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规则就是约束人们言行、要求人们普遍遵循的各种规范和准则,如法律、纪律、守则、制度、章程等等。规则意识就是人们自觉遵守这些规范、准则的良好态度和自觉按章办事的行为习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获得,体育课程学习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社会适应列为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是这一领域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新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规则意识的涵义“规则”一词,简单地说,是由人们制定出来,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规则在体育中出现得很多,主要是与体育行为有关的各种规范,如体育比赛时的比赛规则;体育游戏时的游戏规则;体育课堂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约定俗成…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72):182-183
规则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保证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了现在精神文明的发展。规则意识能帮助独二代幼儿形成自主性规则行为的先期价值,游戏活动对培养独二代幼儿的规则意识具有天然的优势价值,教师需要从游戏前的环境创设、游戏中的规则意识指导,以及游戏后的规则意识与行为的总结和评价三个阶段关注独二代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几年来,“按规则办事”已成为人们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准则。从某种意义上讲,规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规则意识也就成为文明的标志,规则意识越强,公民的素质就越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学校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  相似文献   

5.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体育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竞赛规则的讲授,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竞赛规则的讲授,可以提高学生的规范意识.各种体育活动都有其必须遵循的规则,规则即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用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学生即便是大学生,其思想道德还处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他们中的一些人,并不总能正确理解教师教育的善良目的与意图,有时会误会和反抗教师的合理要求,有的学生还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道德观念的影响,表现出自由散慢、学习松懈、违反纪律、目无师长、狂妄自大等行为.在体育教学中,以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就成为提高其道德意识自觉性的重要手段.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在遵守体育规则的前提下,个人的行为才能得到认可.同样,即使是将来面对社会,也只有在符合并遵守各种社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个人的行为才能被社会认可并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几年来,按规则办事已成为人们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准则。从某种意义上讲,规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规则意识也就成为文明的标志。规则意识越强,公民的素质就越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学校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就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与培养。尤其是对于城乡结合部学校,由于生源素质比较差,其加强规则意识培养就更为重要。基于此,笔者拟结合四川省乐至县仙鹤中学的实践探索,对规则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其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刘学军 《中学教育》2004,(12):12-13
规则意识越强,公民素质就越高,规则意识强弱是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标志。我们应当让学生明白,规则给我们创造了幸福,是一种可以被自己和他人共享的幸福,因此,尊重规则就是尊重自我享受幸福的权利。让规则意识引领孩子走近文明,就是引领孩子走向幸福。  相似文献   

8.
社会规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人与人之间、组织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彼此的约定。社会规则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社会要想有组织、有秩序并能健康地协调和发展就应该有完备的行为准则、规章制度、风俗习惯、道德法律和价值标准等社会规则。而遵守社会规则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儿童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儿童的社会规则意识也影响到整个社会规则的建立和遵守,同时,儿童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是儿童社会性适应能力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9.
廖宏清 《新教师》2019,(8):68-69
规则是指人们平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遵守的行为要求.风俗、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都属于规则的范畴,蕴涵着社会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要求.法治教育的实质便是在于培养国民的规则意识.教育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于2017年9月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新教材尤其重视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规则意识的形成对小学生自由个性和品格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的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形成的共同认识、理念和思想。制度不等同于文化,它是文化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8,(1):3-4
规则意识彰显了社会主体对待规则的态度,表明社会主体不仅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而且能够自觉地将规则至上理念作为行动准则。而这样的规则至上理念一旦形成即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够对主体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并在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规则文化氛围。正因为良好秩序生成有赖于社会主体对规则的遵守,更源于其规则意识的确立,故此,中学治理必须首先从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开始,在构建良好规则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对规则至上意识、程序优先意识、平等意识、尊重与遵守规则意识的养成,最终达致"良规善治"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过渡期的学生在思想观念、规范准则认知上比较模糊,较易引导。新入校大学生有探索大学校园各项规则的需要与动机。在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中,关于社会基本道德规则、校园基本生活规则的认知程度较高,而关于课堂学习的规则却表现较差。规则意识形成要经历自我构建、信息获取、评价及重构和指导行为等四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规则意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意识思维,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意识,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36岁的幼儿正是规则意识萌发和规则行为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在这一时期抓住各种活动机会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使幼儿充分参与规则的制定、执行并不断获得快乐的体验,这样切身的感受就容易自然而然地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规则,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各部门分工越来越细,这就要求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密切配合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成为自然教学目标重要的内容。 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在具体的活动中,而学校最经常的活动就是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多设计一些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2013,(3):45-46
张发祥 高杰:规范管理是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方式 学生终究要走上社会,作为一个社会人,要很好地融入社会,就必须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并且需要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这要求我们从小培养学生遵守规范的意识。规范管理即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某一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所以,规范管理是培养学生社会化能力的一种必要方式,它教会学生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任山章 《生物学教学》2004,29(12):39-40
“伦”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是道德和规则。“伦理”就是处理人们相互关系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17.
诚信作为人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规范,是指在个人立身处世、人际交往、道德修养、自我实现与全面发展中以诚实不欺、信守诺言为准则进行自律和他律的一种道德法则。诚实守信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今社会日益广泛的交流和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仅仅要依靠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更要求人们要提高道德意识水平。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是社会思潮的代表。他们的诚信,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的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18.
是否具有规则意识是孩子的个性与社会性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应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本文的重点就是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进而保证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社会规范。除了法律规范以外,社会规范还包括道德规范、习俗规范、政策规范、纪律规范、一般的规章制度规范、风俗习惯、禁忌等。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同样离不开社会规范的要求。对幼儿进行社会规范教育有助于提升其规则意识,而良好的规则意识是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1]不仅如此,社会规范教育还有助于增强幼儿的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促进幼儿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如同伴关系发展中的交往规范(包括共享与合作的规范、防止冲突产生的规范、解决冲突的  相似文献   

20.
法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明状态与文明过程,都是作为调节、规范和评价人们的行为以及社会规范系统而产生和存在的.二者在社会控制整体上是并行的,没有大小与主次之分.但是又因为两者在特定的价值取向和调整领域中各有优劣长短之别,所以,法与道德要互相取长补短,紧密配合和互相支持才能发挥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社会价值的功能,从而才能更为有效地引导、规范和评价人们的行为.一、法与道德的依存关系(一)法不能离开道德而存在道德是法的基础.从起源上看,法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产品等方面的行为产生的一定的规则;这些行为规则起先表现为习惯,即成为氏族成员生活的共同准则,渗入阶级内容,发生质变,演变为法律.从现实看,法包含着国家对人们应该做什么、允许做什么的要求,包含着立法者关于什么是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