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女俘叙述是欧里庇得斯悲剧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女俘命运及心灵体验的关注,对她们人性的深刻剖析,反映了欧里庇得斯独特的女性价值观,艺术地展现了古希腊时代被遮蔽的女性崇高精神,为后世正确地认识女性、解读女性提供了神话原型和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2.
欧里庇得斯是古希腊名的三大悲剧诗人之一.他是欧洲学史上“问题剧”的最早创始,也是第一个关怀妇女并大量描写妇女的作家。本通过介绍作及其代表作《美狄亚》分析了他在创作内容及创作方法方面的独特性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欧里庇得斯作为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在古希腊戏剧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古希腊悲剧到了欧里庇得斯手中,就形式而言已经相当完美,而随着欧里庇得斯对悲剧内容的革新和创作方法的突破,古希腊悲剧无疑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作为悲剧诗人的欧里庇得斯,其创作的独特是多方面的.人们在探讨欧里庇得斯创作的时候,似乎通常都停留在悲剧固有的因素的层面上,实际上在其独特的创作中还包含有某些喜剧因素.对于欧里庇得斯创作中喜剧因素的探讨,就其个人创作来看,可以从中发现欧里庇得斯对于悲剧创作所做的一系列突破与革新以及他与另两大悲剧诗人在创作特点上的一些不同;就整个古希腊戏剧而言,以欧里庇得斯创作中的喜剧因素的探讨为切入点还可以对悲剧与喜剧的发展历程及其相互关系形成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欧里庇得斯悲剧创作取材于英雄时代,折射的却是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时代的种种新特征.军事思想上,由荷马时代的颂扬战争转变为希腊民主制的反战求和;政治思想上,由荷马时代的重英雄重行动变为希腊民主制的重语言重群体;伦理思想上,由荷马时代的神性伦理变成希腊民主制的理性伦理.  相似文献   

5.
歌德的《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岛》的题材和人物形象刻画,主要参照了欧里庇得斯的《伊菲格涅亚在陶洛人里》和《在奥里斯的伊菲革涅亚》;欧里庇得斯刻画的伊菲革涅亚受制于强大的外在命运的力量,其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机械降神";歌德的伊菲格涅亚体现了德国古典人文主义精神,她以高度的人性克服命运的悲剧力量,体现了歌德对人性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赫卡柏》是欧里庇得斯悲剧中较为独特的一部,创作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它没有了大团圆式的结局,充满了悲哀和凄凉,似乎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描写是相悖的:好人却没有好的结局。这一特殊表现,是作者对战争带来的后果的反思。年老的赫卡柏,是战争的受害者,苦难的承担者。她痛失儿女的遭遇,是对战争带来的苦难和不幸的谴责。战争殃及了无辜者,战争泯灭了人性,战争斩断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欧里庇得斯的悲剧<海伦>中海伦形象的塑造,颠覆了有关传统观点.海伦不再是特洛伊战争的诱因,而是天神私欲的牺牲品;帕里斯带走的是赫拉用云气制造的海伦的幻象;虽然海伦被赫耳墨斯藏到了埃及十几年,但她誓死捍卫与墨涅拉俄斯的夫妇情爱,并且用计谋帮助墨涅拉俄斯从埃及脱险,顺利回到希腊.在海伦形象的塑造中,体现了作家相关的伦理观念,也使读者在更客观的意义上认识了古希腊特定时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尽管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生活的时代大致相同,但他们的创作却有许多不同之处。从两人的同名剧《埃勒克特拉》入手,分析了他们创作上的不同,也对这些不同进行了简单的评价。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创作之不同,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常用的创作手法、剧情的结构和戏剧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海伦作为传说中引起特洛伊之战的绝世美女,成为许多文学创作的灵感之源。众多作品对其是否应该受到谴责以及其最终命运如何等有着不同的说法。本文将试从对《荷马史诗》及欧里庇得斯的两部戏剧,《特洛伊女人》和《海伦》,对海伦的不同描述的分析来阐释其命运中的悲剧色彩,即无论如何被描述,海伦只不过是文学家们根据时代对女性的要求塑造出的形象符号而已,其是非功过的评定标准皆是由男性来界定的。  相似文献   

10.
在英国著名小说家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苔丝被作者视为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对其悲惨的命运和不公的遭遇而为之鸣不平。本文从女性意识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苔丝性格特征中为追求自由,敢于反抗传统道德和虚伪制度的一面,并揭示了在维多利亚时代苔丝悲剧命运的必然根源。  相似文献   

11.
《德伯家的苔丝》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侵袭下英国农村的生活面貌和乡村人民的苦难遭遇,展示在维多利亚盛世掩盖下英国社会深刻的社会危机。其社会意义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反映英国最后的宗法制社会威塞克斯的历史;讽刺和鞭挞宗教的虚伪和欺骗;揭露和谴责资产阶级伪善的道德观念。"苔丝"形象最重要的意义是没有简单地停留在个人反抗上,而是具有为广大劳动人民求生存和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揭露和控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欧里庇得斯在《希珀吕托斯》中描述了希珀吕托斯与斐德拉的毁灭。前者因为拒斥情爱而遭到女神阿佛洛狄忒的致命报复;后者则因无法拒绝情爱的诱惑最终羞愧自尽。如此一来,欧里庇得斯对情爱的态度将成为我们理解全剧情节和寓意的枢纽。本文认为,欧里庇得斯塑造希珀吕托斯和斐德拉两个角色的意图在于呈现他关于两种不同爱欲的认识。悲剧诗人不满以人的自然情欲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古希腊家庭-城邦伦理观,试图以希珀吕托斯之死这一悲剧图景为其理性主义的新伦理观辩护。同时,诗人还以斐德拉道德形象的转变和崩塌为线索,力图证明情欲对德性和理智的戕害。《希珀吕托斯》一剧既有以充满哲学意味的论辩替代剧情悬念这一形式上的革新,又蕴含诗人对抗古代雅典传统城邦伦理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从“公用地悲剧”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制度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存在“公用地悲剧”,为了使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使用资源的成本降到最低,用人单位都倾向于“择男舍女”,以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则由全社会承担。应通过制度设计来规范用人单位的用人取向,尽可能地减少由于自由选择而带来的“公用地悲剧”。  相似文献   

14.
白大省是<永远有多远>中一个仁义善良、真诚热情、饱含悲剧因素的女性形象,她的悲剧命运是男权话语主体下两性不平等的社会造成的,也是她女性自身主体性消解,沦为"第二性"的必然结果,她的人生悲剧也即是她的"仁义"悲剧.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悲剧》对20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社会进行了集中的、典型的、深刻的描写。文章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析,剖析了其悲剧性不仅在于揭露社会制度的丑恶和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而更在于作为国家文化核心的进取精神、家庭伦理、爱情信念、宗教信仰等人文传统和价值体系的迷失,从中折射出时代的“深层悲剧”。  相似文献   

16.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中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对其悲剧形象的分析,以及对她的死因的探索早有"四权"说的定论,然而从现代婚姻爱情观、女性意识、性格命运的角度来解读,也会有新的发现。本文正是从这几个角度进行切入分析,以现代人的意识观念去解读祥林嫂,找出祥林嫂悲剧产生的另一因素,得出祥林嫂的悲剧产生的必然性,其目的是为了重新认识鲁迅在《祝福》中所塑造的悲剧性形象以及产生悲剧的思想意义,去体会祥林嫂这个人物的不朽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搜神记·女化蚕》将一位“背信弃义”的女子如何化身为蚕,生生世世遭受蜕皮之苦、吐丝之累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作为“蚕神”的原型,故事的女主人公已成一道独特风景线,其形象以及命运背后可能已非全然一种纯粹的原始意象,有必要从历史文化、社会演进、风俗价值观等的视野背景下重新观照《搜神记·女化蚕》背后潜藏的诸多复杂的时代价值观演进的痕迹和意蕴。  相似文献   

18.
叙述学界关于"空间叙述学"的所有讨论,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而这五个问题都已经预设了一个时间维度:(1)文字叙述描写空间事物,空间是叙述的对象;(2)文字叙述结构的"非线性",空间是一个比喻;(3)图像、雕塑等"空间叙述方式",空时有待时间化;(4)戏剧、电影等"时空叙述方式",时间依然是结构主线;(5)任何叙述的"想象空间",空间仍然是一个比喻。任何表意方式,如果没有将时间包含在内,都不可能被视为叙述。因此,叙述的本质在于其时间性,而不在于其空间性。但是空间概念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叙述的对象和手段,而且为叙述的解释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贾政这一悲剧人物形象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文化环境。其文学形象具有深刻的悲剧审美意义:表现为其文化品格呈现出浓重的分裂性和双重性,即,精神面貌上的"表面假正经"和"内心真无奈",行为态度上的"知可为而不为"和"知不可为而不可不为";贾政的"无奈"凸显了封建专制社会皇权至上、官场腐败对作为封建社会基石的世家士族知识分子的精神摧残和人格扭曲,从而从另一角度昭示了封建大厦必然倾塌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助动词"得"(děi)可表义务情态和认识情态。义务情态又分可选择和不可选择两种。就表义务和认识情态上,"得"和"要"出现了重叠的情况。但由于情态来源的不同,两者在情态义的具体呈现上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