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隐学习是1978年由Reber通过人工语法学习实验最先发现的,是一种产生抽象知识,平行于外显学习方式的无意识加工。人类的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内隐学习所获得的主要是一种程序性而非描述性的知识。不同于外显学习过程,内隐学习机制是自发地起作用的,不  相似文献   

2.
"内隐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伯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人们的学习可以按照两种模式来进行:一种是人们所熟悉的外显学习模式,另一种是"内隐学习"模式。从知识获得过程和特点来看:内隐知识能自动地产生,无需有意识地去发现任务操作的外显规则;内隐学习具有概  相似文献   

3.
内隐学习具有自动性、理解性、稳定性等特点,是在无意识中获得知识的学习机制。外显学习具有计划性、目的性、意识性、付出性等特点,是有意识地对知识进行加工。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相互影响,如果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可以使其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如果结合内隐与外显学习机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阅读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学作教学的低实效一直是困扰着中学语教师的一个问题。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寻找一个突破口,不失为一条新的探索途径。心理学界提出在外显学习的同时.还存在着内隐学习的方式。前是人们有意识地学习知识,掌握规律,并利用这些知识规律对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后则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内隐学习的研究成果.为教育实践提供了许多新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内隐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伯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人们的学习可以按照两种模式来进行:一种是人们所熟悉的外显学习模式,另一种是“内隐学习”模式。从知识获得过程和特点来看:内隐知识能自动地产生,无需有意识地去发现任务操作的外显规则;内隐学习具有概括性,很容易概括到不同的符号集合;内隐学习具有无意识性,且内隐地获得的知识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只能在无意识之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内隐学习作为外显学习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属于无意识认知活动范畴。在某些条件下,内隐学习能够显示外显学习所不具备的优势效应。人们通过内隐学习获得的是一种缄默知识,直觉是内隐学习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本文从道德知识、道德判断、道德智慧的形成三个方面,论述了内隐学习在道德教育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理论依据,以期通过重视内隐学习方式来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广西教育》2011,(20):29-29
梅珍兰在《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年第7期上撰文认为,所谓“内隐学习”,是一种无意识认知加工的过程,它与外显学习——传统意义上的有目的、有意识、需要付出努力的学习相对。内隐学习在“情境多变、紧张应激、事物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不明确、个体生理条件差”的学习情境中,比外显学习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内隐学习理论从人的无意识心理层面研究学习现象,从而揭示出人类另外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内隐学习。本文意在探讨语感与内隐学习及缄默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语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内隐学习,而语感的心理表征也就是内隐学习的产物——缄默知识。同时,语感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也需要外显知识的强化。  相似文献   

9.
内隐学习是指无意识地获得刺激环境中复杂知识的过程,是一种产生抽象知识的无意识加工。它具有自动性、概括性、无意识性等主要特征,足一种区别于传统外显学习的学习过程,是主体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外显学习是一种有意识获得知识的过程,而内隐学习是一种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作为两种不同的学习机制,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但同时也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协同效应”.英语教学只有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结合起来,发挥其协同作用,才能有效促进学习者的二语习得.  相似文献   

11.
语文内隐学习是内隐学习理论基于语言文字的特点在语文学科领域的应用,具体地说,它应指学生在复杂的语文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获得语文知识并发展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语文内隐学习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主要是缄默知识,不能有意识地加以提取,只能在适当的情境中被激活。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语文内隐学习呢?在教学中,我们认为应通过定向型阅读、自由型阅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广泛阅读;通过朗读、背诵的内隐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感;注重语言训练的外显学习,将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情与美的角度去鉴赏感悟,使学生真正走进作品,养成人文素养。以此让学生感悟到内隐学习的魅力,自觉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相似文献   

12.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外显学习是认知的基本途径,内隐学习是认知必要的有益补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并不存在截然分开的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而是两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如果能在外显教学之前先让学生获得内隐知识,并在学生获得外显知识之后再让学生体验鲜活语言从而将外显知识内化,简言之,就是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取内隐-外显-内隐的顺序,这样大学英语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张红 《现代语文》2006,(12):80-81
英国名哲学家波兰尼在《人的研究》一书中,把人的知识分为外显知识和缄默知识两大体系。内隐知识(也称“缄默知识”),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它体现了智力的各种机能,其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领悟力、判断力,比如,眼光、鉴别力、趣味、技巧、创造力等。美国心理学家罗伯又提出了“内隐学习理论”,内隐学习是一种学习时学习主体对学习过程缺乏明确意识,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信息加工的自动过程,这种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实践性教学、直接经验的获取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逻辑地位。  相似文献   

14.
沈寅坚 《海南教育》2014,(16):38-39
现代研究表明,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是人类完成复杂学习任务、获得知识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所谓外显学习是受意识控制,需要意识参与并采取一定策略的学习方式,其根本特性是需要有意识地努力参与。相反,内隐学习是指人类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的学习,即无意地获得知识,同时在应用时会自动提取。此概念的提出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内隐学习可以更好地为初中物理教学服务,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提高自己今后在工作中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自育式学习方略的两大背景(一)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的特点与制约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两种教学方式,一是教师努力通过语言及媒体把一篇文章教懂或带着学生模仿作文;二是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读写。这两种教学方式带来两种学习方式: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我们知道,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是人类完成复杂学习任务、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6.
内隐学习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区别于传统外显学习的学习过程。文章探讨了内隐学习理论,以及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关系,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通过营造内隐知识外显转化环境、发挥内隐学习在语感习得中的作用、重视学习兴趣在内隐知识外显化中的作用,来转化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内隐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一、自育式学习方略的两大背景(一)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的特点与制约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是人类完成复杂学习任务、获得知识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Bialystok 1994)。外显学习是受意识控制,需要意识参与并采取一定策略的学习方式。内隐学习则是没有明确地意识到或不能陈述出控制学习者的行为规  相似文献   

18.
李光云 《语文天地》2011,(11):30-32
从中外教育史的诸多论述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教育的主流一直是强调有意识的外显学习,关于学习是有意识的经过意志努力的过程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内隐的无意识的学习则长期被忽视。与此同时,虽然也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内隐知识的作用越来越被人重视,内隐知识潜移默化地指导着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但是内隐知识的特点决定其传播与交流具有一定难度。那么,怎样才能使隐性知识有效转化、传播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内隐知识需要与外显知识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出它的效用来,其必经之路就是促进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习,既有外显学习,也有内隐学习;语文知识,既有显性知识,也有缄默知识。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加强内隐学习与获得缄默知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