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渴望表扬是每一个学生内心的基本愿望。能否运用科学的、恰如其分的方式表扬学生,显示出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教育艺术。一、自觉运用心理学理论基础,强调表扬艺术的目标性心理学认为正强化(奖励)的行为出现的频率逐步提高,负强化(惩罚)  相似文献   

2.
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贯彻以赏识为主的原则,因为它是比惩罚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3.
惩罚是为了抑制人的不良行为,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常常使用惩罚对有过失的学生进行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惩罚是负强化,是一种消极的激励因素。 惩罚得当,可以使学生吸取教训,改正错误,推动自己不断前进,惩罚不当,则会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削弱甚至导致相反的教育效果。因此,熟悉和掌握惩罚的心理学原则,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后半期开始,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从而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是有关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三种主要的研究模式。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文化群体的心理与行为比较;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本土心理学研究本土背景中与文化相关的和从文化派生出来的心理与行为活动。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最终,通过一种深层结构理论,即一种普适性理论将会把它们的研究结果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法轮功的邪教本质和反动政治嘴脸已充分暴露出来,为世人所共知,但法轮功对人实施精神控制的“秘密”却未必能为人们所了解。为使人们尤其是部分法轮功痴迷者对此有清楚的认识,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是通过以满足人的需要为诱惑、以“现身说法”等方式进行强化、以“催眠术”为最终手段三个步骤来对人实施精神控制的。  相似文献   

6.
一、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的误区 1.赏识教育等同于表扬教育。表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就是一种积极的强化,通过褒奖鼓励去加强和巩固合乎需要的行为方式。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得到教师的表扬学生会心情愉悦、精神爽利,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将赏识等同于表扬,过于简单化。在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每个中学生心中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他们无法忍受机械被动的灌输,需要情感的滋润。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类不仅依靠认知而行为,而且受情感的左右而行为。情感是人的社会性需要能否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它对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人的身心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下,开展和加强情感教育,适应各方面发展的要求。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陈丽君 《教书育人》2001,(22):33-33
强化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教学中,可以指当学生表现出适当或正确的行为后给予奖赏,或者当学生表现不当或错误的行为时施与惩罚,使其行为改正的处理过程。心理学家们对强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有关强化的规律,这些规律不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连续强化与部分强化连续强化指只要个体表现正确反应,均予以奖赏。部分强化指只选择部分正确的反应进行奖赏。连续强化会使强化的效果逐渐下降,而如果使用部分强化则效果较佳。在教学中,教师在运用表场或批评来强化学生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所谓惩罚,无非是施以痛苦及剥夺需要。教育中根据需要让被教育者有痛苦的经历及剥夺他们应有的权利都属于教育惩罚行为。教育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布鲁纳称之为负强化。目前的教育惩罚大体可分为精神类惩罚与行为类惩罚。前者如扣操行分或纪律处分(警告、记过等等),后者如将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请出教室让其反思其过、对做卫生不认真者罚其重做等等。这些惩罚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惩罚与奖赏一样,是教育…  相似文献   

10.
奖赏和惩罚是相对的。在心理学上,把奖赏和惩罚分别称之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惩罚在阻止幼儿的不合意行为方面,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不管是谁,只要他回忆自己的幼年时代,总会想起他被父母责备甚至痛打时的羞愧、悔恨与悲伤。当然也会回想起他被长辈赞许甚至夸奖时的自豪、欢快与昂扬。如果一个人从未被责罚过,也从未被赞许过,那么,他绝不会成熟起来。因此,惩罚与奖赏一样,也是教育的手段之一。奖惩得当,能确立和巩固孩子的是非标准,使孩子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反之则会混淆孩子的是非标准,诱发逆反心理。怎样惩罚才是正确的,更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结果和教育实践经验归结了以下几点:一、惩罚的施行必须及时惩罚分为即时惩  相似文献   

11.
惩罚教育是洛克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他在《教育漫话》中对惩罚教育进行了相关的阐述。从心理学的角度诠释洛克对惩罚教育的态度及惩罚教育的方法,挖掘其中所蕴涵的心理学思想,对现今学校的品德教育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洛克惩罚教育的心理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罚教育是洛克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他在《教育漫话》中对惩罚教育进行了相关的阐述。从心理学的角度诠释洛克对惩罚教育的态度及惩罚教育的方法,挖掘其中所蕴涵的心理学思想,对现今学校的品德教育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强化”与“惩罚”是学习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个体行为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教育实践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表面上看,“强化”旨在加强行为,“惩罚”旨在降低行为出现的概率,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似乎极易区分.但进一步研究往往会发现,两者存在复杂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得无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在应用领域,都经常出现“强化”与“惩罚”概念的误用,甚而将强化与惩罚的概念相混淆.因此,正确理解“强化”与“惩罚”系列相关概念,厘清两者的辩证关系极为重要.在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时,既要认识到强化与惩罚的对立,也要认识到其辩证统一,即正、负强化与正、负惩罚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复杂的相互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按照强化理论的观点,奖励可以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而惩罚则可以有效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强化具有个体差异性和情境性,为了使强化物对学生产生有效作用,必须事先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等个性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教师要自觉掌握强化理论的原理和具体方法,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5.
徐艳 《中学教育》2005,(1):47-48
教育离不开惩罚。但究竟怎样科学地运用惩罚,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十分清楚。本从心理学角度对比作了精辟分析.建议老师们一读。  相似文献   

16.
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应用于医学、教育等社会领域,获得较好的效果。本文简要阐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内涵,介绍了行为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提出要更好地进行成人教育教学需提供积极条件,避免消极情绪;利用强化程式,引导成人自我导向学习;适当运用惩罚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不少教师在应用负强化理论教学时,不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应变,有的还将之混同惩罚,甚至由于刺激方式单调而导致负面作用。从负强化的概念、实际意义及运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着手,借鉴当前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探索其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斯金纳的操作性学习理论把影响行为的结果分为四种强化,即正强化、负强化、消退和惩罚。这四种强化在我们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起关键作用。在学生发生了违规行为后,如何运用强化理论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是我们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运用操作性学习理论阐述了惩罚与负强化在大学生违规行为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如何利用负强化的思想理论来指导惩罚教育,使对学生的惩罚变得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总是通过其行为的后果来进行学习的。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不例外。所谓强化,是指得到鼓励或符合理想结果的行为将会重新出现。表扬、批评、惩罚、暗示,以及环境的影响都可以作为强化物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强化。强化可以分为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或自我强化)。外部强化是指靠外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犹太学者、心理学创始人弗洛伊德曾言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以其动机为先导 ,而动机又以其需要为基础 ,最后达到某种目标而结束。图书馆评估作为人的一种行为 ,必然也有其需要、动机和目标。笔者在本文中 ,从心理学角度对图书馆评估行为的需要、动机和目标进行粗浅探讨 ,以求教于诸位专家同行。一、图书馆评估行为的需要需要是因缺乏状态下而出现的一种趋向于评估并伴随着择取的心理倾向。世界上任何有生命的事物的需要 ,都是因处在缺乏状态下产生的。图书馆评估行为的需要也同样如此。概括地讲有两大类型 ,即图书馆主管部门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