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长会结束了,我心情郁闷地和爸爸走出了教室。爸爸似乎一点没有察觉到我的不快乐,他指着路边的烤白薯小摊说:“孩子,爸爸给你买一个你喜欢吃的烤白薯吧!”我手一挥,恼怒地说:“不吃!”爸爸惊讶地望着我,一脸困惑。我突然冒出一句:“爸爸,您怎么不会写作?我们班陈小树的爸爸是一名作家,陈小树的作文写得很好,老师常常表扬他,说他爸爸辅导得好!”  相似文献   

2.
“李老师,我一定要把字写好。请您相信我,好吗?”看到这句写在《练习册》上的话,再看看干净工整的作业,我欣慰地笑了。高俊俊,这个长着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的小姑娘,仿佛正站在我面前,她红着脸,低着头,咬着可爱的小嘴唇……这个女孩的表达能力很好,可就是字体潦草。于是,我便在她的《小学生手册》上写了这样的评语:“俊俊,你是个聪明好学的小姑娘。如果你的字体和你作文中的语句一样优美,那该多好啊!当然,改掉这个缺点对你来说一定不成问题,你说对吗?老师期待着。”这不,开学以来,高俊俊的字果然写得清秀工整。短短的几…  相似文献   

3.
老师的话     
每次家访,家长们都会说上一句:“这孩子就听老师的,不论大小事,他都爱说‘我们老师说的’,真拿他没办法。”开始我听了不以为然,心想:老师的话真有这么大的威力?然而,当自己的孩子入园以后,我才真正体会到老师说的话在孩子心中的分量。我儿子上中班时,有一次他告诉我美术课上画了什么,是怎么画的。我说:“你画画的顺序不对,应该……”没等我说完,儿子理直气壮地说:“就是这样,我们老师都这样画的。”我拿出纸笔想纠正他,他  相似文献   

4.
宋徽 《师道》2008,(9):25-25
晚上放学回家,孩子神秘地告诉我上午发生在他们班里的一件“大事”:第二节数学课上,老师发现一位男生正在入神地看课外书,便走过去,严肃地说:“你看的是什么,拿出来!”谁知,那个学生片刻惊慌后,竟然不理不睬。老师有些生气了,请他站起来,他却乜斜着眼睛,眼角挂着一丝挑衅的笑意。老师更生气了:“你给我出去!”当老师伸手想抓起他时,只见那学生腾地一声站起来,接着破口大骂,污言秽语不堪入耳……好端端的一节数学课就这样被搅得天翻地覆、  相似文献   

5.
儿子今年6虚岁,上幼儿园中班。期末,拿回一张“幼儿园情况报告表”只见那上面有这样一句话“……你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见……”我在心里说,现在的老师也真是,给这么小的孩子写评语也尽往好的说,这么个小不点儿,想法大概确实有,主见又从何谈起呢?真的,在我眼里,儿子还不是我说吃饭就吃饭,我说洗澡就洗澡,我说只准看半个小时电视,他就只得在半个小时  相似文献   

6.
那天,我由于有点事,一下班就忙着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正当我推出自行车时,我班小朋友雷雷跑了过来。他拿着一张纸,对我说:“董老师,你看我写的字!”我接过纸,连看也没看写了啥字,就顺手递还给他:“嗯,写得真好。”雷雷高兴地跑了,边跑边对同伴炫耀说:“老师夸我字写得好!”第二天,雷雷由他父亲送来上幼儿园时,一脸受了委屈的样子。我问他:“雷雷今天怎么不高兴呀?”他父亲说:“老师,看这孩子,这么小就学着撒谎,把‘小’字的钩写到右边去了,叫他改还不改,说是老师说的写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学校组织学生到北海游览。回来后,孩子兴冲冲地按照老师的布置,写了一篇作文《游北海》,并且拿着草稿向我征求意见。我看了第一句:“北海,一年四季都以它美丽的景色,吸引着无数的游人。”就问孩子: “你到北海去过几次?”“两次。”“那你怎么知道它一年四季的景色呢?”“我这是从同学的一本书上抄来的。”我说,“作文,得自己作嘛,怎么能抄呢?”他理直气壮地反驳道:“人家老师说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抄得好就行。”我一时无言,只得往下看。果然,下面一大段描写北海景物的文字,也毫无一点十几岁孩子的语言,无疑全是抄来的。我说:“这不行,你没学会作文先学抄书,这算  相似文献   

8.
…… 那天,您来接孩子。第一句话就对孩子说:“快把老师今天教你的功课背给我听。”孩子怯生生地背了一段《小雨滴》。虽然只有四句,但由于不熟,孩子总是串句,一会儿串到“锄禾日当午”,一会串到“两岸猿声啼不住”。你又好气又好笑地对我说:“老师,我这孩子特聪明,记东西特快,就是忘得快。你给他加点小灶,让他巩固一下就行了。”  相似文献   

9.
我在批阅学生观察日记时看到有这样一段话:"当我看到老师那循循善诱的评语,那些带有激励的言语,我感觉浑身有了力量,好像有很多话要对您说……每当发下习作本,我每次都先看您的评语,看完后我总是兴奋地久久不能平静。老师,是你的评语给了我不断向上的动力,使我战胜了自卑,喜欢上了语文……"我看到这里,想起上学期转来的那个文静的女孩,她开始语文成绩并不好,后来成绩越来越好,原来是教师的评语给了她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使她有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因此习作评语写得是否恰当,评价是否准确,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菊娟 《家庭教育》2007,(6X):37-37
一天,我正在整理东西时,徐军兴高采烈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画画好了,你看看吧。”由于正忙着做自己的事,我只是随意地看了一眼,顺口问了一句:“你画了什么?”“我画的是天线宝宝,这是波,这是拉拉……”他兴致勃勃地说着,但对于他的介绍我一点也没留意听,只听他最后问了一句:“老师,我画得好吗?能挂起来吗?”“好的,等一下老师忙完了再说。”我应了一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渴望得到肯定,老师的一句“你能行!”、“你真棒!”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久而久之,孩子就自觉不自觉地将老师“你能行”、“你真棒”信息,内化成“我能行”的自我意识。因此,我们要经常肯定孩子——你能行。记得上一学年,我班有个叫任萌的孩子,我发现她上课老走神,作业写得很潦草,单元测试不及格。我很纳闷,一个很聪明  相似文献   

12.
我的心里,有许许多多的烦恼,有的大,有的小。它们像一颗颗小石子,藏在我的心里,干扰着我的学习和生活。其中,有一个最让我烦恼。从我上小学起,大家都拿我跟别人比,有许多人认为,这不是很好吗?可我却为此十分苦恼。爸爸拿我和他小时候比,他越比越觉得我不如他,越比越觉得我不争气,越比越觉得我不懂事。他不是说:“小时候像你这么大,我就帮奶奶干活,等奶奶回来,我地也扫完了,饭也弄好了,就连桌子也擦干净了。你看看你自己。”要么就是说:“我小时候学习比你好多了,学习成绩也是前10名,甚至第一名。”但是他却不知道他说的这些话让我有多么伤心。妈妈更有一套。她老拿我和她同事家的孩子比。她总觉得我的成绩没有别人家孩子那么好。她每天总是不停地唠叨:“你看人家某某同事的孩子考上了某中学,人家学习那么好,你看看你,只要有人家的一半好,我就心满意足了。”有一次,她看我作业时又对我说:“你看人家某阿姨的孩子,字写得多好,你看看你,字写得还没有人家一半好,再不好好练,本子上可就全是良了。”妈妈唠叨个没完,可她却不知道,她说的每一个字,像一把尖刀,刺破了我的自尊与自信。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孩子的优点相比,也许是为了鼓励孩子,可是这同时也伤了孩...  相似文献   

13.
快乐大本营     
《中学生电脑》2006,(4):52-53
课内书语文课上,老师正在津津有味地讲着《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忽见小新低头看课外书。老师:“小新,你在下面看什么书?不专心听讲。”小新:“老师,是《水浒传》。”老师:“自己把书交上来,课堂上看课外书成何体统。”小新:“不,老师你误会我了,我看的不是课外书,在看课内书呢。我在了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写作背景。”老师:“啊……”★毕芬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西山民族中学看书老师家访后。妈妈生气地对小新说:“你知不知道老师怎样批评你?她说你上课不认真,爱睡觉。把你从头到脚的缺点都说出来了。我为你脸红,她临走时特别嘱咐我要你多…  相似文献   

14.
95分+5分     
一位老师正在批改一年级学生的美术作业,作业的内容是临摹教师在黑板上的范画——刺猬。忽然老师的目光被一幅画吸引住了,那是一只画得很普通的刺猬,只是在刺猬的后面画了一串脚印,还歪歪扭扭地写了两个字——“向前”。老师握笔的手顿了一下,写下了“95分+5分”。作业发下去后,学生来问他:“老师,我得的是100分吗?”“不是。”“95分+5分不就是100吗?”“哦,那你说100分意味着什么?”“非常好,就是完美!”孩子很得意地说。“对。你的画有画得不像的地方,喏,你看——”老师用手指着说。“可是我尽力了……”“我知道。你的刺猬的确得了95分,…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农大附小六年级的苏颖同学写信给我说,他很喜欢看课外书,因为可以学到不少的“好词好句”,但在作文中总是用不上,老师、家长都说他缺乏词汇量。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想让我帮他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在我近几年的作文辅导教学中,“词汇量”这个问题是同学们提得最多的问题了。有不少语文教师和家长常会批评孩子的作文词汇贫乏;有的家长告诉孩子,要在每个名词前都加上一个形容词,有的教育部门还规定学生在作文中如果能用上一个本学期学过的词语就奖励1分。但是否掌握的词汇量大,作文就一定写得好呢?我在20…  相似文献   

16.
开心一刻     
《家长》1999,(12)
小幽默打成一片一位家长正在翻阅孩子的成绩册,当看到“老师评语”一栏时,勃然大怒,伸手打了儿子一巴掌:“让你老跟同学打架!”儿子委屈地哭着说:“我……没跟谁打架。”“还嘴硬!”又是一巴掌。“你看这上面明明写着‘跟同学打成一片’你还不认账!”  相似文献   

17.
威廉·杰姆斯认为“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对此,我深有感触。 记得1991年上半年一个中午,我在教室里巡视。走到盛剑峰同学桌子旁时,无意间发现他正用铅笔在一张白纸上专心地画画,我随口说了一句:“嗯,画的不错。” 星期五的早晨,我正在校门口值日。只见盛剑峰的父亲兴冲冲地来到了我的面前,对我说:“蒋老师,我听剑峰说,你讲他的画画得很好,你看,这孩子在画画上有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下课了,我仍在讲台前批改作业,突然一个细小的声音传入我的耳际:“老……老……老师,能给我……打个‘优’吗?”我扭头一看,是张帅拿着作业本怯生生地站在我旁边。“你怎么现在才交?”我生气地说。“老师,我想……把字写得更好……得……得‘优’。”他低着头说道。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看到一个类似“笑话”的真实故事:一个小朋友晚上对爸爸说:“爸爸,你能不能在没有灯的时候写字?”“可以啊,你让我写什么?”“请关上灯,在我的成绩报告单上写上你的名字!”这个故事初看令人好笑,但笑后却令人深思。老师“毫不留情”的评语深深地刺伤了这位小朋友,为了不让评语在家“曝光”,免受父母再一次对自己的“伤害”,他竟出如此“策略”,想蒙混过关,实在是难为了这位小朋友。由此看来,让一个孩子拿着老师写上评语和考试分数的成绩报告单给父母看,并让父母签名这件事,实在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有感于此,笔者呼吁:老师在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那是七年级的一堂作文课,我板书题目后,就从文章的构思、立意、布局等方面给学生作一番写作指导。突然,一位学生冒出一句:“老师,你讲得是很好,但你能写一篇文章出来让我们欣赏欣赏吗?”我的心不禁一颤:多么直爽的学生啊!说得很有道理,讲得好还不如写得好。于是,我一口许诺:“好吧,我们一起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好!”时间过得很快,不到30分钟,我就把这篇作文写好了。学生迫不及待地想“欣赏欣赏”。于是,我大声地朗读起来,读完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