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十六大以来党的新闻宣传思想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今年1月3日,在庆祝《解放军报》创刊5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临军报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和新闻实践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继承原有新闻思想中的精髓和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在对国内外新闻传播大…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13,(10):22-24
内容简介:陈云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的第一、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为巩固和加强党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光辉业绩、深邃思想和崇高风范是矗立在各族人民心中的不朽丰碑。本书让读者通过一个人物的视角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历史,特别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的历史,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廉政文化是巾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大力加强以廉政为思想内涵、文化为表现形式的廉政文化建设,发挥新闻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和教育传播、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等功能性作用,既是我们党反腐倡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也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对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我国的各行各业,各项工作都在与时俱进地紧紧围绕着这一奋斗目标而开展工作,档案工作当不例外,也要与时俱进,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服务,是档案工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是时代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相对档案工作而言,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全面、准确地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我们  相似文献   

6.
戚茂武 《新闻前哨》2005,(10):111-112
近年来,洪山乡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洪山的奋斗目标,在加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乡村、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全乡人民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发生了可喜变化,树立了洪山文化的良好形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洪山乡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级文明单位、省市十强乡镇,还获得了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的称号。  相似文献   

7.
周君 《青年记者》2006,(4):32-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没、政治建设、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创新,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在实践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提高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面勾画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今后五年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基本思路。这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尹维祖 《新闻知识》2005,(11):48-49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举“三个代表”伟大旗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生动地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要。党报在舆论宣传中处于龙头和中心的重要地位,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舆论服务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国人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同志们: 这次论坛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讨论研究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一步促进我省的档案事业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长治日报社把开展新闻扶贫与服务“三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通过十多年扎扎实实开展新闻扶贫工作.不仅帮助200多户结对子扶贫户改变了生活状况,使定点扶贫村旧貌换新颜,而且锻炼出一批热衷农业、热爱农村、关心熟悉农民的品牌记者和编辑,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3年以来,报社连续3年被表彰为“长冶市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并被山西省政府授予“扶贫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2004年来,连续五年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初步形成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的新的农业和农村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4.
媒体的“三解”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三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  相似文献   

15.
王开荣 《新闻前哨》2006,(12):16-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义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6.
搞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民族地区的广播电视台应当视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己任,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喉舌的职能作用,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这也是党和国家赋予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台的政治使命、社会使命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作为大众传媒的广播电视,理所当然地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好引导舆论的作用。一、引导社会价值观趋于最大的一致与确定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经历着历史性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实质上是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人的关系和利益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自从党中央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以来,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中国如果想实现现代化,必须加快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只有加快实现农村的现代化,才能使整个中国实现现代化。作为新闻媒体单位,助推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是新闻媒体开拓新的新闻宣传领域,提升新闻媒体自身价值的一个契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去年年底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这是亿万农民的福音,是田野大地的希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胡锦涛同志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十分精辟.寓意深刻。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光辉旗帜.对于提升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加快和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