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陶爱君 《教学月刊》2011,(10):48-50
“我上课和其他同学一样认真,思想政治的知识、观点、理论我也掌握,为什么我的成绩总是比其他同学要差?”这是部分学生发出的疑问。究其原因,这些学生成绩不理想不在于智力的差别,而在于思维能力的差异。因此,有效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成为教师提升教学艺术的关键.因为思维能力是智力系统的核心,它参与并支配其他一切的智力活动.而思维能力的提高又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偏重于学生“学会”,而往往忽视了学生“会学”,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数学成绩很不理想。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得聪明。”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获取知识十分重要,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为学生预留探索与质疑的时间是培养学生主  相似文献   

3.
初三处于准备升学阶段,学习压力相对比较大,继而在学习过程中,每个班级总会有成绩较好和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也被称之为"后进生"。后进生并不是智力因素而导致的,一般都是因为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后进生很多时候会因为自己成绩落后而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情绪,觉得同学和教师都看不起自己,久而久之对学习丧失了自信心,便陷入了恶性循环。因此,如何让初三阶段的后进生消除这些消极的心理反应,对于学生升学和自身的个人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于英语学习中成绩较差、学习吃力的“弱势群体”,英语教师一般都会倾注较多的心血,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这部分同学往往是影响整体成绩的最重要因素。但很多时候事与愿违,教师的付出与回报并不成正比,因为不少英语教师一厢情愿的努力并不能与那部分学生的心理需求形成共振,或者说根本没有顾及这些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5.
王福明  孔晓 《现代语文》2008,(10):77-78
眼下,在学校里经常听到部分教师这样议论,“这节课我讲了一整节,嗓子都累坏了”,“黑板,我都写满了,学生还是不会”,“学生真笨,那篇文章我读了四遍,还是不明白,累死我啦”。我们不能否认这些教师工作是认真的,课堂教学是卖力的。但如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不能“大包大揽”,要通过恰当的引导,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会“懒”。当然,这个“懒”不是消极工作,是积极主动的“懒”。  相似文献   

6.
王春 《成才之路》2014,(20):81-81
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体会,我认为恰如其分地运用赏识语言和肢体语言进行及时评价,会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会使数学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一、有效的赏识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赏识语言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形式上的,否则,会让学生感到无聊、乏味,甚至感到虚假和厌恶,不仅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只有适时、恰当、准确地使用赏识语言,才能使学生产生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才能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我曾经教过这样一名学生,她叫H。在初一时,语文和英语成绩很突出,但是数学偏科,成绩不理想,致使总成绩位于全班中游。与她交谈后发现,她的智力很好,但对数学没兴趣。发现原因后。在学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对她进行启发和引导,她认真思考后,竟能准确、完整地解答,面对她的精彩回答,我脱口而出:“你的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表达流畅,照此下去,不久的将来,数学成绩定会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从此以后,她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主动,成绩稳步提高,在中考竞取得了118分(满分120分)的优异成绩。毕业后不久,她给我寄了一张我和她毕业合照,照片后面写着:老师,能与您照相,我很荣幸。上初中,我的运气很好,遇见一位严谨、负责的老师,您的教学方式很特别,您很通情达理。正因为您的赏识,让我在数学面前不再后退;正因为您的宽容,让我在错误之后更觉得愧对于您;正因为您的诚实,让我变得更淳朴。数学,原本枯燥无味,可  相似文献   

7.
对小学生中出现的数学成绩不同程度地分化现象,如果教师不认真研究分化的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便会使学习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又往往“吃不消”,影响学习情绪,甚至丧失信心。如何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呢?我们进行了“数学分组教学”的实验,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程文林  彭芳 《广东教育》2003,(11):64-64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资料,讲的是某中学一语文教师,接手一个差班后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结果没有一个学生及格,同时这教师还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因为每次都达不到作文要求而产生畏难情绪。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这教师决定从作文入手。第一次作文发下去,学生就在下边叽叽喳喳议论开了:“我这样的作文居然得了80分!”“我还得了90分呢!”听完同学们的议论,老师说:“这次作文的要求有两点:一是书写整洁;二是把一件事讲清楚。同学们达到了要求,为什么不能得高分?”此后,教师又向学生提出了较高的目标,并规定,每次测验成绩上升10分者即为优秀学生。同学们…  相似文献   

9.
每次失败后,我都会沉着冷静,寻找失败的原因,然而这一次却相反,我表现非常不冷静,对于一直非常刚强自信的我,这一次竟被考得很惨的成绩与排名“打倒”了。这一次我哭了,这是我第一次在学习上因失败而哭,不仅是因为考试的失败,更因为信心勇气的丧失。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品学兼优,学习主动,自理能力强;二是学习很认真,成绩一般,其他方面表现活跃;三是学习不刻苦,成绩较差,其他方面表现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难度的增大,学生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明显,在教学实践中正确面对学生间的差异,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总会听到或说起这些话:"你说他咋就那么笨呢?""我算服了他了,神仙也教不会他!""我教他怎么就一点成就感也没有呢?教师们常常会因为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我经常感到,每次上课,教师在说自己的教学设计时,都明显地表达了全面关注学生的愿望,从各个可能的环节来渗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在课堂现场实施的时候,我们发现,教师仍不自觉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这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紧张和压力。例如,在学生分小组活动时,各个小组的学习进程出现了差异,小组的讨论非常热烈,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这时教师的第一个想法可能是:“呀,我驾驭不了啦,会不会说我的课堂太乱了。”而不是说:“学生在做什么,他们的学习进行得怎么样了,他们需要什么,我得想办法帮助他们。”教师关注全体学生,这就意味着以往被忽视的学生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每次上课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还会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或根本不参与。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教师的任务是帮助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2.
1.有效备课 1.1有效备课要求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 传统备课中的“备学生”,教师一般只是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定讲什么知识;而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过程的内容时,如果仅将其中的内容讲一讲,学生可能不会有多大的学习热情,我利用实训时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并维持下去。  相似文献   

13.
冯东阳 《考试周刊》2010,(22):183-184
常言说“五个手指伸出来不一般齐”。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学生因为基础和认知能力的不同造成成绩高低不同.基础较差的学生会逐渐发展为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提到成绩优秀生,不少教师的脑海中会立即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乖巧伶俐,善解人意,严守纪律,学习成绩更是绝对令人满意,他们是教师眼里最放心的“好学生”。由于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纵深化发展,教师的思想意识尚待提高,在更多情况下,教师往往将“有心理问题”与学习困难或纪律不良的学生联系到一起,相对忽视了成绩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实际情况是,在成绩优秀的这部分学生中,也有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天,一位年轻班主任歉意地对我说:“王老师,真对不起,我班的几个调皮学生惹您生气了。”我说:“你不必这样说。对调皮学生,我不会生气。”其实,我在年轻时,对调皮学生,肯定会生气,而且有时很生气。但是现在我不会生气,因为生气没有意义,没有价值,没有必要,也没有道理。面对调皮学生,我的心情很沉重,因为他们是不幸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家长或教师的教育不当使他们丧失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自黎世法教授到我校进行“异步教学”讲座并亲临指导我们上课,在思想观念上我走过了从不理解,冷眼旁观到主动参与,积极倡导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上,我经历了从不适应再到比较顺利的变化过程。在这里我想就自己一节课的实验经历谈两点肤浅的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被动学,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表现为课堂上教师拥有相当大的活动霸权和知识霸权,教支配学,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灵活性,趣味性丧失了。而在异步教学课中,一上课教师提出问题、批示方法后,学生进入运用异…  相似文献   

17.
一、发挥课堂激励作用 ,鼓励学生“我能行”   1 重目标激励 ,鼓励学生“我能行”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鼓励学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念 ,会不断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提高学习自觉性。目标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 ,因人而异。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水平 ,选择有关的教学内容 ,确立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太高 ,教学内容难度大 ,学生听不懂 ,多次努力 ,几经挫折 ,还是没有收获 ,学生就会丧失自信心 ,学习情绪下降 ,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反之 ,教学目标太低 ,不能让学生产生求知欲 ,学生也会产生不良情绪。因此 ,教师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对象。如何推进新课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是广大教学工作者潜心研究和热烈讨论的问题。笔者发现,有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到了大学后成绩平平。究其原因当然跟其自身放松要求有关。但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够,特别是自学能力缺乏。在中学时。学生在教师手把手的帮扶下,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对教师“教”的过分依赖;而到了大学。一旦自己的“学”离开了教师的言传身教后.于是就处于“无政府状态”.学习热情不高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过程不清晰。这都是不会学习、缺乏自学能力的表现。固然,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面面俱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这些成绩有多少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呢?有人说.现在中高考考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话不无道理。学生最后成绩的好坏,跟教师特别是最后一个阶段的教学有无抓住重点、有无狠抓教学各个环节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笔者认为这里的“学”不是学习成绩.而是一种学习能力。所以要解决上述矛盾就要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强 《教学月刊》2011,(6):43-4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是这样,对一些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大肆表扬,“好”声一片,而把一些回答错误或答案片面的学生晾在一边,不加理睬,甚至给予批评.学生满怀自信的回答,换来的却是不信任的目光和失败的挫折.造成讨厌数学老师,讨厌数学,自尊心受挫,学习兴趣丧失的后果.我认为问题出在教师对否定性评价的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中学地理在很多人眼中只是一门副科,学校课时安排得少,占用得多,学生也认为不重要,加上部分教师仍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不好。如何改变当前地理教学的低迷状况呢?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地理感兴趣,才会想学乐学,才会主动去学习,地理成绩才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