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太极拳与全民健身计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自95年出台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太极拳以其独具的特点为现阶段开展推广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开展太极拳健身活动,必须从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完善社会基层体育组织,深化科学研究等方面入手,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76名在校高年级女大学生有系统地进行一年的太极拳教学锻炼,在锻炼前后进行生理、心理功能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长期进行太极拳活动有益于女大学生增强体质、健美体形和促进心理健康。建议加强对太极拳健身活动的宣传和组织,女大学生最好长期坚持集体太极拳锻炼。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对渭南贫困地区太极拳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太极拳活动具有许多特征,并在练习环境、媒体宣传、政府重视程度和群众组织体系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具有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益寿等功能.太极拳健身活动在牡丹江市社区已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了解社区太极拳活动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增强国民体质、构建和谐社区,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最终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的发展源远流长,练习者中以老年人居多.文中对老年太极拳练习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的优点及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今后进行体育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健康促进价值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明晰国际太板拳健康促进研究的趋势与特点,运用Cite space对近20年国际太极拳健康促进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统计,分析了国际太极拳健康促进研究的基本情况、核心议题、发展路径、知识群等内容.结论:研究主题上,国际太极拳健康促进的研究主题多样化,关注点较多;研究趋势上,国际太极拳健康促进的研究处于横向拓展阶段,不够深入;研究特点上,太极拳健康促进主要关注老年人群.建议:首先,太极拳健康促进研究应在横向拓展的基础上更着眼于纵向深入研究;其次,除老年人外,应多关注太极拳对中青年、特别是久坐人群的健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合肥市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合肥市太极拳活动习练者中64岁以上老人占大多数,其中女性习练者比例明显比男性习练者高;习练目的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为主;习练内容相对丰富,以简化太极拳为主;大多集中在公园、广场等,以自发的集体习练为主.据此找出存在的问题,促进太极拳运动在合肥市健康有序的发展与普及,提高广大合肥市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切实可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在我国武术拳种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该拳种易于学习,场地要求不高,便于开展,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普通高校开展太极拳教学对于发展太极拳运动,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新颖教材不足、专业教师缺乏等问题影响了太极拳课的教学效果,部分同学上太极拳课仅是为了好通过,不累人,易得高分,好拿奖学金.太极拳的真正内涵在高校中没有得到普及推广,其锻炼价值没有得到很好体现.本文基于以上问题对淮南师范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和走访,了解同学们对太极拳的认知状况,对太极拳教学的满意程度等,洞察同学们选择太极拳课积极性不高的内在原因,为提高普通高校太极拳课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实地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周口市太极拳在中老年人活动中开展的状况作了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太极拳在周口市中老年人活动中已达到一定规模,有相当广泛的基础;中老年人长期坚持锻炼可以增强身体体质、防病治病,减少"空巢"的现象,改善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陈莉 《教育教学论坛》2014,(14):148-149
本文对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及其对人体功能的积极影响进行了阐述,对其在社区体育锻炼中推广的可行性及推广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太极拳运动应是社区体育锻炼中首选的运动项目之一,对社区体育活动的发展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明代前期,骚体文学由抒写时代和个人命运的乱世悲音,转而成为服务于统治者统治、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道统、应制之文体,内容空洞、庸俗,虽多少仿得屈骚“惊采绝艳”之文辞,却毫无屈骚精神可言。  相似文献   

13.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场域、惯习和资本的互动作用构造了不同的实践理念,行动者的实践行为也因此不尽相同。外交部官方微博表现出的"双重人格"特性,与其所在场域的影响密不可分。我们不能以二元对立的观点看待这一现象,而应认识到这一创新形象的构建不是对外交部门政治形象的颠覆与破坏,而是一种创新和发展。如果政府部门能将开通新媒体传播平台作为契机,以顺应时代发展的崭新姿态与公众交流,大众也必将对其抱以真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由于市场机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和农民自身的局限性,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对农民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予以引导和扶持,这对于现阶段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建设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司法审判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它动态地衔接着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两个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涉及诸多法律的或非法律的客观因素,影响着司法过程的始终,进而影响着司法终极理念的实现。法官如何权衡这些因素,笔者将结合司法实践,做一个浅薄的归纳与反思。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教育全球化也在如火如荼地涌动着。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教育开放是世界各国发展教育、增进了解和交流的一项策略。从教育国际交流到教育区域一体化、全球化,教育开放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教育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开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开放战略要在全球化的视野里,主动扩大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教育交往,积极增强自身发展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教育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化的转型期,中国教育近代化是在中与西、新与旧的氛围中展开的。在教育科学及思潮的传播变迁过程中,近代教育家充当了自身从传统到现代型的转换及西方教育思潮传播的双重角色。这一角色统一存在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百多年历程中。  相似文献   

18.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统收统支、三级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几个主要阶段。80年代以后至今在政府投入内部进行了重心下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和重心上移(乡镇与县)的关系调整、教育与其他部门关系的调整(预算单列)、政府投入及其与外部投入的关系调整。在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于1995年以后采取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方式进行特殊投入。经一系列制度变迁,我国已形成较有特色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19.
清代非常注重对北部边疆的经营和开发,但在汉族移民问题上带有很大的民族和阶级局限性。通过对清朝统治者对蒙古地区汉族移民政策的分析,论述了汉族移民政策转变的过程及原因,从中也可以看到满蒙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中人是清代土地交易的重要参与人之一,是契约订立过程中除当事人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参与者。大屯契约4人以上作为中人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有族长、亲族、妇女、立契者本人等。中人构成方式和立契者、参与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中人对晚清以来安顺屯堡民间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