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的小说作品《铸剑》和余华的小说作品《鲜血梅花》都是讲述"血亲复仇"的故事。两者所塑造出来的复仇者形象在血亲复仇模式、复仇者角色的定位、复仇启蒙者的作用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同质性,但作为当代作家的余华,在继承鲁迅创作思想的同时,也有创新和发展,《鲜血梅花》中的复仇者形象更加虚无。两个形象表现出的不同的内涵特质,背后隐藏的是创作主体的独特生命体验、不同的时代背景及地域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是一位对黑暗社会中的苦难百姓怀有深切同情的伟大作家。他痛恨官场黑暗、吏治腐败、恶人横行,痛恨黑暗势力给劳动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他在《聊斋志异》中不仅表现了封建官吏对人民的欺凌、压榨、残害,更着力表现了被压迫者对压迫者的抗争、惩治、复仇。在很多作品中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复仇意识。在他描写的所有领域,都表现了抗争复仇内容。在公案诉讼题材作品中,在爱情题材作品中,在科举题材作品中,都塑造出了众多的复仇者形象,这些作品构成了一部奇特的复仇大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在不同国家的不同作家的两部作品中,处在不同背景的两个复仇者—《呼啸山庄》中的希克利夫和《红字》中的齐灵沃斯进行比较:1.外表是内心特征的综合反映,他们同是相貌丑陋,心灵邪恶的复仇者;2.他们都是三角恋爱中失败的男主角,而复仇并没带给他们任何的快感;3.他们都因为恨而复仇,但表现了不同的特性;4.他们都表现出一丝人性。  相似文献   

4.
伍子胥的故事在《左传》《国语》和《史记》中都有记载,展现了伍子胥有识有谋、赤胆忠心、结局悲惨的特点,不同的是,《左传》偏足智多谋的形象,《国语》偏忠贞刚烈、爱国为民的形象,《史记》偏忍辱发奋的复仇形象,这主要是因为先秦时期侧重表现伍子胥尽忠为臣的形象,而汉代以孝治天下,血亲复仇思想盛行,轻生重气、崇尚名节的侠义精神深入人心,加上司马迁受个人遭遇的影响,《史记》中的伍子胥从忠臣形象演变成了"复仇者"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希斯克利夫作为文学史上的一位典型的复仇者,其心路历程经历了从扭曲到回归的全过程;而在这位疯狂的复仇者背后,又存在着另一位隐含的复仇者,其至死不渝的恋人——凯瑟琳,她是希斯克利夫疯狂复仇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作为先锋派的标志性人物,苏童对复仇题材表现出一定的偏爱,对人性恶的挖掘也令人望尘莫及。其长篇小说《米》以大鸿米店为中心场所,以"米"为主要意象,塑造了以五龙为代表的一系列复仇者。这些复仇者们从被复仇的欲望所裹挟,到依次采取复仇行动,最终善性被消耗而恶性得到显露。苏童在小说中着力剖析人性的异化,披露人性迷失的荒野,其目的不仅在于探究人性的多面,更意在通过恶性呼唤善性,引出人性美好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唐泰斯和希剌克利夫分别是复仇小说《基督山伯爵》和《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唐泰斯历来被世人视为"天神"的化身,而希剌克利夫则被看作是"恶魔"的代表.其实,同为复仇者,他们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身上交织着爱恨情仇,他们都有着顽强的毅力,都选择了金钱作为自己复仇的工具,并且最后两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新生.  相似文献   

8.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家“韬略”和“诡道”之大成.《呼啸山庄》中的希刺克厉夫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视为一个疯狂复仇者形象,他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的复仇圈套.让伤害过他的人以及一些无辜者陷入痛苦的泥淖.他一连串的复仇行动处处闪耀着中国兵法的智慧,其复仇策略可分为走为上计、反客为主、借刀杀人、釜底抽薪、笑里藏刀、趁火打劫六策.  相似文献   

9.
将女性"杀子惩夫"放置于菲勒斯中心语境下,从复仇主体、方式和结局三维度重新解读此类复仇形态,挖掘出更为深刻的悲剧内涵。女性杀子否认"母性",张扬女性之帜的同时泯灭了人性。复仇者的自我异化颠覆了受虐者和施虐者的身份,消弭了复仇的正义性;"杀子"的复仇方式凸显了女性困境:"子"是她们与男权社会抗衡的唯一砝码;她们的复仇无法改写其对男权社会依附的宿命,这种结局零化了其复仇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杜十娘为爱而悲,"自灭"投江,千古绝唱;美狄亚因爱而狂,"灭他"复仇,广为传颂。这两位典型形象的情爱意识与复仇行为的差异,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柔性文化及希腊刚性文化对各自女性的爱恨情仇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赛珍珠与舍伍德·安德森这两位同时代的美国作家,身处不同国度,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塑造的"母亲"形象却面临着相似的"失语"状态,而这两位相似处境中的母亲却走向了不同的结局。对比探究两位作家所塑造的两个形象,有助于读者准确解读作家的创作思想,进而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下不同文明所决定的母亲身份的差异性,以及性别差异对作者对待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抗争的态度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一位具有强烈的复仇意识的作家。他的复仇意识根源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且显示出如下的特征:重在精神复仇而具有形而上特性;因为爱而复仇,体现立人意识;坚韧不拔的复仇意志以及讲究竞争艺术的复仇过程。鲁迅的复仇意识对于现今的人文精神构建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铸剑》是鲁迅笔下并不多见的表现向统治者复仇的作品。他在《铸剑》中通过对眉间尺、黑色人等复仇者与残酷暴君进行的无忌的肉搏的叙述,表达了一种自我超越的复仇理念。  相似文献   

14.
因为至亲受到侵害而进行的血亲复仇在复仇文学作品中数量颇多。血亲复仇者渴望回归的原始欲望和渴求家园完整的世俗愿望使得其复仇行为和心理十分复杂和矛盾。本文依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试从血缘归属缺失的角度对此类复仇作一番探索性论析。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创作的《美狄亚》讲述了一个杀子惩夫的悲剧故事。非常巧合的是,元代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也讲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同样是复仇,但复仇的主人公形象、复仇的强度和复仇的结局上却迥然不同,这充分反映出中西方在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心理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谢磊 《文学教育(上)》2008,(21):152-152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创作的《美狄亚》讲述了一个杀子惩夫的悲剧故事。非常巧合的是,元代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也讲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同样是复仇,但复仇的主人公形象、复仇的强度和复仇的结局上却迥然不同,这充分反映出中西方在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心理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疯女人伯莎,与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虽然出现在不同的年代,不同国家,却有着相似的复仇行为、相同的悲剧命运。将两个人物置于比较阅读的位置,分析夫权制度压迫下的复仇者形象,旨在引起人们在中西文化大背景下对中西方女性命运的进一步关注与思考,进而更进一步探寻女性的解放道路。  相似文献   

18.
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疯女人伯莎,与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虽然出现在不同的年代,不同国家,却有着相似的复仇行为、相同的悲剧命运。将两个人物置于比较阅读的位置,分析夫权制度压迫下的复仇者形象,旨在引起人们在中西文化大背景下对中西方女性命运的进一步关注与思考,进而更进一步探寻女性的解放道路。  相似文献   

19.
西班牙:卡米洛·何塞·塞拉文学可能是一种报复行为,而我们自己却不去实践它。等到复仇者降生的那一天,也许我已经化为灰烬了。他是要对人们讲起维吉尔和他的《埃涅阿斯记》的。一本书比起它的作者或复仇者在在阳世存在的时问更长。即使在人死后,这酷劣的复仇行为依然不会消失。那么,是否我们写作全都是为了报复,甚至不清楚这样做确为何故?我并不排除有这种无意识的可能性。但是,作家写作担心的只是遭受虐待,很少带给我们对原始情况的怀疑和确信:这大概是作家无他人帮助的唯一原因。应该弄瞎作家的双眼,如同刺瞎全翅鸟的眼睛一样,使歌唱者在…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和琼瑶是中国现当代代文学史上颇受关注的两位女性作家,她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对于感情的认识和描摹也迥然不同。通过对从两位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比较,探究形成她们同一故事两种解读的社会和人生体验等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