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加激烈。面对新老媒体互联网、电视等的重重包围。广播业如何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如何开创快速发展的新局面?这是摆在我们广播人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命题。  相似文献   

2.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媒介市场格局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发展迅猛。20世纪末出现的互联网技术,曾经对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可是现在,随着手机媒体、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出现,Internet正逐渐被归于“旧”媒体的范畴。在全新的局势下,中国新闻网站该如何生存和发展?如何有效地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公共平台,从而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呢?  相似文献   

4.
马晓宁 《视听界》2012,(4):56-58
目前电视媒体间的广告竞争,狼烟四起,赤膊厮杀,再加上视频网站、移动电视等视听新媒体的挑战,电视媒体间的广告竞争更加白热化。在这样的环境下,电视媒体如何避其锋芒、男辟蹊径,走出自己的营销创收新路?本文试将市场营销中的产品销售“全过程无忧虑服务”概念,引入到电视媒体的广告营销策略中。  相似文献   

5.
孙宁 《新闻通讯》2012,(11):39-40
随着新媒体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电视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传统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繁荣发展的当下.如何面对挑战,迎来“新生”?本文通过对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劣势做一个梳理,对传统电视媒体未来的前景进行一些探索与分析,以期抛砖引玉,为传统电视媒体走出困境.获取更为壮阔的发展前景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凭借其互动化、便携化等个性化的服务理念和独特的用户体验,向电视媒体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用户争夺战,电视媒体面临巨大冲击。困局中的地面频道怎样向全媒体运作转型?组织运营架构如何适应全媒体报道催生的全新流程?本文以安徽公共频道作为个案,从频道七年来的全媒体转型为切入点,从技术创新、传播渠道拓展和新闻报道流程再造等层面展开分析,试图为其未来的全媒体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传统媒体权威不断被挑战,广告主愈发迷茫的当下,电视媒体还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吗?当下电视媒体的价值还能挖潜吗?也许作为电视人的你已经放弃,但我们仍然看到了这个行业里的坚持和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陈瑞华  刘名家 《中国广播》2008,(2):78-78,80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手机、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越来越多地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空间,现代高新技术正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媒体多元化的时代,这将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很大冲击,广播该如何突破创新,寻求新的发展之路呢?尝试跨媒体传播不失为一种好方式。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广播电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打破了原有的版图和利益格局。那么,在技术革新和各方博弈的激烈竞争之下,广播电视将走向何方?在未来会形成怎样的发展态势?下文将对新业态下的广播电视格局进行探讨。此外,二维码作为一种创新的传播手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这个黑白相间的小方格,将给电视媒体的发展带来什么变化?能否成为电视媒体延伸的长尾?《二维码:电视企图延伸的长尾》一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电视媒体难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因此传统电视媒体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此次探索传统电视媒体发展现状及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首先分析传统电视媒体的现状,明确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多个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包括拓展传播渠道、建设网络平台、加强多种媒体间合作、积极进行媒体内部资源整合等,以求为媒体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程宝珠 《视听》2016,(11):86-87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媒介融合开始成为电视媒体传播领域一个相对新鲜的话题,通过整合利用电视、互联网、报纸、广播新闻等分散的媒体资源,使之达到效益最大化。本文拟从网络电视、媒体微博、手机电视等新兴传播方式解读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的融合,分析网络时代电视媒体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王超 《新闻实践》2014,(5):59-60
核心阅读:有人认为,家庭应用"盒子"最大的功能是在网络视频上,传统的电视媒体,原有的电视终端——有线电视机顶盒,将因其功能单一、体验差等原因逐渐脱离用户的视线,从而造成收看传统电视的人群数量(特别是年轻人)逐年减少,传统电视的收视率也大幅下降。由此,传统电视媒体终将逐渐失去其主流媒体的地位,互联网电视机顶盒背后所代表的开放式互联网视频服务,终将颠覆整个电视产业。传统电视产业的发展真的会走向终点吗?作为一名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笔者试着从传统电视的角度谈谈"盒子"对传统电视行业的冲击和应对。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电视媒体的发展困境,分析了电视媒体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搭建媒体新平台、构建媒体自身优势、创新发展空间等方面,论述了新媒体视域下电视媒体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4.
报纸与电视的新闻联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99年初开始,羊城晚报新闻采编中心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社会经纬》等栏目推出新闻联动,这是国内不同媒体间的跨时间跨地域新闻联动的一次尝试。2000年后羊城晚报要闻部又与湖南卫视新闻中心《今日谈》《今日报道》等栏目进行新闻联动。那么丰城晚报作为一个有全国影响的面向全国发行的纸质媒体是如何与异地的电视媒体进行新闻联动的?它为什么要与电视媒体进行新闻联动?这种新闻联动对于未来媒体的发展又具有哪些意义?新闻怎样联动以羊城晚报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和湖南卫视《今日谈》栏目的新闻联动为例…  相似文献   

15.
刘娜  王勇 《今传媒》2016,(6):71-72
当媒体资源不再稀缺,自媒体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人都是电视台,处处都是发布源时,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丧失了原有的优势地位,论时效电视拼不过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论独家爆料电视更拼不过拥有智能手机的当事人即时即地的发布信息的便捷性。那么在新传播环境中电视拿什么去跟拥有先天优势的新媒体去竞争?本文将以电视评论节目的发展作为探讨重点,来探究新传播环境中电视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6.
新的世纪,我们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媒体环境?如何认识这媒体环境的基本性质与功能,如何把握这媒介环境中的诸多复杂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当下正达几近"巅峰"状态的电视媒体来说,未来的新媒体环境中,还能否保持今天的神气,将遭遇怎样的挑战,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与此相关联的电视文化格局、电视创作状态、电视传播样式、电视经营方式、电视艺术形态等将会是怎样的形象?对于电视从业者及关注电视者们,这些无疑是不能回避的重要命题。 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的现实:──网络传播正在迅速地"蚕食"电视的观众与市场;──美国在线已与时代华纳合并;──"全球化"正在强有力地"挤压"本土文化的生存空间;──传统的电视艺术形态、创作状态也被大规模地瓦解和颠覆;──各种媒体相互之间的对峙、分离、独立的状态正在被打破,出现大兼并、大融合之势…… 有人将这来势凶猛的融通所有传统传播媒介样式的容量巨大、包罗万象的媒体(融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动画、娱乐等于一体),称为"新媒体"、"全媒体"或"媒介集成",不管怎样称谓,一个崭新的媒体环境事实上出现在我们面前,它以不可阻挡之势,迅即蔓延拓展着,使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在此环境中或自惭形秽,或消解溶化,或得到新的发展际遇。 在全球  相似文献   

17.
微博之营销     
《视听界》2012,(3):15-15
@媒介360V:【电视媒体在制播分离背景下的发展策略】制播分离使电视媒体管理、运行机制发生变革。如何应对?1.调整角色,转变格局;2.规划频道定位,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电视媒体的灵魂文化创新是电视媒体的使命和职责,更是电视媒体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媒体的发展与壮大,更好地履行各种社会责任。电视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及时、画面直观形象、传播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优势,但也有线性传播、转瞬即逝、保存性差等不足之处。因此,扬长避短是电视媒体创新的黄金法则。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传统的电视媒体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人们对电视媒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视媒体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对体系与采编等工作进行创新,使内容与形式符合人们的要求。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电视媒体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健康、长久的发展。本文就是在分析传统的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电视媒体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以此促进电视媒体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眼球为王”的传媒时代,“碎片化”趋势正在生成和发展。地铁电视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而兴起,是典型的碎片化新型媒体。如何提高地铁电视的传播力,在媒体林立中脱颖而出?本文从地铁电视的碎片化生存环境、生存特点及生存方式入手,探求地铁电视的传播规律,以期在碎片化传媒时代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