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以J.D.塞林格的代表作《麦田的守望者》为文本,结合战后美国的状况,特别是道德方面的主流思潮"反文化"及欧洲"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对主人翁霍尔顿的典型的"垮掉派"的意识行为进行剖析,将霍尔顿终身志愿做一名守望者的纯真及崇高理想再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在夹杂着颓废与反叛的双重精神氛围里进一步凸现了时代对于一代人成长的重要性,这也是《麦田的守望者》总是令人记忆犹新,经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塑造了三位"守望者"形象:霍尔顿、安多里尼与菲苾。霍尔顿是正在成长中的"守望者",安多里尼和菲苾则分别代表了过去和未来的"守望者"形象。三者一起揭示了"守望者"们的运动轨迹,即从对抗到妥协,再从新的对抗到新的妥协的不断循环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岳娜 《文教资料》2010,(29):35-36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塑造了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霍尔顿·考尔菲尔德。这个十六岁少年正在经历人生的转变——成人礼,在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后,他仍然保持着善良与纯真,立志成为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4.
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他在该书对语言独树一帜的运用,非常成功地传达出了自己的写作意图。本文首先分析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要内容,进而从多方面透过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特点分析了他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遁世作家"J.D.塞林格在其杰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独具匠心地塑造了霍尔顿这一叛逆的青少年形象,用富有特色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霍尔顿在步入成人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危机和成长痛苦。本文对霍尔顿的成长历程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在论及《麦田里的守望者》时,通常认为“守望者”指主人公霍尔顿,并且普遍忽略了霍尔顿的妹妹菲宓对于全书的意义。实际上,“守望者”应作以下三重理解:首先,指成人世界,他们是放弃自己守望天职的“守望者”;其次,指霍尔顿,他代表自我想象的“守望者”;再次,指菲宓,只有她才是真正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7.
1951年,由美国作家塞林格所著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问世,从此世界文学画廊里又多了一个经典形象——霍尔顿。到如今半个多世纪已经过去了,但是塞林格和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仍然像当年一样,带给人们震撼、思索以及争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描述塞林格的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红色猎人帽的象征意义来分析主人公霍尔顿作为叛逆者,遁世者和守望者的三种身份。  相似文献   

9.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是主人公霍尔顿寻找守望者之旅,也是试图和他人建立关联的精神之旅。本论文运用弗洛姆《健全的社会》中的关联理论,解析霍尔顿冲破孤独的牢笼、踏上纽约三天的旅途,试图建立与他人的联系,最终与妹妹菲比建立起友爱关联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以少年霍尔顿在纽约街头一天两夜的游荡经历为线索,描写了霍尔顿的内心体验和人生经历,展现了美国青年的迷惘、彷徨、失意和放纵,揭示了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状态。小说中塞林格以粗俗化、俚语化、口语化和象征性的语言形式,塑造了经典的反英雄形象霍尔顿。本文试图从语言特点出发,探究《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语言艺术,以求更加深刻地认识这部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1.
1951年塞林格发表《麦田里的守望者》,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旨在分析霍尔顿叛逆性格的转变过程,通过他在纽约的游荡经历来分析霍尔顿叛逆性格产生的原因及转变的结果和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美国文学中,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已被公认为“现代经典小说”之一,它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作。从生态视角来审视美国作家塞林格的经典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试图通过主人公霍尔顿回归自然这个切入点,分析这篇作品中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3.
自我解构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本特征。小说在塑造主人公霍尔顿统一主体性的同时又暴露出人物主体的破碎与多重性,这种自我解构的人物塑造模式同时体现了小说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特征。小说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于一身的现象既揭示了后现代主义小说与现代主义小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融关系,也说明出版于1951年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已具备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雏形。  相似文献   

14.
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这"四方"教育在美国现代文学作品《麦田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成长历程中的不足和缺失,给我们当今教育带来了诸多思考和启示。"四方"教育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是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15.
在《麦田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因为现实环境和内心的格格不入而导致找寻出路和没有出路的二重分裂,承受巨大的痛苦,因而努力寻求精神出路,最终的结果却是绝望悲观,塞林格为霍尔顿安排了"守卫者"的任务,让霍尔顿保护儿童世界不被现实污染,这种唐吉珂德式的拯救却闪烁着他关注命运的道德感。  相似文献   

16.
杰·戴·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采用非正式的、口语化的“霍尔顿式语言”和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与多变的叙事时间等叙事技巧,并将两者巧妙地进行结合。这种结合使该小说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孤独的、桀骜不群的、具有鲜明反抗性格的当代美国青年的典型代表.霍尔顿以其圣洁天真的本能和敏感,对成人世界的虚伪、堕落和欺骗表现出了极大的反感与反抗,同时对美好理想表现出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从禅宗思想观点的角度来考量《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禅宗倾向,阐述他对于现代社会的批评与讽刺中透露的禅宗思想。  相似文献   

19.
《麦田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名著,小说述说了主人公霍尔顿不得意的中学生活,求学时遭遇的种种郁闷使得主人公极度向往并设想了心中的理想教育,这  相似文献   

20.
王征 《文教资料》2008,(33):33-34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誉为美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小说以主人公霍尔顿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迷了他精神崩溃的全过程,本文从社会、家庭、霍尔顿的自身因素以及理想与现实的脱节这几方面解读造成霍尔顿精神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