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信息化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其内涵也在同步地延伸和扩展,自概念提出至今,对教育信息化的界定就不统一.从最初简单地认为信息化仅仅就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到认为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对传统领域(包括产业、管理、组织等)的改造,其内涵也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嬗变.在西方,极少使用"信息化"的提法,他们通常使用ITE(IT inEducation),指的是"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笔者认为,未来教育信息化包涵着更广泛的内涵,需要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它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网络通讯技术以及数字资源构建社会化数字学习环境,继而引发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与教育评价方式的变革、创新以及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扩散.  相似文献   

2.
加快完善师资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信息化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其内涵也在同步地延伸和扩展,自概念提出至今,对教育信息化的界定就不统一。从最初简单地认为信息化仅仅就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到认为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对传统领域(包括产业、管理、组织等)的改造,其内涵也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嬗变。在西方,极少使用“信息化”的提法,他们通常使用ITE(IT in Education),指的是“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笔者认为,未来教育信息化包涵着更广泛的内涵,需要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它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网络通讯技术以及数字资源构建社会化数字学习环境,继而引发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与教育评价方式的变革、创新以及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扩散。  相似文献   

3.
英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最新进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英国政府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使用看做是教育变革的核心,从政策和经费上重点支持和发展了教育系统中各个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英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主要是指信息通信技术(IC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英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特别是2005年以来,英国公布了e-Strategy等文件,英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存储、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和。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两大支撑,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技术。教育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全面应用。一、教育信息化的内涵1.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其内涵为用现代信息技术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架起一座新的、无限开放的平台,所有的教育资源将在这个…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信息技术在促进社会公平和均衡发展方面的潜力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甚至推崇,但与此同时,关于信息技术是否可能导致新的不公与不均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论。传统意义上的“数字鸿沟”指的是人们在信息技术使用机会上存在的差异,通常以个人电脑和互联网普及率作为重要测算指标,聚焦“物理接入”层面。“新数字鸿沟”更多关注因计算机或上网技能差异而导致的“技能鸿沟”,以及因网络使用带宽、时长及使用方式差异而导致的“使用鸿沟”。虽然我国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已有政策和实践从整体上看还是更多着眼于“物理接入”层面。从“新数字鸿沟”的视角看,按照解决传统“数字鸿沟”问题的惯用路径,仅仅关注“物理接入”已不足以缩小数字差距和促进教育公平,对“技能鸿沟”和“使用鸿沟”的关注应该成为决策者、研究者、学校甚至企业未来制定政策和开展实践的新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向2.0时代的转段升级,对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出全新要求.针对如何更好地提升教育信息化2.0时代校长信息化领导力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转向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演变,构建教育信息化2.0时代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结构,认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信息化建设以智能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建设智慧校园与发展智慧教育为重点,以应用推进与人才培养为核心,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具体表现在顶层设计、环境建设、应用推进、人才发展与绩效评估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从转化学习理论视角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过程进行分析,提出指向转化学习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模式.最后,以广东省培项目"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为例,详细分析该模式实践的过程、成效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论新世纪数字化教学的内涵与特性及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数字化教学 (Digital teaching)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新世纪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和要求。本文阐述了数字化教学的产生 ,并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剖析了其基本内涵与特性 ,同时就新世纪教师如何面对与适应数字化教学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区域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我们不仅要发展信息技术,而且要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和教育.但因为各地区具体情况的差异,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同,使地区之间的教育出现不均衡发展.本文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诠释,分析了教育信息化对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加强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当前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文章综合应用文献研究、归纳和演绎等方法,首先,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三层数字鸿沟:数字技术的接入鸿沟、数字技术的使用鸿沟、素养鸿沟;其次,从技术赋能的内涵、技术赋能的运行逻辑及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可能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技术赋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运行逻辑;最后,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出发,构建了由核心层、应用层、支撑层、基础层、保障层等五个层面组成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路径,以实现从数字鸿沟到技术赋能。  相似文献   

10.
班班通:从校园信息化建设走向课堂信息化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班班通是在校校通及农远工程的基础上,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从校园信息化建设走向课堂信息化应用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转折点.本文从班班通的背景、内涵与意义等角度分析,尝试回答"什么是班班通""为什么要实现班班通"以及"怎样实现班班通"几个基本问题,对班班通涉及到的硬件技术环境、软件资源、教学活动三个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加以界定和描述,为班班通的实现提供了较为切实可行的思路.文章最后认为,班班通的理念的确立及解决方案的制定,其意义在于契合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根本目标,凸显信息化应用创新与变革的本质特征,建立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范式,把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这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园网应用如何走向深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当前的问题教育信息化一直是教育界和相关IT开发商的热门话题,但如何在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却没有很好地实现。“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为教育服务,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充分结合,最终达到促进教育的目的。而网络及其应用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特别是网络上的教学和管理应用,从一个侧面代表了教育信息化实施的水平和深度。目前高校校园网主要是在硬件方面有了较好的发展,多数都建立了达到千兆以上的校园网,但这仅仅是搭起了一个现代的网络硬件平台。硬件平台建设好之后,其上的应用或者说软件跟不上,是我国信息化过程中的严…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2003,(1):8-9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教育系统进行分析和认识的过程。只有以此为指导思想的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化。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化是伴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而出现和发展的,二者关系密切。从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关系的角度看,我国教育信息化经历了"教育信息化即是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教育信息化也从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外生工具转变为内生力量。当前,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包括技术的外生性导致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滞后、教育的制度惰性消解信息技术变革的有效性。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未来路向主要包括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关系的时代内涵、创新建设现代教育制度、理性守护教育的精神特质与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科技进步和学科的综合化发展使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愈加广泛,其教育功能也愈发显著,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信息化社会的时代诉求.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国家前教育部部长周济曾表示推进教育信息化不仅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1]只有通过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即实现学科的信息化教学,才能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英语课程来说,信息技术与其整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内涵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在各类教育中都得到了普及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由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凝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发展过程和结果。目前人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说法不尽相同,比如:在我国2004年发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文件中说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建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2018,(3):59-65
数字鸿沟经历了从信息鸿沟到素养鸿沟两个阶段的变化,反映了从信息技术的接入差异向人们使用信息技术能力差异的演化。随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推广和普及,信息鸿沟逐渐弥合,而素养鸿沟日益凸显。在深入分析教师"素养鸿沟"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问题,文章从国家、区校和教师个人层面提出了弥合教师素养鸿沟的相关建议,以促进我国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整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了教师是否会接纳信息技术,是否会有意识地使用信息技术,是否愿意在信息化背景下重新追寻自身的专业发展,这也成为了制约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从技术异化的视角出发,探寻教育教学领域中教师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提出促进这种关系由竞争过渡为和谐共处的可能性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翻转课堂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是教育模式的革新。其所倡导的“以信息技术带动教学结构变革”与教育信息化“通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要义相契合。本文从翻转课堂的内涵入手,在分析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翻转课堂的促进作用,以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眼1演。所谓“做大”是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速度、规模;所谓“做强”是指教育信息化的质量、效率、应用水平等。近年来,在国家“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方针指引下,全国各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做大”与“做强”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两大主题,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按照它的规律行事,既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又注重增长的质量,实现速度与效益相统一,既“做强”又“做大”。一、“做大”与“做强”失衡的现状、危害及原因近年来,西部各…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的出现,让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更加深刻的变革,人类以往所使用的认知地图已经不能代表当前教育的现状,课堂教学需要重新构想、成像、设计和创造未来发展图景。面向数字技术新赛道,如何抓住时代机遇、主动寻求技术赋能,更大范围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是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议题。宏观社会教育系统提出: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整个社会环境相结合,以学习者为中心,面向更大的社会教育系统范围,并加强系统与其他组织机构的连贯性,从而打开应用一切学习资源的广阔空间。文章基于宏观社会教育系统理论思想与指导框架,构建了数字技术赋能下信息化教学的未来图景,并描绘其核心理念、关键层级、支持要素与推进理路,以期为数字时代信息化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