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8,(4):25-30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军事事变,强行占领中国东北,并于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伪满洲国从其建立到消亡,自始自终都是在日本操纵下的傀儡政权。而伪满时期的协和会,则是日本殖民东北,建立傀儡政治的另一机构。协和会在伪满洲国宣布禁止政党政治的同时,却得到日本关东军的支持,建立了从上到下的相关机构,俨然成为伪满洲国的"执政党"。满洲协和会则是伪满傀儡性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2.
伪满洲国的文学创作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历史环境的特殊性,导致本土作家的身份十分尴尬:一边忠实地用文学暴露现实,一边又发表着“附逆”言论。通过对东北沦陷区作家爵青短篇小说的艺术技巧和思想价值分析发现,爵青努力地探索人在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生存本义,而正是特殊的生存环境对文学理念和文化观念的接受造就了他冷郁凝重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3.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从实现其血腥的殖民统治利益出发,曾在伪满洲国制定和采用适应不同时期要求之学校教育制度.通过对日伪先后所制定和施行的学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揭示东北沦陷时期殖民教育的本质,戳穿日本右翼势力宣扬的日本在中国东北统治"有功"之滥言.  相似文献   

4.
日本军事占领中国东北后,炮制了伪满洲国,在文化上欲建构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新满洲、新国家、新国民,进行了系统的文化统治,这种文化统治的核心就是建构伪满洲国的国民意识。伪满洲国的文学活动表明,建构所谓的伪满洲国的国民意识只是当权者的一厢情愿而已,规训的文学活动,或者走向与当权者意愿无关的文学活动,或者离开了文学无法起到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炮制了伪满洲国。在日本强权统治下的1932—1945年,东北文坛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别样的文学实践经验和文学生产机制。本文从被淹没的文学史料入手,对伪满洲国时期大型文化综合杂志《新满洲》进行个案梳理和分析,详细考察《新满洲》杂志7年的编辑流程,清理出杂志的真实办刊策略,细说其刊载的文学作品的形态,以此来揭开那幽暗时空中的文学一角。  相似文献   

6.
爵青是伪满洲国受多方面关注的重要作家,文章提供爵青政治面貌、作品、言论等原始调查材料,并通过细致考察与分析,探讨伪满洲国时期该地域内中国本土作家的创作经验和当时东北新文学发展状态,并讨论了殖民地知识分子相互矛盾行为背后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7.
伪满洲国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进行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除对东北进行政治压迫、经济统制和资源搜刮以外,还对税收进行了大肆掠夺。其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掠夺东北人民的财富,满足其侵略战争的需要。伪满赋税最大特征是具有浓厚的殖民性质。回顾和总结伪满时期赋税,警醒后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强权能约束人的行动,但不能束缚人的心灵。文学是人类的心灵产物,在日本强权统治下的1932-1945年的东北地区有自己的心灵史,有自己的文学。本文从被淹没的文学史料入手,梳理出东北伪满洲国时期不同文化身份的作家群落及其创作情况,较清晰地绘出其文学地图的经纬。  相似文献   

9.
伪满洲国时期的哈尔滨犹太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伪满洲国时期,除了哈尔滨之外,在辖境的其他城镇如齐齐哈尔、大连、奉天、海拉尔也有犹太人社团。但哈尔滨的犹太人口最多。伪满洲国的犹太人受到日本军方专门负责犹太人机构或官员的控制,哈尔滨的犹太人领袖也利用日本军方达到争取本民族利益的目的。哈尔滨成了中国、特别是东北犹太人的精神中心。  相似文献   

10.
张笑天是中国当代东北文学创作的重要作家之一,张笑天的历史小说成就卓越,他的小说在历史开掘中展示出人性复杂的一面,对当代东北地域文学乃至当代文学都具有深远持久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黑土地魂》人物形象的分析,探寻了伪满洲国时期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1.
伪满时期的东北电信发展与日本侵略政策有密切的关系,作为政治军事的重要辅助,电信在这一时期也被极力推进,在技术和网络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基于此网络基础上形成了伪满电信的公众系统及军政电信系统。强化了日本及伪满的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12.
伪满"国民勤劳奉公制度",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伪满后期为满足其侵略战争不断升级需要而强制东北人民无偿为其充当劳工的一种制度,是日本帝国主义在14年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所犯滔天罪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特别是近20年来,相关问题研究已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但是,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却不多,相关史料收集、整理工作亦不充分,备受迫害的当事人正在逝去,一些与史实完全相悖的表述亦堂皇见诸报端.凡此种种,亟待引起相关史学工作者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3.
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炮制了伪满洲国.在日本强权统治下的1932-1945年,东北文坛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别样的文学实践经验和文学生产机制:通俗文学变体发展,承载了创生新文体的文学精神;女性文学,提供了新的文学经验;逼仄空间中的新文学,寻求自身独立发展的各种可能;附逆作品充斥文坛.这些文学经验的形成,有政治上妥协于伪满洲国"文艺政策"的原因,也有商业上迎合市民趣味的原因,还有艰难时世中不甘堕落的个体心灵的坚韧与挣扎.这些文学经验属于中国现代文学经验的一部分,对其描述涉及到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缺失的补充和创新认识,涉及到重新评定日本侵略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经验,由此将出现对以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新的表述.  相似文献   

14.
伪满洲国时期,日伪为了有效地实现奴化中小学生的目的,对于担当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仅通过多种教育形式试图改变其价值理念和民族意识,而且通过检定考试、教育督导和行政制裁、监视、逮捕甚至屠杀等手段进行严密而残酷的外在控制,在当时的教育界造成了恐怖而严重的后果,充分显露出典型的殖民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侵略者通过伪满政权对当时的中小学教科书实施了全方位的控制,一方面强化对教材的审核力度,加速废止原有教材,另一方面依据奴化中小学生的要求,全力炮制新教材,并倾力打造配送教材的迅捷通道。日伪对中小学教材的控制,便利了其实施奴化我国东北中小学生的罪恶目的。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前后,日伪公然歪曲历史,提出东北是“独立国”的谬论。妄图以此为伪满的成立寻找历史依据,也为日本占领东北披上合法的外衣。对此,中国史学界广大仁人志士据理力争,除了揭示日伪反动言论的本质外,他们还按诸典籍,以历史文化为主要武器,并结合地理、法律等知识,论断和确认了东北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从而有力地驳斥了日伪的反动谬论。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蒙古族知识分子大力兴办学校、编辑教材,试图“教育兴民”.该文对民国时期蒙古地区小学蒙语文教科书的编著者、编著目的、种类及使用范围等进行了梳理.据不完全统计,民国时期蒙古地区小学蒙语文教科书共有十多种,教科书种类有本土自编教材、国家统一教材及辅助教材三类,小学蒙语文教科书的编著工作主要由蒙古族早期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蒙古族文化团体、民国政府教育部和伪满洲政府民生部等个人、团体或机构完成.  相似文献   

18.
论文是对伪满洲国时期的一本中文诗歌杂志《诗季》的考述,藉此描画伪满洲国时期新诗发展的状貌,之一是探索长诗之"长"的种种可能,之二是寻求抒情小诗的诗形和诗质,形成独特的隐喻和象征秩序,之三是流寓满洲的日本诗人对离散空间中人的命运的诗歌书写。借非常时期的诗歌文本细读,触及那时文人的隐蔽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9.
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侵略者通过伪满政权对当时的中小学教科书实施了全方位的控制,一方面强化对教材的审核力度,加速废止原有教材,另一方面依据奴化中小学生的要求,全力炮制新教材,并倾力打造配送教材的迅捷通道。日伪对中小学教材的控制,便利了其实施奴化我国东北中小学生的罪恶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论文由分析《今天》如何想象"自我"为"悲剧英雄"、如何指认"世界"为"他者"入手,描述《今天》的文学立场与文学主张.在此基础上,把《今天》纳入"新时期"的文学格局之中,梳理《今天》作为"同人刊物"如何应对自身的规范化、秩序化,如何面对"伤痕文学"这一新时期"第一个重要成规",如何应对主流文学规范.以《今天》为中心,从这样的三重规范入手,深入新时期文学话语秩序的内部,尝试着还原"新时期文学"如何建构与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