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谈日本投降的条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日本是“有条件投降”还是“无条件投降”进行了分析。以大量史实批驳了日本“有条件投降”的观点。指出,在保留天皇制问题上,盟国与日本的出发点根本不同。日本能够保留天皇制,是战后国际政治的客观形势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以"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向'所有日本武装部队要求的,并不是向日本国家要求的','保留天皇制的国体是日本向盟国投降的条件'"为由的"日本有条件投降"的观点进行了反驳。指出,盟国允许日本保留天皇制的实质是一种诱降政策,与日本保留天皇制的投降条件有本质的不同。战后日本能够保留天皇制,是战后国际政治的客观形势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1945年8月15日,最先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不得不面对失败的现实,终于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作为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发动者和主要决策者,裕仁天皇无疑是最大的战犯。但在战后的远东军事法庭上,却没有出现裕仁天皇的身影,并且日本的天皇制在战后还得以保留。众所周知,美国是处理战后对日问题的主导国家,那么美国缘何保留了天皇制?本文拟从天皇在日本的影响、天皇在投降和协助美国占领中的作用三个方面提出一管之见,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罗斯福出于维持同盟国团结和大规模改造轴心国社会的考虑,制定了"无条件投降"政策,即包括武装力量、政府和民众的全面投降。由于罗斯福的突然去世,美国政府在如何将"无条件投降"的原则应用于结束对日本战争这一具体个案上出现分歧,形成"无条件投降"与"有条件投降"的争论,焦点在于是否保留天皇制度。传统现实主义派信奉"均势理论",担心"无条件投降"方式会彻底摧毁日本的国力,从而严重削弱战后制约苏联的力量,主张满足日本提出的不损害天皇制的条件。新政理想主义派认为天皇制是战争的策源地,保留这一不合时宜的制度将留下战争隐患,因而持反对意见。杜鲁门的选择是:既不公开承诺保留天皇制,继续执行"无条件投降"政策,又将"无条件投降"解释为日本军队的无条件投降,并以秘密的方式与天皇达成有条件保留天皇制的协定。这是新政理想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政策折中的产物,也是战后美国新政理想主义让位于传统现实主义的一次预演。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武装力量投降,从而使日本成为最后一个“无条件投降”的法西斯国家。但是通过日本投降的过程可以看到,由于美国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利用天皇为其利益服务,日本的投降最终是以军队投降为限定,保留天皇制,实施间接统治为前提的,采取了丢车保帅的策略,为战后天皇制的保留创造了条件,徒有“无条件投降”之形,属于事实上的有条件投降。  相似文献   

6.
1945年8月10日,日本向中、美、英、苏四大盟国发出紧急乞降照会,以"不变更天皇统治国家大权"为交换筹码,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同一天,盟国围绕日本乞降照会交换了意见,盟国军民举行了首次胜利狂欢,延安总部下达了日本已无条件投降形势下的进军令,侵华日军惶惶不可终日。以上事态表明8月10日应为日本的投降日。基于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形成的关于处理天皇制问题的既定方针以及有利于减少美国伤亡和战后占领日本的考虑,8月11日,美国经过与各盟国紧急磋商,在所拟的复电中颇有保留地接受了日本的乞降要求,日本的投降并非无条件。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终战诏书》,日本军队停止作战、缴械投降。《终战诏书》为战后日本官方的历史认识"终战史观"提供了依据。在日本战败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重新判读《终战诏书》,不乏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日本“无条件”投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无条件投降,严格来说是不确实的,它是有条件的,即日本还是保留了“天皇制”。这个保留“天皇制”的动议是美国曾任驻日大使的格鲁提出的,认为保留日本天皇是有利的.他在1945年5月上旬就草拟了一个宣言,这在杜鲁门看来是“真知灼见”;但要他经过通常的手续把它寄到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国务院。  相似文献   

8.
日本战败之际,美国操纵了貌似无条件投降的日本有条件投降,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和天皇制,从而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留下了精神支柱和制度载体.被占领初期,日本军国主义一度表面恭顺;但从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到70-8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甚嚣尘上;至今,日本军国主义的表现形态更加完备,气焰更为嚣张.  相似文献   

9.
日本无条件投降决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导致其一再错过主动投降求和的主要原因,是一直对回避战败地位、逃避战后处罚和延续固有统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随着战场上的节节败退,骄横狂妄的日本统治层也不得不朝着投降议和方向在运作。原子弹的袭击为日本提供了“天佑良机”:它不只是给军部强硬派的继战意志带来毁灭性打击,扫清了最后障碍,而且转移了民众追究战败政治责任的视线,回避了国内革命运动兴起,并进而实现了对天皇形象的重新塑造。日本决策者普遍认为,其投降是以美国默认天皇制继续存在为前提的。如果再联系战后象征天皇制的如愿采用,很难说日本的投降是无条件的。  相似文献   

10.
天皇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在日本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天皇制经历了古代天皇制、近代天皇制、直到战后的象征天皇制,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近代天皇制是天皇制发展的顶峰.文章通过梳理日本天皇制的产生及在经历了明治维新后如何得以继续生存和保留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而管窥“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日本天皇制被保留是由当时的国际形势多决定的。美国总统的更替与其内部的争论以及美国的战略考虑;中国蒋介石的态度与其战略考虑;日本国内民众的态度等都是影响天皇制是否被保留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电台广播了裕仁天皇的《终战诏书》,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后,许多受害者以及日本国内一些群众组织的人士纷纷要求废除日本天皇制,认为裕仁天皇是发动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应该作为头号战犯受到审讯和惩处。当时设在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长——澳大利亚法官威廉·维普认为:如果不审理天皇,战犯一个也不能处以死刑。为了维护法律的公正,天皇应该在国内  相似文献   

13.
了解一点世界历史的人都会清楚日本和德国同为战败国 ,但两国对待这场给许多国家、千万个家庭带来灾难的战争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日本不惜伤害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 ,胆敢否认历史事实 ,右翼势力愈发猖獗的原因和社会基础何在 ?这是战后 50多年来日本军国主义、民族主义、右翼保守主义揉合的结果。一、军国主义遗毒影响二战结束 ,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希特勒自杀 ,纳粹政权崩溃 ,德国被盟军远征军和苏联最高统帅部一分为二 ,从根本上铲除了侵略的政权机关。而日本则在保留天皇制的条件下接受从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94 8年对 …  相似文献   

14.
美国奶粉     
这是前苏联著名漫画家叶菲莫夫1946年创作的漫画“美国奶粉”。画中身穿和服的“美国大兵”独坐在日本岛上.左手拿“美元奶粉”灌仍保持着军国主义情结(左手拿军国主义大旗,右手拿刺刀)的小日本。日本投降后.美国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了日本。1946年远东军事法庭开始对日本法西斯战犯进行审判。美国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对一些曾经杀害了许多中国人民的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于起诉.美国还设法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  相似文献   

15.
关于苏联对日作战在国外历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苏联,大肆传染苏军的战果,说粉碎关东军是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索;一是西方,不提或贬低这次战役。本文依据可靠的资料阐述了苏日战前的形势,作战经过。在分析了关东军覆亡的原因后,着重指出,应以盟国对日作战的总格局来观察关东军覆灭这一局部现象,并通过史实的考证指出了苏联二战史研究中的不良风气。本文最后指出,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乃是反日盟国亿万军民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苏联出兵和美国的原子弹只不过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而已。  相似文献   

16.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向盟国无条件投降。8月28日,美军在日本本土登陆,以“盟军”的名义单独占领了日本全国,美国太平洋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任命为驻日盟军总司令。美国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图对日本进行战后改造。随着日本战败,美军...  相似文献   

17.
三、日本的民主改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30日至9月6日,麦克阿瑟以盟国最高统帅的身份率领46万美军陆续进驻日本。从此,日本便处于美国单独的军事占领之下,直至1951年旧金山对日和约签订后,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美国对日政策的出发点是要使这个长期以来同它争夺亚洲太平洋霸权的主要对手俯首听命,并适应美国的需要。为此,必须对日本旧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1945年8月29日,杜鲁门总统批准了《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这是1951年以前美国对日政策的  相似文献   

18.
放弃战争权是美国方面对日促降的首要条件,维系天皇制则是日本濒临败战危局仍竭力试图保留的要求。在《日本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放弃战争权与象征天皇制完成了事实上的政治性交换,《日本国宪法》得以成立,日本国家顺利重建。在这一交换中产生的和平主义理想,为战后日本带来无穷福祉,理应珍视。放弃战争权和象征天皇制,成为战后日本宪法两大基本特征,亦是防止军国主义在日本再度复活的法律性限制措施。如今日本政坛的修宪思路,则是从根本上颠覆宪法的这两个基本特征,应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9.
追究日本战犯的法律责任,是反法西斯盟国在对日本战争犯罪事实有着巨大共识基础上的共同主张、一致决定,对于维护战后和平、构建战后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东京审判不同于纽伦堡审判的突出之处,是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致使东京审判的各个环节,如战犯的甄别与抓捕、战犯名单的确定、天皇的处置、法庭成员的选派、法庭审判规则与程序,以及日本战争犯罪的起算时间等都受到美国的影响,甚至美国在某些方面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东京审判是反法西斯盟国有关处置日本的政策主张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的具体落实,是国际社会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性质在法律上的确认,也是美国战后独占日本的合法性的一个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0.
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由于江西玉山机场被破坏,加上芷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国民党政府最终将对日受降地点放在芷江,但由于盟国的受降工作尚未完成、国民党政府对日受降准备工作尚未充分,加上日本侵略者投降专使地位不足以及日方的故意刁难,使得在芷江举行对日受降签字仪式条件不成熟,不得不将原计划的受降改为商谈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条件。学术界因此称此为“芷江洽降”,这有失偏颇。称“芷江受降”或“洽降”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讲的,从日本侵略者的角度而言是“洽降”,从中国方面的立场而言,是接受日本侵略者投降,是“受降”,因而称“芷江受降”更合适些,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所接受,更能明了芷江受降的历史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