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传播的飞快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的迅速普及,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道德"的日渐下降,也是当今社会主要问题之一。网络中的资源共享,言论自由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释放自己情绪的平台,网民通过各种方式在网络上宣泄不满,发表言论,其中也不乏一些人使用过激的语句和行为。自"人肉搜索"出现至今,引发了很多"网络暴力"行为。本文通过"人肉搜索"的利弊分析,网民心理分析等方法,提出一系列控制"网络暴力"的方法和措施。从网站和社会对"人肉搜索"的引导和利用,到网民自身素质的提升,给"网络暴力"问题带来新的出路。使"人肉搜索"在一个健康的态势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引擎就是帮你发动天下所有会上网的高手,让他们来帮你免费解决问题。任何一个论坛,都可以带有人肉搜索引擎的性质和功能。人肉搜索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猫扑、天涯等影响力巨大的社区网站;所产生的影响与扩散,得力于网络传播的巨大力量,这些本是生活中的平常事情,经过网络的放大,变成无限大,其影响力也就变得不可限量的。  相似文献   

3.
网络"人肉搜索"的发起,源于网民对道德的捍卫、对真相的追求。但目前在互联网上它更多的演变为一种非理性"惩恶"式的网络暴力,引发全社会的忧虑和争议。如何规避网络"人肉搜索"向网络暴力的演变,除了加强法律监管,更重要是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发挥网络自我净化功能,同时用权变思维发挥"人肉搜索"商业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无疑是当下网络最炙手可热的名词。目前,由人肉搜索代言的"公共批评"与"网络暴力"争论不休。本文试图分析其"公共批评"的成效及"网络暴力"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引导"人肉搜索"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杜馨瑞 《东南传播》2012,(11):83-84
"网络暴力"现象愈演愈烈,其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成为社会和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网络暴力的特点、产生原因以及伦理缺失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杨涛 《今传媒》2006,(12X):35-35
自8月份几名网友在网上成立“抓色狼联盟”以来。万余名网友成为该联盟会员。其间,网友上传了十几张“色狼”照片。连日来,各大论坛纷纷转载此事。并引起了上传图片行为是否得当的讨论。(《京华时报》10月23日)  相似文献   

7.
晏伟 《新闻传播》2012,(6):246+248
"卢美美"事件发轫于网络,源于网友的无心搜索之举,由于刻板成见下的舆论趋同、匿名状态下的群体模仿以及"把关人"的缺位,引发了网络传播的链式反应,演变成为网络暴力。在网络时代的复杂背景下,要妥善处理此类网络危机事件,必须做好合理适当的危机公关。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的多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的缘起人肉搜索是猫扑(mop.com)在2001年首创的一种搜索方式。从几年前的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到2007年底自杀的女白领姜岩、今年的沈阳女以及逃跑教师范跑跑,每次都能搜到巨细的目标人信息。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  相似文献   

9.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人肉搜索”及网络暴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默的螺旋”的重要理论前提之一是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以及由这种恐惧所产生的对多数或“优势意见”的趋同行为  相似文献   

10.
刘云 《声屏世界》2008,(2):69-69
近日,《新闻联播》一则关于国家发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的报道中,一名13岁的女孩在接受采访时现身说法:“上网查资料时突然弹出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随后网上出现大量讨论帖,甚至把这名13岁的女孩恶搞成色情漫画、打油诗等等,成为年初网络文化一大奇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相似文献   

11.
项春梅 《新闻实践》2009,(10):54-55
8月10日,新华社发稿<交警孟昆玉的马路人生>,讲述北京市宣武交通支队广安门大队民警孟昆玉8年交警生涯;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用2分54秒的时间报道孟昆玉的先进事迹,而且配发评论文章<奉献最帅气>;次日,人民日报在要闻版发表<"最帅交警"八年路口疏堵>;8月1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再次报道了"京城最帅的交警".如此密集的宣传阵势,笔者原以为是上级机关推出的先进典型,上网一查才弄明白,原来这位"京城最帅的交警"是被网络捧红的"草根典型".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网络游戏的暴力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7年11月5日,北京市民赵建磊一纸诉状将网络游戏《武林外传》的运营商北京完美时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已正式立案受理。其起诉的理由是,他认为该游戏内容大量存在互相残杀的情节,是在宣扬暴力,对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精神伤害。由此,网络游戏的暴力问题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3.
夏艳 《新闻世界》2008,(8):106-107
本文以近年网络舆情传播中热点事件为例,主要阐述了网络舆情传播的两大对立面——正在成为中国式民主新通道的网上“正义民声”,以及使人憎恶并为之胆寒的网络“言论暴力”,引发出对网络民主之路的探讨,以及对网络暴民现象的警惕。同时,还对游走于善恶之间的“人肉搜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最后,从技术管理、法制管理、道德自律、媒体引导等方面对网络舆情传播的规范化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潘冬子的父亲叫做潘石屹,潘冬子的母亲一心想参加"非常6 1",胡汉三成了一个叫"老贼"的评委……电影《闪闪的红星》被改编成选手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参赛记。而类似的网络"恶搞"现象,也不断出现在其他文学作品及人物身上,《铁道游击队参赛记》、《雷锋的初恋女友》、《红色娘子军》、《沙家浜》……"恶搞才是王道",成了网络的一句流行语。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产生于互联网空间,时至今日,短短5年时间里,微博以其先天的优势和魅力,通过140字的微小创意空间,改变了整个信息传播方式,但同时也成为滋生网络舆论暴力的一大温床。本文以2012年3月在新浪微博上轰动一时的"舒淇事件"为例,从微博与其赖以生存的"微"语境的现状入手,对"微"语言环境下网络暴力的特征、成因及有效制止手段等问题进行讨论,并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6.
刘小霞 《声屏世界》2008,(12):31-32
《水问》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全景记录中国水资源的纪录片,是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继《故宫》《敦煌》等历史类纪录片之后,推出的第一部关于现实题材的大型纪录片。它从危机、饮水、生态、利用、分配、治理、节水、文明等八个方面,八问中国之水,描述了中国水资源和水质的现状与问题,记录了中国最缺水地区人们的生活,展现全国各大城市生活中的节水困境,披露触目惊心的湖泊、河流污染调查结果,分析水危机出现的深层原因,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用水管水理念,力图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水和谐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底,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部门关闭了16家造谣、传谣网站,6名造谣者被拘留,一系列净化网络环境的举措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欢迎。随后,4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的报道称"对网络造谣者要果断亮剑",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于1978年元旦正式开播。当年底,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进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纵观《新闻联播》30年的发展,显现出一种隐约、渐进的变化线索,即向“以新闻为本位”靠拢。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普通民众获得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意见自由表达平台,网络民意在我国产生的影响力日益突出。网络暴力是依赖于这种自由表达平台而产生的网络失范行为。该文旨在于以传播学理论"沉默的螺旋"为依据,选取两个案例对比分析网络民意和网络暴力的相关属性,通过"江歌案"着重探讨二者在舆论场域中的转化机制,引导网络暴力向良性的网络民意转化,从而使网络失范行为有所减少,以期对我国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网络暴力的大致发展过程是:首先通过一个未经证实的事件而引发网络"义举",继而多种媒介参与,事件的真相浮出水面,最后,网络暴力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