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位小学教师,我的儿子王晓宇今年四岁。他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好动、好玩。我想,作为教师、家长,不能让孩子一味地学习、学习、再学习,要让孩子动、玩,让他们在玩中受到教育,悟出一些道理。只要孩子的行动是有益的、健康的,家长都应该予以支持,给予帮助。儿子...  相似文献   

2.
一项社会调查表明:当今社会上最累的人不是白领,不是蓝领,而是孩子!玩本是孩子的天性,可是,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玩了。邻居家的圆圆刚满3岁,从幼儿园回到家,妈妈教她画画儿,爸爸让她写字,她想玩,根本没门儿。同事老马的孙子今年4岁,星期六奶奶陪着他去学电子琴,星期日爷爷陪着他去学英语,他想玩,根本没时间。孩子玩的时间被占用了,孩子玩的权利被剥夺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家长想把孩子培养成小画家、小翻译家……而我却和这些家长的想法相反,我要把孙儿培养成“小玩家”。孙儿3个月时,我在他手里放个小铃铛,让他摇着玩;孙儿1岁时,我在他的房…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的话题从一道选择题开始:周末,两个初中生各自在家玩电脑游戏,午饭摆上桌了也不愿下线。一位妈妈愉快地把饭碗端给孩子,让他边玩边吃;另一位妈妈把饭倒进垃圾桶,惩罚孩子,不给他吃饭。两种做法非常典型,代表家长面对孩子玩电游的两种心态:让孩子玩得高兴,无任何惩罚行  相似文献   

4.
  柳佳 《父母必读》2014,(4):104-105
正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认识社会和世界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孩子在玩中充分获得心智发展,家长可以为他做助手。那么,家长怎样协助孩子的游戏来帮助他发展呢?下面我们来探索一下吧!  相似文献   

5.
孩子不是洗澡水 我周围总有朋友说,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太糟糕,想送孩子到私塾类的学校读书,到了中学阶段就送到国外. 对此类家长,我只想问三个问题:第一,你自己退休后是不是希望到外国生活?他回答说不愿意,自己已经习惯了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喜欢这里的朋友圈子;第二,愿不愿意接受和独生子女远隔重洋几年见不了一次面的局面?他说也不希望这样;第三,让孩子从小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后,再让孩子回到中国来工作和生活,孩子能不能适应,会不会开心?他瞬间陷入沉默. 很多家长光想到怎样让孩子接受比较好的教育,却并没去想这样做的后果.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有意见,就让孩子从小脱离这个教育制度,实质上就是嫌洗澡水脏了,把孩子一起泼掉.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重视青少年的情商教育,已成为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有些家长提出了这样的内容:情商是属于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有多大影响?严格地说,情商不会影响智商,但是情商可以促进智商的开发。幼儿园新来的小朋友洋洋,不喜欢午睡,而且他也不让其他小朋友睡,不管老师怎么说他就是不听,用吃的和玩的哄也都不行,跟父母沟通后,第二天还是如此。这让老师十分头疼。老师向园长汇报后,园长询问了孩子的父母:孩子在别的幼儿园是不是也不午睡?是不是他从小就没有午睡的习惯呢?如果之前午睡,只是现在不午睡,那么,孩子可能需要一个  相似文献   

7.
曾经,一位家长流着泪,特别失落地对我说:“马老师,我是农村人,但是从小就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让他上最好的小学和初中,但是孩子的成绩一直都不理想,给他找老师补课,成绩也提不上去.因为学习的事和孩子整天争吵,关系也不好.我彻底地失望了,感觉这么多年的努力都白费了.”  相似文献   

8.
教育关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国家、社会和教师、家长都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寄予厚望,为学生的学习提高优异的教学条件,以便让学生从小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但是,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又如何呢?我们经常会从一些家长和教师口中听到:"为什么孩子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其实,孩子小的时候不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位小学教师,我的儿子今年读五年级。他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好动、好玩。我想,作为教师、家长不能让孩子一味地学习、学习加学习,要让孩子动、玩,让他们在玩中自己受到一些教育,悟出一些道理。只要孩子的行动是有益的、健康的,家长都应该予以支持或给予帮助。我...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我们不时发现不少幼儿带钱上幼儿园。与家长交换意见时了解到,幼儿带钱的原因有:一是家长认为幼儿要有零用钱,钱是家长主动塞给孩子的。二是有的幼儿上幼儿园时讲条件,要求买这买那,家长为了赶着去上班,就用钱来打发孩子。三是少数幼儿趁家长不注意,悄悄地从家里拿了钱。通过观察,我们认为这样做的后果很不好:一是幼儿年龄小,控制能力差,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时,他常常拿出钱来玩,影响活动的  相似文献   

11.
尹建莉 《辽宁教育》2013,(4X):44-45
<正>我们的话题从一道选择题开始:周末,两个初中生各自在家玩电脑游戏,午饭摆上桌了也不愿下线。一位妈妈愉快地把饭碗端给孩子,让他边玩边吃;另一位妈妈把饭倒进垃圾桶,惩罚孩子,不给他吃饭。两种做法非常典型,代表家长面对孩子玩电游的两种心态:让孩子玩得高兴,无任何惩罚行为;让孩子玩得内疚,有或明或暗的惩罚行为。那么,同样的情境,换一个前提,孩子不是因为玩电游,而是因为思考一道数学题或读一本书而沉迷,家长会采取哪一种方法呢?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因为换了情境细  相似文献   

12.
正时常和孩子玩几个简单的小游戏,就能让他养成良好的坐姿和站姿,让他的身姿从小就向上挺拔。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游戏方法,现在就可以行动起来了。1~3岁:简单的坐、站、跑、跳游戏坐着玩的游戏可以提高孩子腰、腹、背肌肉的控制能力,帮助孩子建立正确坐姿的肌肉感觉。席地滚球玩法:让孩子两腿分开坐在地上,家长以同样的姿势坐在孩子对面2~3米远的地方,将球从两腿间滚向孩子,边滚边说:"球滚过去了,快接住!"孩子接住球之后,再告诉他:"把球滚到我这儿来!"  相似文献   

13.
家长是指在家庭中负责教育孩子的父母和家庭中其他教育孩子的长辈。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呢?有人认为,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未必,如溺爱孩子的家长,往往把孩子看小了,什么事都舍不得让他做,望子成龙的家长又常常把幼儿看大了,要求他像小学生那样读书、写字、不准游戏,将玩斥为“没出息”。这样对孩子不是教育他,而是惯坏他,对孩子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相似文献   

14.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学会宽容是非常必要的。这种宽容,是指当孩子做了错事之后,家长以一种宽大的胸怀接纳孩子的过失,从而使孩子的内心受到自责,感到悔恨,促使他改正错误,振奋精神。我曾听到一位老教师讲述这样一段故事:他的外孙小刚9岁那年暑假,住在他家里。这孩子可能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即家里的旧书报杂志等废品一律由他去  相似文献   

15.
神奇的声音     
在教孩子学说话的过程中,家长往往只重视让孩子“说”,而忽视了“听”的环节。其实,听觉是语言的基础,听音是发音的前提,只有让孩子听得清,才能让他说得好。下面,我们来玩玩“神奇的声音”这组游戏,看看宝宝的听力怎么样。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这样说陈航垣:"关老师给我们每排练一个舞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我爱我的关老师。"古静娴:"关老师在舞蹈课和舞蹈队中不光教我们舞蹈,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还经常过问我们学习的事情,考试优秀的还发小奖品。"吴嘉仪:"关老师教了我们六年舞蹈。她比我的家长还关心我,到毕业还帮我们想上哪个中学的事情。"陈雨欣:"关老师永远用笑容面对我们。"杨雨荷:"关老师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家长这样说董灿的家长:"关老师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家长学习。在重视孩子智力培养的同时更关注孩子品德的教育。她是一个好老师。"古静娴的家长:"孩子跟您学习了六年的舞蹈,是您的教育让孩子变得自信了,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我们特别感谢您。"  相似文献   

17.
我儿子今年10岁,他从小就特别喜欢朋友,甚至为了有朋友和他一起玩,有时都没有了自我,别的孩子想怎么样都行,哪怕人家根本不尊重他,就只为了可以在一起玩耍。要就此对孩子进行干预吗?马紫月:这位家长在问题中给出的信息不多,"没有了自我"的表现是什么?父母又是怎么和孩子相处的?当然,我们知道,孩子乐群,爱和朋友一起玩是件好事,这说明他乐于交流,与人合  相似文献   

18.
问:儿子四岁半,从小喜欢玩拼插玩具,现在他拥有多种类型的拼插玩具。我着急的是,他组合完成的模型,就不肯拆开再重新组合,也不许别人动,甚至因害怕别人碰,还不愿小伙伴来家玩。这样正常吗?需要干预吗?答:您的问题也提醒了我们,只要观察孩子日常的游戏行为,就可以察觉出孩子在情  相似文献   

19.
尚巾 《家教指南》2004,(12):38-39
一些家长让孩子“以暴制暴”《家庭导报》报道,记者不久前偶然听到两个七八岁男孩的对话,觉得很惊奇。一个孩子说:“现在学校没人敢欺负我了,谁打我一拳,我就打他两拳。”另一个孩子则说:“要想让别人怕你,自己就要长得壮一些。”让记者更吃惊的是,孩子的这些“以暴制暴”想法竟然是他们家长灌输的。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家长,发现教孩子“以暴制暴”的还真不少。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这种意识,平时会故意打孩子一下,如果孩子不还手,就教育他说:“不管是谁打你,一定要还手”!一位家长说,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以免在学校被人欺负…  相似文献   

20.
经常有家长打电话或来信,咨询孩子趁家长不注意拿家里的钱,或买零食,或玩游戏机。孩子的这种行为会不会发展为偷窃?该怎样制止这种现象的进一步发展?例如一位山东家长来信说:“……我的儿子正上初一,特别爱玩游戏机,家里不给他钱,他就偷家里的钱。现在,他已拿过3次了,第一次我们批评了他,没打他。第二次我们打了他。可没多久,他又第三次偷拿家里的钱。最可恨的是一次偷拿同学的40元,我们痛打了他一顿。我们为这事儿特别着急,每次批评他、打他,他却说知道自己错了,可就是管不住自己,请问孩子偷拿家中的钱去玩,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