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研究系统梳理了我国档案主管部门与档案社会组织40年来的关系变迁。首先梳理了40年来我国档案社会组织的类型;其次分析了各类档案社会组织包括档案学会成立、档案学会快速发展、档案学会及档案行业协会并存发展的三个发展阶段内容及特点;最后系统梳理了各阶段档案主管部门与档案社会组织的关系,即第一阶段档案社会组织高度依附档案主管部门,第二阶段档案社会组织分级双重管理,与档案主管部门关系弱化,第三阶段档案社会组织与档案主管部门逐渐脱钩,并呈现与档案主管部门之间关系平衡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黄幸珠 《云南档案》2011,(10):46-48
档案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其深刻内涵在于档案是面向社会的历史记录,这一内涵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无论是档案与政治、档案与历史,抑或是档案与社会记忆,都说明了档案与社会密不可分。档案离不开"大社会",档案必然要为"大社会"服务,这要求档案工作要以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社会到来,档案服务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档案服务既包括档案部门为社会利用者提供的直接服务,也包括档案部门为基层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所提供的指导性服务.档案服务机制是档案部门将档案资源与社会需求、档案工作与社会参与、档案事业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纽带和桥梁.创新档案服务机制、提高档案服务效率,是档案部门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课题.笔者试从档案建设、档案管理、档案编研、档案利用四大方面的服务创新,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论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档案资源社会共享是国家档案事业顺应社会信息化潮流的趋势所在。文章在正确认识档案资源与档案资源共享内涵、具体分析档案资源共享的社会基础、借鉴国外档案资源社会共享经验的基础上 ,系统论述了实现档案资源社会共享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档案社会学概论》陈智为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全书分为10章,17万字,32开,平装,定价3.00元。 该书是为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编写的一部教材,也是一部专著。全书运用社会学原理对档案、档案工作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作了初步探索。该书分别概述了档案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档案与社会文化;档案来源的社会性;档案的社会价值;档案事业的公共关系;档案社会意识与社会环境;档案工作与社会舆论;档案立法与国际档案社会。该书编著者对建国以来档案工作的现状,采用社会调查的方法,从一个新的角度论述了档案工作中的社会现象。全书观点新颖,内容多有创新,文字简洁、条理清晰,突出体现了档案、档案工作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该书不仅是档案教学、科研人员的参考书,也是广大档案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首先梳理了我国档案社会组织发展的历程及其与档案主管部门的关系,其次探讨了改革后档案主管部门与档案社会组织之间存在的档案社会组织自治资源获取不畅、两者关系调整法规缺失、脱钩后现行档案社会组织运行方式不畅等系列问题及原因。最后针对上述问题,重构了党和政府与档案社会组织之间的新型关系,并基于SFIC模型提出了档案主管部门与档案社会组织协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档案形成者、档案本体、档案工作三个方面分别论述档案与社会正义的关系,对不同方面的主体对社会正义的建构作用、彰显作用、弘扬作用进行说明,以期深化对档案与社会正义密切联系的理解,保障与档案相关的各个环节从正义角度出发,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电子档案利用与纸质档案利用的需求共性 1、档案利用需求的社会性。档案利用需求的社会性,体现在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和社会价值。档案利用需求的社会作用,在于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电子档案利用与纸质档案利用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记忆"即社会共有的记忆,是人类社会历史和传统的继承和连续。作为历史承载物的档案,与社会记忆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集中表现为"社会记忆工程"档案文献资源。它包含档案文献遗产与社会记忆、城市档案与城市记忆、家庭档案与平民记忆、乡村档案与乡村记忆等方面。本文从主体、客体、协作三方面剖析了"社会记忆工程"档案文献资源的不足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档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来源于社会生活,最终服务与社会生活.档案社会化服务是档案事业发展与社会档案利用需求的有机结合,是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动态过程.进入了全新加速发展的新时代,档案工作以服务为落脚点服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社会民生等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档案部门必须一以贯之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1.
档案工作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并随着实践活动的推进而发展,档案工作和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方面,档案工作置身于社会环境,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档案工作又依赖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研究档案工作与社会环境变化间的互动性关系,进一步推进档案工作社会化进程,对于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社会繁荣进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社会档案意识的定义谈起,从主体的角度对社会档案意识进行了划分,并根据主体的不同对社会档案意识的三大形成动因———社会背景、职业背景与教育背景进行了分析。然后以热门档案题材电视节目《档案》为切入点,分析社会档案意识的现状并讨论专业档案人员应如何引导社会档案意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尝试从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社会档案意识与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13.
档案是社会记忆建构的重要载体。档案伦理作为规范档案主体行为的道德准则,可为社会记忆的合理建构提供内在指引。结合档案伦理与社会记忆建构的基本概念,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档案伦理对社会记忆建构起正向促进作用的同时,社会记忆建构活动也在不断充实档案伦理内容。基于档案伦理与社会记忆建构的内涵及二者间的关系,文章从档案主体、正义、技术与法理四个伦理维度出发探索社会记忆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力量与档案倡导对象存在交叉关系,《"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与档案倡导存在紧密的理论关联,具体表现为:面向社会力量征集档案资源作为工作基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档案活动作为服务目标,鼓励社会力量贡献人力和资金资源作为保障条件。这意味着档案倡导应成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未来,应通过将档案倡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的关联写入政策、明确档案部门主动实施倡导的责任、出台对非专业社会力量开展档案倡导的鼓励性政策等路径完善档案政策。  相似文献   

15.
档案宣传是档案部门利用新闻、出版、展览、网络等传播手段,教育档案工作者,沟通档案部门信息,诠释档案价值与档案工作意义,将档案事业和经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的工作,是档案事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任务是宣传党和政府档案工作方针政策,普及档案法规及档案知识,交流档案工作新经验、新做法、新成果,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与党的建设,增强社会档案意识,使社会各方面了解与支持档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档案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历史记录.档案的形成与收集、档案的管理与利用,不仅是一类具体的专业工作与社会服务活动,而且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和社会文化现象.深人发掘档案的文化蕴涵系统五校档案又材士会文化传承的特殊价值、积极开展档案文化的各种活动,大力发展档案文化,能有效地提高档案与档案工作的水准推动档案本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服务机制是管理部门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的组织形式、动作方式和实现途径。服务机制灵活,服务主体与客体的配合就默契,服务效益就显著,反之亦然。档案服务机制是档案部门把档案资源与社会需求、档案工作与社会参与、档案事业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纽带和桥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档案服务机制创新已成为档案部门探索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说,档案行政管理就是对产生与管理档案的机构的档案事务进行监管.档案事务由管理体制、组织机构架构、运行模式及物质保障等形式性要素和管理制度、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利用服务、安全设施等实质性要素构成. 对社会档案的监管不仅有别于对国家档案的监管,而且由于产生与管理社会档案的机构,在人财物保障来源上的不同,在监管内容上也应当有所不同.对公共财政支持的社会机构、组织产生的社会档案的监管基本上涉及整个档案事务,而对非公共财政支持的社会机构、组织产生的社会档案的监管则并不涉及全部档案事务.  相似文献   

19.
档案中介服务机构是介于政府与社会之间,专门从事档案技术和事务服务的一种社会中介组织,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和专业技术要求,提供档案法律咨询、档案专业服务、档案业务评估鉴证和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相似文献   

20.
从信用社会视点分析档案利用 ,可以认为是一个信用输出过程。档案因其具有的原始性、真实性、权威性与系统性 ,完全可以使信用社会确立这么一个基本概念 :在社会各种信息之中 ,档案信息内容最可信 ,档案信息数据最准确 ,档案信息来源最权威。人们利用档案 ,就是从中取得信用并用之于社会信用之目的。档案利用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信用行为。一、档案利用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信用行为1 .档案的四大属性是构成社会信用物品的基础档案具有原始性、真实性、权威性与系统性四大基本属性。在档案形成过程中 ,人们特别强调载体的原始性。纸质文件的发文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