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抗州)人。南宋初年名将张俊六世孙。张炎的祖先辈里有好几位词人,故其词学研究可说家学渊源。曾祖父张镃(功甫)、张鉴(平甫)均系姜夔(白石)的好友,张镃著有《南湖集》《南湖诗余》。祖父张濡、父张枢(斗南)确能词并“晓畅音律”。张枢著有词集《寄闲集》等。张炎亦著有词集八卷名《山  相似文献   

2.
答读者问     
问:今年的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本和《教參》、均说唐诗人岑参是江陵人?樵摹洞呛!?文学分册)和《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均“南阳人”。而武大编《唐诗选注》和武汉教育学院编的《中国古代学作品选》又把二说并存,到底岑參是哪儿人呢? (周德旗) 答:据《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卷四·集部·岑嘉州集八卷:“参·南阳人·为文本曾孙”。查《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人,高宗上元二年(公元六七五年)进士。武后时,他累迁通事舍人、考功郎、给事中。中宗复位后,他以媚附张易之,被流放欢州(今越南中部河静一带),神龙中召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卒于玄宗开元初。他在诗歌上和宋之问齐名,属宫廷诗人,多应制之作,有集十卷,《全唐诗》录三卷。他们是初唐诗坛上的重要诗人,时称“沈宋”,在总结六期以来诗律的成就、促使五七言律诗形式的成熟方面,有所贡献。大足元年(公元七○一年),沈佺期  相似文献   

4.
李季兰,名冶,乌程女道士,中唐时期的女诗人,在当时的诗坛中有“女中诗豪”之称.早年隐逸山林,与陆羽、皎然、朱放等越中高士过往甚密,常一起相互唱答,游玩.她生性放荡不羁,相传五,六岁时曾作《咏蔷薇》一诗,云:“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父亲见诗曰:“此必为失行妇”(《唐诗纪事》).所作多为赠友,遣怀,“诗俊美可诵而情致散荡,多少牵系,读其集可以长慨.”(《湖州府志·艺文略》)后因诗名被召入宫中,因上诗叛将朱泚而被德宗扑杀.其诗现存一卷,收在《薛涛李冶诗集》中,“皆后人钞撮而成”(《四库全书总目》).  相似文献   

5.
郑谷卒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达津认为郑谷卒于梁开平五年(911)春,赵昌平定为“910年或年后”,然考察郑谷诗友齐己诸作,上二说,有不妥之处。 齐己《宋高僧传》卷三十有传:“姓胡,益阳人,秉节高亮,气貌陋劣,幼儿捐俗于大沩山寺,聪敏逸伦,纳圆品法习学律仪,而性耽吟咏……爱乐山水,懒谒王侯,至有‘未曾将一字,容易谒诸侯’句为狎。华山隐士郑谷诗相酬唱,卒有《白莲集》行于世。”《白莲集》中现存题赠、伤悼郑谷作品十七首:《和郑谷郎中看棋》(《白莲集》卷一。以下凡引《白莲集》只标卷数)、《戊辰岁湘中寄郑谷郎中》(卷一)、《乱中闻郑谷吴延保下世》(卷一)、《永夜感怀寄郑谷郎中》(卷一)《寄郑谷郎中》(“高名喧省闼……”卷二)、《伤郑谷郎中》(卷二)、《禅庭芦竹十二韵呈郑谷郎中》(卷二)、次韵呈郑谷郎中》(卷二)、《和郑谷郎中幽栖之什》(卷三)、《寄郑谷郎中》(“诗心何以传……”卷三)、《寄孙呈郑谷郎中》卷四、《寄西山郑谷神》(卷四)、《赴郑谷郎中招游龙兴观读题诗板谒七真仪像因有十八韵》(卷六)、《寄郑谷郎中》(“上国谁传消息过……”卷八)《江上望远山寄郑谷郎中》(卷八)、《寄郑谷郎中》(“人间近遇风骚匠……”卷十)另有《题郑郎中谷仰山居》(《全唐诗》卷八四四),《白莲集》未收,因与《江上望远山呈郑谷  相似文献   

6.
吕震南的《阶州直隶州续志》三十三卷,是光绪十一年(1885)中冬(十一月)开始纂著,到光绪十二年(1886)中秋(八月),“越十月而告竣”的。此志脱稿之后,更付雕刻,其原版当完工于光绪十三年(1887),或者是光绪十四年(1888)。他的书之所以名为《续志》,大概是由于上承葛时政的《直隶阶州志》(二卷),中继吴鹏翱的《武阶备志》(二十二卷),下增其两书所本无的近事因而标举的吧。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临洮张维撰著的《陇右方志录》,曾经著录吕志:“《阶州直隶州续志》三十三卷,存,原刻本,清光绪十二年,州人吕震南著”。后来,过了整整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7.
《印心石屋诗钞》是清代两江总督陶澍汇辑少年至晚年时期全部诗作的总集。其《出山草》、《玉堂草》、《江湖草》、《太史草》为初集,凡四卷。写作时间系“自辛酉北上之夕至于己已(1801—1809)。”《皇华草》为二集,凡二卷,“乃奉命典试四川作也。”《抚吴草》是陶澍“以道光五年(1825),由安徽巡抚移节江苏”以后所作,“抚吴之六年,辑莅吴以来因事发咏之诗成四卷。”总计十卷。诗集之命名是由于“萸江太翁,读书石门潭上,在印心石之北。兹所作虽不系此,而不忘所自,故仍以‘印心石屋’名其集。”  相似文献   

8.
萨都剌的诗歌创作,在萨都剌生前由他本人编辑成集,名曰《雁门集》。元干文传序《雁门集》时说,萨都剌“尝出其所作之诗曰《雁门集》者见示,予得以尽观”,又说“亦以生居雁门,遂取名集”。但萨都剌生前手定的《雁门集》今已无存。萨都剌的《雁门集》,今天见到的较完整的本子是清人萨龙光所辑注的《雁门集》,为十四卷。萨龙光在介绍这十四卷本的《雁门集》时说:“家中所传之《雁门集》,初刻于明天顺己卯(公元1459),十一世祖宗伯钝庵公,跋中言‘汇辑遗篇,合旧刻二十卷,总而为六’,在赵、李二刻之前。再刻于康熙庚申(公元1680)五世祖葛斋公,亦作六卷,在毛刻之  相似文献   

9.
读志小议     
关于绵州状元于环 《直隶绵州志》谓绵州曾有三位状元。除史料较详的宋代苏易简,还有唐代的刘暌和于环。而刘睽虽在名录中列为“会昌(唐武宗年号)状元”,但同时又有“《省志》作会昌进士”的注,未予肯定。加上别无片言只语,故实难接受其《选举考》“吾绵刘暌首登会昌状元,为唐代破天荒”的论断。至谓唐宣宗(李忱)大中七年《公元853)中状元的于环,在明代杨慎《升庵集》卷四十八,列入《蜀士在唐居首选者》八人之一。这大约就是州、县志以于环为状元的依据。可惜的是,这样一位为绵州历史增辉的人物,竟也未纪录下他的任何事迹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诗人的身世李群玉,字文山,沣州(今湖南沣县)人,晚唐著名诗人。其生卒年,时人无明文记载。宋人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和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对李群玉的诗歌,虽有一些论述,但对其生卒年亦未涉及。直至清代,李群玉的家乡在修撰《直隶沣州志》的第十五卷中,对李群玉的身世作了一些介绍,虽觉字数寥寥,仍是难得的一份珍贵资料。志载: 唐,李群玉,字文山,性旷达,不乐仕进。杜牧之(即杜牧)游沣,劝赴举,一上而止,唯吟咏自适。裴休廉察湖南,厚延致之。及为相,与令狐绹荐之。群玉至京,进诗三百篇,授弘文馆校书郎。未几,乞假归,过洞庭,经二妃庙,因题诗亵神,为鬼魅所惑,殁于洪井。诗前集三卷,后集五卷。俱传世。  相似文献   

11.
晚唐诗人李群玉,字文山,湖南澧州人。元辛文房称其清才旷逸,诗笔遒丽,名盛当时。《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李群玉诗集》三卷,后集五卷,宋临安府棚前陈宅书籍铺刊本卷同,见四部丛刊初编一六七缩印本(以下简称书棚本)。至明末,毛晋汲古阁刻《唐人八家诗》,内有《李文山诗》三卷,分体编排,已非宋椠旧貌。清初季振宜辑全唐诗时,即据汲古阁本,康熙扬州唐诗局以季氏稿本为底本,编其诗三卷,共二百六十三首,其中作品又分别见于唐人十五个作家集中,达二十首之多,真伪混淆,历时已久。今依《全唐诗》李群玉卷,辅以书棚本、汲古阁本,并旁参它书,略作甄辨。  相似文献   

12.
王英志《袁枚书法作品中的集外诗词九首考释》(《文学遗产》加08年第6期)一文,至少有三首诗著作权误判。《扇面绝句三首》前一首见《瓯香馆集》卷八,题作《题画赠李先生》;后两首见《瓯香馆集》卷二,题为《观潮》,俱为清初“毗陵六逸之冠”恽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北宋著名诗人贺铸生前曾自编其诗集。据《庆湖遗老集》前附《庆湖遗老诗集序》,记其七岁学诗,至哲宗元祜三年(1088),三十年间得诗不下五、六千篇。以为多妄作而多次烧掉。后“裒拾其余而缮写之”,“后八年仅得成集九卷”。是为《庆湖遗老前集》,而将元符三年(1099)以裒的诗作编为《后集》。此事又参其子方禀所撰跋文(在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庆湖遗老集》附《后集补遗》)。而《前集》编成的时间,学术界有的订为哲宗绍圣二年(1095),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贺铸”条即如此说。今案,《前集》所编诗作,多自注赋诗年月日。依据这些时日可知贺铸自编其诗终于元符元年  相似文献   

14.
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关于他的籍贯,《中州集》卷三《党承旨怀英小传》(以下简称《小传》)云:“父纯睦自冯翊来,以从事郎为泰安军录事参军.卒官.妻子不能归,遂为奉符人.”《金史》卷125《党怀英传》(以下简称《本传》)同.据《金史》卷26《地理下》:“京兆府路同州,宋冯翊郡定国军节度,治冯翊.”冯诩为倚郭县,即今之陕西大荔县.党怀英《题张维中华山图》诗:“故珠散遗胄,我姓出冯翊.空闻华山名,未始见颜色.” 也肯定祖籍为冯翊的说法.《(雍正)山西通志)卷65《科目》“大定十年进士” 条有曰:“党怀英,马邑人,徙奉符.” 与  相似文献   

15.
《老年教育》2007,(11):47-47
“父母官”是旧时中国百姓对州、县官的尊称。这一称呼由何而来呢?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贝曾苏馆知君书记本翩翩②,红粉楼中应计日④,〔作者简介〕 杜审言(648?一705),字必简,祖籍湖北襄阳,后迁居河南巩县。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丰元年(67。年)进士,曾任曝城尉、洛阳皿等职,贬吉州司户参军,武后时授著作佐郎、膳部员外农氏后因张易之案,被流放峰州,再起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在初唐诗坛上,他与苏味道、崔融、李娇合称“文章四友”,长于五律,为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全唐诗》录其存诗一卷。有《杜审言集》行世。〔注释〕 ①苏给,杜审言之好友,生平事迹不详.书记,为唐时元帅府及节度使的属僚.是掌管书…  相似文献   

17.
唐代大政治家陆贽的奏议“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东坡七集·奏议集》卷十三《乞校正陆贽奏议上进札子》),且“真意笃挚,反复曲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翰苑集”条),“纡馀委备”、“正实切事”(《艺概》卷一)。无论思想内容或写作技巧,都堪为“一代典章”(《皕宋楼藏书志》卷六十九),因此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宝重”(《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陆贽的治国思想、理财之道,于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为整理陆贽的著作,笔者对陆集的版本情况作了初步探索。现根据所见到的陆集版本和诸家书目的记载,将其流变过程略述于次。  相似文献   

18.
孙望《全唐诗补逸》卷十七无考类辑有舒信道诗一首,题为《甘蔗诗》,附有小注云:“舒信道,无考,诗一首。(全唐诗无舒信道诗)”。按,孙望原诗辑自《渊鉴类函·果部·甘蔗六》,补逸误作“甘蔗五”,书系清圣祖命张英等所纂,实不足为据。考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后集卷四《果部·甘蔗·赋咏祖》,录有舒信道咏甘蔗诗,唯“还”作“仙”,“当垆”作“垆边”,“让”作“酝”,“祖”作“袒”,文字与孙先生辑诗稍异。同书前集卷一《花部·梅花·赋咏祖》有舒信道“短笛楼头三弄夜,前村雪里一枝春”句,胡应麟《诗薮》杂编卷五:“李定、舒亶,也知其为凶狡亡赖而不  相似文献   

19.
胡梦昱,字季昭,号竹林愚隐,江西吉水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卒于理宗宝庆二年(1226)。宁宗嘉定十年(1217)进士,官大理评事,因论济王事,贬死象州(今广西柳州)。胡梦昱的词,《全宋词》及《补辑》等不见载。宋胡知柔编《象台首末》载有其词作,知柔为梦昱子,此书专述梦昱贬谪象州的始末。其中卷2《行述》云胡梦昱“在象,扁所寓室曰凉馆,读书其中。尝因拾皂角,有词曰:‘飒飒秋风飞起,瘴岭黄尘扑地。铁汉尽禁当,不比冰肌细腻。纵来擦洗,也只是本来肤体。’‘羊角因风晚树,自是秋来气数。入药不和同,瞑眩得人嫌恶。只宜将去,净洗人间垢污。’其寓意坚确如此。”《象台首末》一书,今可见到的本子有《四库全书》本、《指海》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其中《丛书集成初编》本是据《指海》本排印的,又南图藏有清汪文柏古香楼藏抄本和清丁丙八千卷楼藏抄本。以上诸本均载有这两首词,除汪氏藏抄本“晚树”作“脱树”  相似文献   

20.
胡适论     
(一)胡适(1891—1962),原名洪骍,后因读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中,有“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话,因改名适,号适之。安徽绩溪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父传,于一八八一年为吴大激幕僚,后官至台湾知隶州知州。胡适于清光绪十七年生于上海,后随父至台湾任所。甲午战争之次年,随母返家乡绩溪,不久其父即死于厦门。胡适母亲名冯顺弟。因受丈夫的影响,所以非常注意对儿子的教育。胡适十四岁(一九○四)到上海,初入梅溪学堂,一年后又转入澄衷学堂,开始阅读严复所译《天演论》《群己权界》等书。当时梁启超在东京创办的《新民丛报》,给他的影响也很大。一九○六年夏,入上海中国公学。一九○八年即为该校分校低年级英文教师。一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