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特征“此在在世界之中”,将世界问题和人的问题联系起来,又通过此在这一中介把世界现象最终同存在问题勾连起来。人与世界的本质关系是存在关系。海德格尔“言说观”:以词语创建存在。海德格尔的“言说”观是建立在对传统语言观批判的基础之上。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以“诗意的存在”重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有声的聚合与无声的聚合两个声部的奏鸣形成其语言之思的复调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剧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手法,比较得出中西戏剧创作的一些不同特点,即中国古典戏曲的人物塑造多是“迹象的刻画”,强调通过情境交融展现剧中人物心理发展的过程;西方古典戏剧塑造剧中人往往是“适合人世的普通经验”,强调人物强烈的行动性,突出戏剧冲突以塑造出典型形象。这是因为中国古典戏曲遵循的是写意的戏剧观和“意境”的创作原则而西方沿袭的是写实的戏剧观和典型化的创作理论。这种不同又有其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缘由。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方传统哲学与思想史中死亡观的清理与分析,揭示以往死亡观的局限,进而分析和阐发海德格尔死亡观的特点和深刻性:海德格尔通过“向死存在”的命题而将此在的两个根本特征与死亡的特征结合在一起,阐释“此在在根本上就是它的死亡”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反叛者和变革者,他以对“存在”意义的追问为其哲学出发点,重新考察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得出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动摇、颠覆乃至瓦解了西方哲学传统。海德格尔采用的迥异于西方传统的本源化思维方式,和东方传统思维方式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海德格尔和古代中国贤哲老子、庄子,时间纵逾数千年,空间横跨几万里,但他们对世界、人生等许多根本性问题的思考,达到了惊人的一致.分析、考察海德格尔和老、庄哲学思想的异同,对于我们理解一些世界性文化共生现象,也许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从传统哲学之基本问题,即从关于“存在”问题的视角出发来研究形而上学问题,希冀与传统哲学的提问方式划清界限。然而,他的哲学始终与传统形而上学特别是黑格尔的思想在方法论、存在论、时间观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图将经黑格尔改造后的传统形而上学与海德格尔的此在一存在形而上学加以比较,进而梳理出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继承与扬弃的理路。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科学解释学的解构之维表现在,以存在问题为线索,打破西方近代自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科学教条或传统偏见,重新恢复科学与本体论的深刻关联,从而回归科学思想创造性的本源经验。在海德格尔看来,西方近代科学形成了经验主义与数学主义两大教条,并且最终造就了科学在人类文化中的独尊地位。解构两大科学教条就成为海德格尔科学解释学的重要任务。海德格尔解构经验主义科学教条的根本路径是:科学认识植根于形而上学和存在论。“回到古希腊去!”这是海德格尔透视西方现代科学的基本解释学原则。以数学的观点来看待一切科学,既不符合事实,也不公正。数学本质上以人生此在的生存为根基,数学(包括一切科学)植根在人类生存的解释学处境之中。  相似文献   

7.
论海德格尔的人学理论及其对学生观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海德格尔人学理论强调了人的本质在于生成性、变化性和创造性 ,而正确的学生观也包含着对学生的生成性的认同。教育的希望应在于从哲学、人学的高度去把握“学生是人”这一命题的深刻内涵。因此 ,正确理解海德格尔的人学理论对树立正确学生观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认为,海德格尔执着于用语言显示存在,而老子和庄子则主张摈弃语言才能把握“道”本身,其实,这是武断的结论.海德格尔和老庄都试图超越主客二分,他们都反对用主体性的语言来把握“道”和“存在”,推崇自然流露出的“无心之言”.此外,海德格尔与先秦道家的语言观也有很大差异,海德格尔的“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个命题使得“存在”这个终极视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其原本性.而在老子、庄子看来,某种语言是否能够开启道境,不取决于它的形式和修辞手法,而取决于言说者是否去除了“成心”.海德格尔与先秦道家语言观差异的根源是中西语言结构的差异,在西方,“存在”必须通过语言呈现,但由于西方的日常语言本身预设了主客二元对立,所以海德格尔不得不借助于类似于汉语类比思维的“诗言”来彰显“存在”.  相似文献   

9.
西方古典戏剧以诗学为本体,诗学是西方戏剧美学的最高规范。西方戏剧主叙述写实,重情节,强调摹拟再现,注重表现人的行动、人的命运,可以说西方古典戏剧是叙述的“客观”的“人”的史诗。中国古典戏曲以曲论戏,渊源仍然是诗。但中国戏曲主抒情写意、重意境,主要采用诗、乐系合的形式,强调虚拟性的表现,执著于情调的玩味,表现中国戏曲文化的乐舞精神和人生的诗化情趣。可以说中国古曲戏曲是表现的“主观”的“自我”的抒情诗。本文拟对中西古典戏剧本体诗化的两种途径作一些比较与探析。中西戏剧艺术元素的基本差异西方的古典戏剧理…  相似文献   

10.
《翻译哲学导论: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的阴阳之道观》以"阴阳之道"为视角审视海德格尔哲学及翻译思想,通过展现中华文化原初性思维模式与海氏哲学基本思路的契合,创造性地将儒家思想引入对翻译理论的探讨之中,在拓展译学研究领域的同时,探索在中国文化框架下建构翻译哲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教育管理科学理论和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诸阶段,每一理论观点都隐涵着相应的人性观。研究表明古典管理理论中的科学管理思想与科层制理论对教育领导与管理行为影响至深,为教育领导与管理实践中非人性化思维与行为的出现“植入”了理论根基,急需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实现创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12.
王子怡  金韵洁 《海外英语》2023,(16):203-205+208
该文从意象、物我观两个美学角度,通过分析美国“深层意象”派代表诗人詹姆斯·赖特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在关联,研究中国古典哲学的道家思想对于詹姆斯·赖特诗风造成的衍化与变异,以期为西方技巧与东方意境的巧妙结合提供新思路,引发读者思考西方诗歌中蕴含的中国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共同此在”观;海德格尔轻视人的“社会存在”——“共同此在”问题;传统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也存在诸多局限性;多元共生主体彼此之间的对话与冲突成为新世纪的主题,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观的提出。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需要,也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4.
林庚对中国古典诗歌采取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态度,在新诗格律、语法与语言上积极探索,形成具有独特中国古韵的中国新诗。哈罗德·阿克顿在《中国现代诗选》中对林庚新诗创作理论与新诗作品的甄选,注重技法纯粹性、诗语古典性、诗风历史性。在诗歌翻译层面,阿克顿以“以诗译诗”的唯美主义译介笔法,忠实地还原了林庚白话诗的“中国诗味”。阿克顿在新诗编译上的独辟蹊径,是对西方世界唯美“中国梦”的投射,也暗合林庚新诗创作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15.
杨杨 《黑河教育》2011,(3):58-58
以中国传统戏曲为代表的戏剧艺术和以欧洲话剧为代表的西方戏剧艺术是当今世界戏剧体系中重要的两部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传统孕育了独有的文化和艺术,中国戏剧以写意为主,而西方戏剧以写实为主。西方戏剧理论大师亚里士多德与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大师李渔都曾把结构称为戏剧的第一要素,但中西方戏剧的结构同中有异,西方人在强调情节整一性的同时,还对时间和地点有~定要求,讲究“三一律”。中国人从不谈论戏剧的时空,其情节的整一性与时空有着内在的联系。与其他艺术种类相比,戏剧对结构的要求更多。因为,除了一般所说的剧本文学中几个要素(题材、冲突、人物、语言)外,在情节、时间、地点上的不同处理方法,也构成了两种戏剧的不同结构。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是一位重要的哲学家。他通过对存在的追问,展示了独特的时间观。一般而言,学术界认为他的思想经历了前后期转变。他对存在与时间的探索,也随之具有前后期不同的认识。他前期的时间观,从对此在的发掘入手,揭示此在生存的整体性结构,在于此在存在的时间性。其后是对“存在与时间”转到“时间与存在”这一转向的关注。通过对其前后期思想在时间问题上的清理,我们可以探讨海德格尔在思的道路上,对时间与存在问题思考的变化与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无”作为玄学范畴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也是品位极高的中国哲学美学范畴。它的内涵到20世纪在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那里得到了阐释。“空”是无的变体,其本质是“悟空”、“悟道”,是文人所追求的美的人生境界。“玄”作为“超越有限而达到无限”的人生体验而进入美学领域。“妙”是“非意象形称之可指”的,是“玄”的另一概念指称,但又不尽相同,它的美学内涵恰与西方的“美”相类,它的出现提高了玄学论美学的品位,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圆是自然科学的数理概念 ,庄子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概念较系统地提出了道的基本形式 ,即提出了道圆思想的主张。其主张贯穿于庄子思想的哲学观、政治观和人生观 ,是庄子思想最具特色的理论构造之一。在哲学观上 ,庄子广泛地阐述了道圆形式的种种概念 ,形成了庄子独特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在政治观上 ,庄子构筑了其道圆无为政治思想的理论框架 ,尤其是庄子对“浑沌”形象的塑造 ,最典型地表达了其道圆无为的政治思想。在人生观上 ,庄子通过道圆形式揭示了人的死生、贫富、祸福、穷达等都是道圆过程 ,不分彼此。故道圆人生有正反表现 ,有积极和消极之说 ,无待人生是最高理想 ,“缘督以为经”是人生处世的基本原则 ,其实质则主要是反映其政治性。此外 ,庄子所处时代 ,绝对主义盛行 ,庄子道圆形式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又是否定和批判时代教条与权威的锐利武器。因此 ,庄子思想虽也是一种偏见 ,但亦有其可贵价值。其道圆说作为一种外在形式同内在道无相结合 ,且达到完美的统一 ,是民族理性思维的卓异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衍生的独特时间观有别于西方,它将生生不息的永恒与转瞬即逝的短暂对立统一,凝结成“逝者如斯夫”的一声喟叹。这种观念也造就了中国电影与西方电影迥异的叙事时间观:它尊重传统的时间规律,常以四时、节气、节日为时间节点;它遵从时空合一的民族思维,将时间汇入物象、物候、地域等艺术意象之中;它尊重自然的认识规律,以线性或周性为时间轨迹,并常常产生出延宕的悠游之感;它讲求以感知为标准的时间尺度,在完成叙事需要的同时,构建出民族化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在发表了《存在与时间》之后,其思想发生了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转向.在语言哲学方面,后期海德格尔继承欧陆人文语言哲学的思辩传统,从对传统的西方语言观的背离,逐渐走向对现代技术状态下语言观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海德格尔系统地阐述了一种丰富、深刻而独特的语言观,对现代语言哲学发生了重大的影响.一、对传统语言观的背离海德格尔语言观的形成过程包含着对西方传统的语言科学和语言哲学的质疑.这一质疑在其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