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理文章     
曾给许多朋友测试过这几道题,无一不说“不可能得出这样的答案”。你也不妨来试试。请看题: 1 1=1 2 1=1 3 4=1 4 9=1 5 7=1 6 18=1怎么会这样呢?其实,一语就可道破。我们只要给这些数字加上适当的  相似文献   

2.
我从小就喜欢语文,喜欢语文朦胧的美。那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那是云外山峰般的美妙……当了教师,就一直向往着把语文课演绎成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可当现实的语文教学把语文“演化”得不成形的时候,我一直在痛苦地思索:这样教法,语文还有美吗?失去了美,语文还能给学生带来什么?由一则试题答案看语文美的失落例:五年级的语文测试题“对对子”白:鹭对()一些教师认为,所有的表示颜色的词加上一个名词都应该是正确答案,诸如:乌鱼、黄鳝、黑猫、灰狗……我不敢苟同这些没有一点意韵与美感的答案。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这道题目的出…  相似文献   

3.
由于种种原因,2014年8月13日,笔者参加了某地公开考录教师笔试历史试卷的评阅。如果说浏览评阅样卷时有些吃惊,看完试题与参考答案则可以说是惊呆了。当时,我不禁自问:“这是历史教师招聘考试的试卷吗?这是哪位历史教育专家命制的试题?这样的试题能测试出应试者的专业水平吗?如此的不严谨,是不是考试只是个形式?”或许有人会说:“不可能吧?这么重要的教师招聘考试,怎会出现不严谨的试题!”说实在的,我也不敢相信。因为,有机会、有可能参加如此重要考试的试题命制者,应该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才对。然而,我所看到并评阅的《2014年公开考录教师笔试试卷·历史学科》,确实存在试题不严谨的问题。下面就结合具体试题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4.
方旭 《四川教育》2004,(5):42-43
最近,课堂上出现了一种现象:当学生提出课前没有料到的问题时,不少老师都采用了“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解决好吗”的方式。这似乎成了教师抵挡学生突发其问的不败盾牌。扪心自问:假如教师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能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还会采取这种方法吗?这些问题课后都能够得到解决吗?课后我们研究了吗?是否都反馈给学生了?“课后解决”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我们回避问题的“策略”?假如课后也不解决,教师的承诺或建议又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学生满怀求知热情提出的问题,难道就这样“处理”掉吗?我们来看两个案例。案例一:教师声情并茂地…  相似文献   

5.
最近,有几个四年级的学生家长问我试卷上的一道判断题:“一年有7个大月,5个小月。()”学生在括号里填“√”,为什么教师给判错?教师回答说:“习惯上规定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这样一年只有7个大月,4个小月了。”平时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也是这么说的。事后想一想,这样的解释显然有点牵强了。于是,我又查阅了不同版本的教材想讨个说法。2004年的人教版教材在这一内容上均无一处提到“大月”“小月”这两个名词。2005年的苏教版教材同样内容上有这样一段话:“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004年的新世纪版教材上有这样一段…  相似文献   

6.
“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这是几年前高考语文试卷的一道作文题,试题公布后,“记忆真的可以移植吗?”顿时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7.
研究背景在实施《数学课程标准》过程中,为更好地领会新理念,并将它落到实处,我们数学组以苏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认识乘法”一课的教学为案例,探讨课堂教学.研讨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说一说1.电脑出示情境图(图见教材).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们能列式解答这些问题吗?学生交流,教师引导说出:2 2 2=6(只),3 3 3 3=12(只).学生观察两道算式,并找出共同特点:加数相同.教师追问:每一道算式各是()个()相加?你们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2.做第68页的“试一试”.(1)提问:横着看每行有几朵花?一共有几个5朵?3个5朵一…  相似文献   

8.
不行,也行     
《湖南教育》今年第七期《试题争议》栏里刊出刘国华提供的一道作文试题,要大家谈谈对这道作文试题的看法。这样的作文试题到底行不行呢?我教了八年语文,批阅了不计其数的作文试卷,自己没有给学生出过这样的作文题,也没有看到哪份试卷出了这样的作文题。于是便觉得新奇,觉得有趣,思索了一阵子,生出了一个不“旗帜鲜明”的看法:这样的作文试题不行,也行。说不行,是因为这道作文试题开头、结尾都要学生填空,中间要学生写出与开头结尾有关联的一个中心段,在形式上有点不伦不类,有点新“八股”,无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用     
一、判断题,你认为对的打“√”,错的打“×”。《1.猫《》养花》的作者是老舍《,凡卡》的作者是契诃夫。()“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夸张句。()“3.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这句话只运用了拟人手法。()“4.我们的工作难道能有一点马虎吗?”这是一句疑问句。()“5.我们不能没有这朴素的爱国情感。”这是一句双重否定句。()“6.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这句话的缩句是“颜色明亮”。()“7.鼎”字是上下结构。()“8.凡卡写信”是一个完整的句子。()“9.谁也不能否认这件好事是小朋做的…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在一份五年级试卷上看到这样的试题: 有一个梯形,面积275平方厘米,上底是20厘米,高是10厘米。这个梯形下底是多少厘米? 题目条件完备,问题有解,挑不出什么毛病,但是换一个角度看,生活中能找到这种数学原形吗?没有!绝大多数学生恐怕一生都碰不到这种“怪”问题。这样的试题也实在难为了我们  相似文献   

11.
有人对92年高考语文试题作了统计,直接来源于教材的试题总共只有11分(第1题3分,第7题2分,第19题3分)。比91年又少了8分。于是有的学生说:语文课本越来越没有学头,高考又不考书上的,听不听讲,复不复习无所谓。有的教师说:这样搞下去,语文课越来越难教。甚至有的主张丢掉课本,另搞一套。其实,只要我们冷静分析一下今年的试题,就不难发现:有的试题虽出自课外,可其知识考点,答案却在课内。让我们以试卷第二部份文言文阅读题为例。这一部份共有8个小题,即整个试题的第11——18题,共15分。  相似文献   

12.
每年高校招生全国统考后,担负备考工作的语文老师往往会谈论这样的问题,怎样备考才能全面培养考生的语文能力呢? 关于这个问题,有的认为要循纲务本,有的认为要精选资料,这些说法当然不无道理,但我总觉得还应该加上一条:备考教师必须明确高考的性质,研究历年来,尤其是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从而确定自己如何备考的途径,这样才有针对性,目标方向才明确。高校招生考试是一种选拔性(常模参照性)考试,必须使考生“拉开距离”,这就决定了高考试题要有“必要的区分度,适当的难度”。这几年来全国统考语文试卷的  相似文献   

13.
一、务必摆正知识短文教学的位置人们光知道语文是基础科目,是学好其它科目的工具,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或同意下面的看法:语文知识又是语文这门基础科目的基础,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的工具。试问:阅读和写作两个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离开语文知识的教学吗?语文教改先行者的实践和语文测试方式及内容的改革的实践无不在启迪我们语文工作者,一个学生没有厚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两个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近年来由于语文测试明显地吸收了外国语种(譬如日文),和港澳地区语文测试手段的长处(对比刊登在语文刊物上的外来试卷和近年的高考试卷即知),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单项型试题变为综合型试题,由单纯的知识的考查转为能力的考查。纵观近年来高考、中考的试卷中“现代化阅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试卷上,发现有这样一道试题,要求学生指出下边一句话里运用了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象海边上的浪花吗?”有些学生的答案是“反问”,老师都打了“×”,据说标准答案是“比喻”。且不说根据小语教学大纲的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的试卷讲评课上,我正在从头到尾,逐一讲解试题,忽然发现平时几个挺不错的学生有点心不在焉,我悄悄地走过去问:“怎么不用心听讲啊!”学生苦笑一下说:“这些题我早就会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试卷讲评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评课不仅起到评价反馈的作用,更是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可目前的试卷讲评课真的起到了评价反馈的作用吗?据我所知,目前的试卷讲评课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批阅完试卷后当即发下并立即讲评;讲评试卷时排名次,“讲评课”变成“批评课”;教师就题论题,一讲到底。这三种方式,各有利…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什么?”这似乎是个荒唐的问题。人们从七岁甚至更早就触及的这个概念,谁不明确。但我们测试的结果是,许多语文教师还答不上完卷。在不明确语文是什么的情况下,能真正明确语文教学的任务吗?在不明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能有恰当的方法吗?在三不明的情况下,能有好的效果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用吕叔湘先生的一句话说,就是:“大多数不过关”。(197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而我们在语文上的耗费却是最大的!学校  相似文献   

17.
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20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很好地渗透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要求,出现了许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类的好试题。从一些中考试卷板块的设置上,我们也看到了这种可喜的变化。前几年的试卷,大部分以“积累与应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为主。今年湖北黄石市试卷中把“语文实践”单列为一个板块,河南省试卷中把“综合性学习”单列为一个板块,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命题者对综合性学习的一种重视。一、得过去的语文考试的弊端突出表现在过于关注孤立…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期末考试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期末评价的重要依据,如何更好地发挥考试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发挥试题命题的正确导向性,在测试卷的编制上,我们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多样化试卷,全面考查学习内容试题的版面设计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如表格、图片等,使试卷具有趣味性和激励性。例如“语文阅读大观园”以读报的形式出现,让学生看了既兴奋又好奇。这样的测试,不仅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同时也能使他们轻松自如地把自己的语文水平真实地发挥出来。这些形式直观性强,能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如,可用…  相似文献   

19.
曾给许多朋友测试过这几道题,无人不说“不可能得出这样的答案。”你也不妨来试试。请看题: 1 1=1 5 7=1 4 9=1 3 4=1 2 1=1 6 18=1 怎么会这样呢?其实,一语就可道破。我们只要给这些数字加上适当的  相似文献   

20.
班级拾趣     
“秋天人们为什么不穿短裤”试题:在秋天,你一定有许多新奇的发现,一定有许多问题要问,快快把你的问题写出来吧。你能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眼看时间到,聪聪眉头稍皱,旋即奋笔疾书。问题:秋天人们为什么不穿短裤?答案:因为天气冷。聪聪交上试卷,如释重负,还向没有交卷者点头致意。“我试卷上就没有写”试题:把你积累的与秋天有关的名家诗句写一写。面对这道试题,爱读书、能背诗的漫漫却冥思苦想写不出来,直到最后,半句也没写上。下发试卷后,在更正本上自行改错,众生迅速更改。漫漫依旧冥思苦想。我踱来踱去,忍无可忍,走到她桌前,俯身问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