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诸艳玲 《现代教学》2014,(1):116-116
学生学习压力大,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目前,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压力来自考试。在考试体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减轻考试压力?如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我们是否应该综合而创新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呢?  相似文献   

2.
余顺花 《考试周刊》2011,(72):12-12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应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因此我们应该从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突出考试的趣味性、层次性,给数学考试换"花样",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愉快地考试,使学生由害怕考试变为喜欢考试。  相似文献   

3.
教育心理学家吴增强认为,评价教师效能的主要标准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点告诉我们,教学在很大程度要与考试联系在一起.考试考的是什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的三维目标,考查主要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其情感等方面的综合素养的检测.为此,我认为语文教学不应该围绕考试进行,而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这样就能做到水到渠成,使学生不会受到考试的困扰.  相似文献   

4.
“考试”一词,对我们做教师的实在是太熟悉、太重要了。我们常能回忆起这样的情景:安静的教室,埋头疾书的学生,神情严肃的老师……我们也应该还记得伴随着考试而来的快乐、自豪或是沮丧、失败的感受。可我们是否了解,“考试”一词,会使我们的学生回忆起什么,感受到什么呢?尤其是在积极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今天,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在忙碌并惊喜于自己精心设计的大胆创新的“非常考试”之余,是否真诚并虚心地问过我们的学生:这样的考试,到底给了你们什么样的滋  相似文献   

5.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新课程的实施起着监督作用,当然,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为了实施新课程提出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评价只是为了创造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方法,我们现在更为关注的不应是分数,而应该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以及如何利用评价去激励学生并通过信息的反馈,促使教师如何更好地教学,更好地评价学生。  相似文献   

6.
发展性评价:教师评价的新理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传统的教师评价观认为学生升学率高 ,考试成绩好就是好教师。这不仅不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还助长了教师的一些短视行为 ,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引向了“歧途”。而发展性教师评价才真正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进而真正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一、传统教师评价的局限1 不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追求高升学率、高分数 ,教师势必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捆绑于考试这个“指挥棒”上。这样 ,教师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如何对考试试题做出灵活的应对 ,如何提高学生应试的技能与技巧 ,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与考试这个“指挥棒”相应的学…  相似文献   

7.
张炯 《宁夏教育》2005,(3):55-56
建构主义理论着重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既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建构主义理论给我们现代教学有益的启示是:教学绝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角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相似文献   

8.
小学阶段的复习与命题考试是一个旧话题,之所以重提这个话题,其目的是要给"复习与命题考试"注入新的活力。关于"复习与命题考试"的意义无需赘述,但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进行复习与命题考试确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实践。习作测试是语文考试的一项内容,是评价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习作测试的命题方式及考核方法既影响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正常发挥,又影响着教师对学生作文水平发展状况的正确评价,本期发表两篇文章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本期数学复习与命题考试的多篇文章,站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的高度,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出发,用课例具体地展现了在复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觉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关于"命题考试"也明确提出了检测命题的"四个关注"及在命题中要突显"五性",内容具体、翔实,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值得一读。——编者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考试,社会上也经常使用这种手段和方式选择人才,因此考试历来是我国社会各界、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所关注的.相应地,试卷作为考试的工具也被广泛应用.而这些试卷,详细地记录着每个学生对各个具体问题的思考结果和思考过程,可以为教师提供多方面的信息,使考试后的总结有依据.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都做过若干的试卷,但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不应该把试卷仅作为考试的工具,还应该让试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因为通过试卷,我们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到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了解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掌握上的不足、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和错误,并以此作为采取补救措施和改进教学的依据.试卷,可以为教者提供调整和改进教学过程的信息,使我们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以语文试卷为例,对试卷内容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在以下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应该在语文考试中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考试理念,让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更多关注如何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试从让试题贴近生活、贴近融合、贴近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小学毕业生质量检测命题探索,力争在考试中落实课程改革精神,充分发挥考试这一评价手段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正确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新课程改革正在大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教师作为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的主体角色,应尽快跟随课改步伐,在教育教学中加快行为的改变,以适应新课改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一、语文教师观念的转变过去,我们习惯以知识教育为中心,崇尚教材知识点的“拉网式”教学。现在新课改一反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文化熏陶,人文教育和综合实践。于是,很多教师认为这样的教学,教师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似乎心里不踏实,不放心,甚至忧心忡忡,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将来的考试怎么办。其实这正是在新课改中教育观念跟不上的原因,是教师的陈旧思想所致。就拿考试来说吧,考试是对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而学习效果决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落实与掌握的层面上,更多地则要表现为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所学知识不能真正变化为学生的能力,不能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帮助的话,学生的知识再多又有何意义呢?这也不正像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下死读书本所造就的那些书呆子一样了吗?另一方面,现行考试题型的变化,也反映由重知识向重能力发展的转变,彻底改变了过去单纯以学习成成绩评价学生能力的倾向,考试作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何谓教师?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教书育人的人。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甚至包括教师自己)一般简单地将“教师”理解为教书即教学生知识的人,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育人”这一项内容。由此,给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的学生造成了几多伤害,我们的教育也就被扭曲成为应试教育,教师为学生的考试和好分数而教知识,学生为考试和好分数而学知识。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正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盛行,分数成了教师、家长、学生心中共同的宝,这宝中有几许无奈,几许被迫。  相似文献   

13.
何谓教师?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教书育人的人。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甚至包括教师自己)一般简单地将“教师”理解为教书即教学生知识的人,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育人”这一项内容。由此,给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的学生造成了几多伤害,我们的教育也就被扭曲成为应试教育,教师为学生的考试和好分数而教知识,学生为考试和好分数而学知识。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正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盛行,分数成了教师、家长、学生心中共同的宝,这宝中有几许无奈,几许被迫。分数高可以迈进好的小学、中学乃至重点大学,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家长对学生及教师的考核…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改呼唤人性化关怀。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实施评价时,如何体现对学生的人性化关怀呢?它不应该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一个遥远的目标,而应该是把平等的学生观实实在在反映在教育观念中,落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教师要真心的接纳、赏识、呵护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把课堂看作是一个愉悦的学习历程,并在这学习历程中了解生活,探索奥妙,掌握知识,学会赏析自己和别人,在与教师、与同学、与知识、与生活的对话中初步奠定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切切实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国内外教育界都在努力探讨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评价教学质量的传统方法是采用考试的方法,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这种评价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由于教师出题带有主观倾向性,试题的结构和内容、试题的深度和广度受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经验所制约,另一方面,学生中存在着片面追求高分的现象,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知识没有很好地消化和理解,这种考试方法很难考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真实程度,至于学生各种能力更难以通过考试的方法得到检验。因此说只用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学质量标准显然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于永正老师关于《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一、课堂的主旋律:引导学生个性化地与文本对话 学生由于知识、智力、生活经验等的阶段性不足,缺乏高效自主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广度。因此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指导和引导。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是否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考试?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考试特别是书面考试依然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然而考试又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得失尽掌握在人的手中,关键还是我们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考试,努力把好试卷命题关。  相似文献   

18.
考试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唯一手段,在我国由来已久。考试的内涵绝大部分是针对学生的,主要是考学生,孩子们在考试中只是消极的被评价群体,考试真正成了“烤试”。学生除少数“精英”外,绝大部分学生害怕考试,敌视考试实属情理之中。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如何在考卷中给孩子营造一个开放开明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浅见。一、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同时…  相似文献   

19.
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主要标准。实行严格的考试,可以有力地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要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作用,一方面要严格考试纪律,使学生获得的是真成绩而不是假成绩;另一方面教师给学生评定的成绩,应该比较合理、准确,能真正反映学生学习优劣的程度。但是,高等学校与中、小学不同,除外语外,其他课程一般不组织统考,考题由教师出,成绩亦由教师评定,给予的分数是否合理与恰当,没有统一的客观衡量标准,随意性较大。有些课程考试评分。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追求认知的统一,强调知识的标准化。特别是在上级组织的考试中,如果某个学生有什“么标新立异”与“标准答案”不符,常常要被扣分。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在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功利性评价的今天,大多数教师心中都会有一个标准答案情结,教学中总会想方设法让学生钻进自己预设的圈套中。这在长期的教学中有意无意地让学生学会了察言观色,唯师是从,唯书是从,偶尔的公开教学无法改变这种定势。这显然与课标所倡导的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应该平等对话是相悖的。教师这种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