然性维度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应当适度硬挂钩。  相似文献   

17.
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是新高考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促进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调查发现,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虽然在若干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各地各校重视程度不一、个别指标实操中不好把控、评价客观性和可比性不够、教师对评价的认识和掌握不足、评价实施的支持保障不充分、评价结果应用情况不理想等问题也逐渐凸显。推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深入实施,需要切实扭转评价导向、加强宏观政策和制度的系统设计、有效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全面育人功能、着力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加大综合素质评价的保障力度,为教育本质的回归赋能。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5):95-96
在新高考与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之下,学生已经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的教育效率与质量也已经成了新高考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在高中的学习与教学中,数学的难度明显较高,并且与语文和英语共同成为三大重点学科。教育部门与学校都相当重视学生的数学的学习。尤其是在新的高考与新课标背景之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提高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就有着明显的关联,因此,本文就以高中数学为主,着重探讨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构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变革,高考政策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对考生的高考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快速适应新高考模式,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本文以江苏新高考为例,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新高考政策,旨在消除传统教学中的不合理成分,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底。高中数学是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是对前期初等阶段学习的拓展与延伸,又是后续专业化阶段学习的基础。而且数学学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素养,才能运用数学知识更好地优化日常生活,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新高考理念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得每一个高中生都能交出一份无悔的数学试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