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名著选文更是一个“引子”。只有借助选文将名著引进课堂,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才是对名著选文的高质量教学。 下面,笔者以长春版六年级教材《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节选)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对名著导读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次次实现了自己的交际目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她具有极强的言语交际能力:角色定位准确,善于根据交际对象组织、调控话语等等。  相似文献   

3.
边勋  段秋月 《文教资料》2005,(25):14-16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不仅有着重要的结构意义,而且附托着巨大的思想意义.具体表现在政治批判意义、哲理警示意义、人格审美意义、道德劝谕意义四方面.全面把握其身上反映的思想意义,有利于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让人难忘的典型人物形象。在这些众多的人物形象中,有一位不属于大观园,但却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的人物,她就是住在大观园墙外的下层人物——刘姥姥。当她走进"膏粱锦绣"的贾氏贵族之家时,这幅栩栩如生的封建贵族末世生活的全景式画卷就显得越发生动、鲜活起来。探讨刘姥姥在其中的作用,有利于我们深人理解全书的思想内容,领会曹雪芹的创作意图。一、皴染作用一提起刘姥姥,眼前就会看到一个"村气"十足的老妈妈插了满头花朵,喝得酩酊大醉,层出不穷地闹笑话。"刘姥姥进大观园"早已成为人们常常引用的语言。刘姥姥原是个久居乡间的村妇,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人物,曹雪芹何以花费不算短的篇幅来描写她?这其中实有值得探讨的地方。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创作中,用前五回的篇幅作为小说全部故事情节展  相似文献   

5.
6.
刘姥姥堪称《红档梦》中的丑角明星.整盅专家,搞笑高手。同时,她兼具敢于创造机遇,勇于抓住机遇的成功人格。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在小说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一形象不仅本身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而且她对其他人物形象的成功刻画也起着极为突出的衬托作用。刘姥姥的见闻里生动刻画出贾母、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使这些人物形象更为立体、丰满和传神,为整部《红楼梦》增添了奇异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胡小壶 《高中生》2008,(13):40-40
这天天未明,刘姥姥便起床梳洗好,提了个装满瓜果的篮子,坐最早的班车进了城。等公交车停到宁荣街的荣国府站,刘姥姥顾不得疲劳和饥饿,就往荣国府里走。走进内门来见了王熙凤的贴身丫环平儿,她将篮子送上,说:"这是刚摘下来的,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整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吃个野果儿,也换  相似文献   

9.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既是主题及环境意义的彰显,在叙事单元中更是前后情节得以结撰的枢纽。以刘姥姥之来为契机,以贾母两宴大观园为叙事焦点,作者旨在构建三种人物关系:一是围绕钗黛和解事件,展示新一轮钗黛关系的形成;二是围绕凤姐生日事件,铺演凤姐与贾琏的夫妻关系;三是围绕鸳鸯抗婚事件,暗写贾赦与贾母的母子关系、与贾政的兄弟关系。这种顺笔便墨、间三带四的叙事笔法,使得《红楼梦》这部人情小说呈现出真实、自然、生动、巧妙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10.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既是主题及环境意义的彰显,在叙事单元中更是前后情节得以结撰的枢纽。以刘姥姥之来为契机,以贾母两宴大观园为叙事焦点,作者旨在构建三种人物关系:一是围绕钗黛和解事件,展示新一轮钗黛关系的形成;二是围绕凤姐生日事件,铺演凤姐与贾琏的夫妻关系;三是围绕鸳鸯抗婚事件,暗写贾赦与贾母的母子关系、与贾政的兄弟关系。这种顺笔便墨、间三带四的叙事笔法,使得《红楼梦》这部人情小说呈现出真实、自然、生动、巧妙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11.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结构人物,也是旷世悲剧《红楼梦》中的一个给人欢乐的亮点人物,同时又是贾府兴衰盛败的见征人,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拓展了《红楼梦》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一事是一幕生动而又滑稽的闹剧。它既展示了贾宝玉生活环境的超华,也写尽了刘姥姥豁达、率直、幽默、随和及大智若愚的个性和奇遇,给人以愉悦和遐思。怡红院本是一方禁地,闲人焉得轻易入内?她的径进委实是荒诞不经的。如是而论,此举只有场梦幻释解方合情理,这也许是曹公的真正创意。因为大梦红楼毕竟是由一个个小梦连串而成的。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刘姥姥进荣府浓墨重彩的形象描写的个中“隐语”、“作者之用心”在于以写刘姥姥在荣府里的所见所闻,为那个梦寐萦怀着的封建贵族世家歌功颂德;以写刘姥姥在荣府里的所历所遇,为那些个魂牵梦萦着的贵族剥削者树碑立传,从而完成并实现了作者欲将荣府“已往所赖天恩祖德”、“以告天下人”使之不至于“泯灭”的主观意图。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千古名著,人们对它已经谈的太多太多了。笔者只是站在一个很小的侧面来看,想通过刘姥姥这个人的一言一行,来探讨《红楼梦》的一些构思,一点布局。以引起同感人的心灵共鸣。就此而已,别无它意。  相似文献   

15.
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不单单是作者选取的一个新视角,还是贾府兴衰的"对照物".既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物,又是总体构思中很重要的一环.这就是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笔墨来写一个山野村妪形象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比较分析小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和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两个片段中的细节描写,解析两个片段中的"笑"与林黛玉悲剧命运形成的潜在因素,力图诠释这两片段中小说所显现出来的不同张力效果以及林黛玉和刘姥姥的一些行为在协调或不协调之间的微妙韵味,解释其中的涵义,以小见大,了解小说悲剧中的喜剧效果,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部著名的小说。  相似文献   

17.
立足整本书阅读的整体性,从三个方面探讨底层人物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作用:情节上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人物上相互映衬,使人物更加丰满;手法上借刘姥姥之眼“看”荣国府,用对比手法以穷写富。  相似文献   

18.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为数不多的老年妇女,形象生动,在《红楼梦》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她是慈祥的母亲,为儿女的生存扯下了自己的尊严,勇敢地去乞讨;她是一名知恩图报的农妇,尽自己所能"带着精挑细选的果蔬"来还情;在贾府危难时刻,她善良、勇敢而有谋略,成功救出"大姐"。她的形象塑造衬托了贾府的掌权人,纵情享乐的贾母。  相似文献   

19.
在轰轰烈烈的全民海选《红楼梦》演员热潮中,有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盯着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些青春、靓丽的主要角色。作为地位卑微、形象丑陋的村妇刘姥姥,恐怕很难有人争抢。如果真有不随俗流的人肯出演这个角色,恐怕也不会是第一志愿。  相似文献   

20.
刘姥与桑丘 ,一个是生活在十八世纪的中国 ,一个生活在十七世纪的西班牙 ,在这不同的时域之中 ,两人聚集着人类相同的文化精神。他们都带有农民自私狭隘的特点 ,尽管在现实中饱尝屈辱 ,但仍有一种自尊豁达的处世态度 ,并于其中闪现了劳动人民优秀的品质风格 ,在艺术表现上 ,让姥姥与桑丘具有了强烈的陪衬作用 ,实现了其他人物的风貌与性格。两人同时也包含了深刻的美学意义 ,在可笑的喜剧场面之中 ,蛰伏着可泣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