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迈八二十一世纪数字时代,数字媒体的飓风席卷生活,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都被数字技术带入了一个新的转化阶段.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理念.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数字媒体要在不同领域有着更加高速的发展,这就需要一个极其符合发展要求的载体,而媒体服务社会的方面恰恰有着切实符合数字媒体艺术和技术方面的需要和要求.本文着重讲述中国的数字媒体在社会服务功能中的发展,讲述其重要性,以此来描述作者对中国数字媒体发展方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给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人类面临着一个新的经济时代。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之后,即将进人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历史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3.
一、我们的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数千年的农业经济和不到300年的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在近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晶体管、集成电路、个人电脑、全球网络、多媒体通讯等相继出现并迅速发展.一般认为,80年代以后人类已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以微电子与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业结构,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当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创造性应用,越来越呈现全球化的态势.可以预计,21世纪将是人类更多地依靠知识创新、知识创造性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人类将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人类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急遽转变,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  相似文献   

5.
借助于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一个以"设计"为标志的时代,一个设计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各种设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设计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中无不充满了设计的痕迹.现代艺术设计与我们的世界息息相关,人与设计的完美结合,不仅构建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而且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自身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思维,不断地丰富了人们的感知经验和心理震撼.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是一个以数字为中介、载体和体现方式,将数字技术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的过程。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职业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革也催生了一种新的学习观,即一种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的学习观,具体表现在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面对数字化时代新型的学习观,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迎接。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人类劳动方式的变革。数字劳动改变了人类劳动的形态,但没有改变劳动的本质。数字劳动不同于数字化时代的劳动,它是用户消耗在数字平台上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具有数据商品化、产消一体化、算法优化的特征;数字劳动仍然符合劳动价值论,它同样具有劳动二重性,成为价值创造的源泉,并实现了劳动形态的创造性飞跃;数字劳动表现出一种自由自愿的劳动形式,使生产与消费趋于统一,劳动成为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具有了现实可能。在劳动价值论视域下对数字劳动的本质及价值进行探析,推动数字劳动为数字经济服务,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解放。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21世纪脚步的临近,知识经济时代也将要敲启中国的大门。下个世纪,人类将进入一个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梦想着占有土地,因为...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传播的足迹由报纸到广播,由电影到电视,由网络到手机,媒体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数字媒体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的方武,同时,由此发展起来的数字媒体产业也正在世界各地高速成长,对传统媒体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如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等也日益高速发展。视觉文化冲刺着人们的生活,人们迅速进入了读图时代,并逐渐适应着。本内容,以电影为例,来说在读图时代,数字艺术的应用及价值,来拓宽人们的心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迈向信息网络时代.信息网络正在日益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哲学和人们的工作、生活与思维方式.针对这一社会生活的急剧变革,在网络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研究并发挥信息网络的技术优势,把握信息网络发展动向,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内容、途径上不断创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它对人类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所以,当今社会中流行着一句话:“数字化生存”,也就是说,数字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是一种数字表达和数字编码的趋势。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奏响了跨世纪宏伟乐章的主旋律,尤其是‘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技术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个重要杠杆,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①毫无疑问,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生活形式上的变化,更是人们思维方式上的转变,因此数字思维应运而生。数字思维是以数字为核心生产要素,以数字经济为引擎,系统地对事物进行认知、配置资源、重构价值的整体思维,也是一种生态思维。数字思维也是一种数字素养,对待不熟悉的事物,人们不再是道听途说地评价,而是更喜欢上网查找信息,通过信息进行总结,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数字时代的来临,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数字思维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数字素养,利用数字信息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今的高频词,反映了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化时代转为数字智能化时代,由此将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结构的系统性变革。数字化的推进,将对未来产业和国家的竞争力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数字社会、数字中国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重要措施来抓。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以前所未有的篇幅,描绘了数字化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2021年6月,国家统计局颁布《数字经济分类》,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当数字化设备给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与之俱来的是深藏的数字秘密和威胁.因特网中容纳着成百亿的电子线缆,同时也藏匿着无数的黑客和攻击者,因而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提高网络用户的安全意识和基本防范技术,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性,有必要提出解决黑客攻击的常见方法及应采取的防护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儿童文学兴起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伴随着中国现代社会的进步一路而行,其先后经历了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并发生了有别于西方儿童文学的本土化转变。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媒体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整体面貌,一涌而出的视觉符号在深刻影响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儿童的阅读习惯。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有关儿童的社会问题日益明显,这些状况无疑是数字媒体时代下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思考的一个重要面向所在。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正在成为一个被广泛传播的话题,它对我们的生活,以及与世界的交流方式都提出了挑战.约翰·奈斯比在他的成名作《大趋势》中曾提到:“人类正被信息淹没,却饥渴于知识.” 如今“数据”已几近占据了我们的所有.一路走来,人类从原始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直至我们现在已经跨入的新时代,即大数据时代,一个人类被数据淹没的时代,一个生活、工作和思维被数据左右着的大变革时代.  相似文献   

18.
人类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在这个时代,人类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表现出的区域性、民族性差异越来越小,而世界性、全人类性则越来越显著.消费观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西方的消费观不断影响着成长中的大学生,使大学生的消费观在全球化时代呈现出新的特点,同时也使他们在中西方消费观的交融与碰撞中产生了困惑.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的消费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是高科技大发展和经济管理水平大提高的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生活的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会计环境在网络下也发生了变化.网络时代的来临必将使会计由传统的形式演变为网络会计.  相似文献   

20.
一、美国远程教育发展状况简介   人类已进入信息文明时代,以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和生活.信息技术在对教育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