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斯霞是一面旗帜,她代表着一个时代和历史,是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进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是“永恒的完美存在”。斯霞教育思想是以“童心母爱”这一伟大的教育哲学为精神内核,基于语文学科教学并全方位覆盖的教育实验和研究。斯霞教育思想研究所以“童心母爱”研究为核心,以名师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基于语文学科、推动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变革为方向,完整、全面、深入地研究斯霞教育思想,提炼其核心和精髓,重视其在教育改革现实中的新发展。在理论和实践研究中不断发展和丰富斯霞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
"童心母爱"生动地标示着斯霞教育人格的精神特质,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发展的"血脉"和"命脉",是学校集历史积淀与现实思考于一身的教育理想和办学主张。南师附小人历经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在始终如一地坚守"爱的教育"的基础之上对其做出了新的诠释:"童心母爱"有着最纯真的教育本质,最传统的文化表达,最温暖的职业使命,继而通过"童心母爱"育人模式的整体架构,整合学校已有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将"童心母爱"理念不断丰富、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斯霞的童心母爱是关怀儿童的自然情感,是关乎儿童身心人格长远发展的情感教育。斯霞的童心母爱是深具小学教育专业特质的教育爱品质。斯霞的童心母爱是人性美善之爱、职业道德之爱、公民责任之爱的集合。斯霞的精神性大爱是当前中国社会迫切呼唤的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4.
曹海永 《江苏教育》2012,(25):14-16
在"爱的教育"一百多年的坚守与创新中,在斯霞老师"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中,我们提出构建"爱的课堂",以探寻真正意义的课堂本质和教学理性。在我们看来,"爱的课堂"就是为了爱、感受爱、传递爱、生长爱的课堂,其逻辑起点与归宿是爱,教学方式与载体还是爱  相似文献   

5.
重提教育的儿童立场,既是对斯霞老师"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传承,更是对当下教育教学的审视。借助互联网课堂观察数字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课堂描述性观察记录,从儿童视界审视课堂,帮助教师准确把脉,从而让教学更有效地支持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6.
作为斯霞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灵魂,“童心母爱”不仅适用于过去,更能影响和引领当下与未来的教育发展。研究“爱的课堂”,是对斯霞教育思想最好的继承与发展。“爱的课堂”追求儿童“活泼泼”的生长状态,强调让儿童自己生长、自然生长、自由生长,遵循以研立学、因学而教的原则,提出了小研究学习、小伙伴学习、小游戏学习等基本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童心母爱"教育思想是斯霞老师七十多年教学实践的结晶,主张"和儿童打成一片","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校本俱乐部课程是"童心母爱"原色课程中"彩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构建源于童心,坚守儿童立场,课程管理注重体现"爱"的特色、目标和表达。它既是学校俱乐部课程构建与管理的典范,又具有鲜明的校本化特质。  相似文献   

8.
<正>·背景提示·斯霞,这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也是一个感人的名字。她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先锋,听过斯霞讲课的人,无不有这样一个感受,那就是斯霞始终与学生融为一体。她播下了爱的种子,在她的身上始终流淌着慈母般的温情、洋溢着充满爱的暖流,每一个学生的冷暖温饱、所思所想,她始终放在心上。重温斯霞,让我们共同回忆斯霞那份教育的情怀、那对教育的执着、那永远的"童心母爱"。  相似文献   

9.
斯霞(1910-2004),全国著名小学教育专家。在她七十余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高举"童心母爱"大旗,为我国的小学教育事业殚精竭虑,赢得了各界人士的衷心爱戴。明年正值斯霞老师诞辰100周年,她长期工作生活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正在积极筹  相似文献   

10.
斯霞(1910-2004),全国著名小学教育专家。在她七十余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高举"童心母爱"大旗,为我国的小学教育事业殚精竭虑,赢得了各界人士的衷心爱戴。她长期工作生活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正在积极筹备斯霞老师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现向社会各界征集如下资料: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科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展国民素质,推进教育公平,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体现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部分,其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也是塑造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宁鸿彬老师作为语文教学"思维派"的代表人物,他"发展学生思维"的语文教育思想和实践与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发展与提升"恰好契合,体现了其教育思想的前瞻性,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巨大的现实价值。本文拟以核心素养的新理念反思宁鸿彬老师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其"思维训练"的教学思想进行研究,挖掘其阅读教学的特色,重新全面地审视其思维训练思路,总结经验以指导当前语文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爱的教育"是南师大附小积一百多年历史沉淀所创造的教育哲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我们把"创新与特色"这个时代命题建基于"爱的教育",同时以"课程"设计与操作为核心依托,努力建构为了儿童"一生"的课程. 我们找出了南师大附小课程规划、推进与实施的两个主题词:"爱"和"儿童",这是对学校"爱的教育"和斯霞老师"童心母爱"思想的坚守与发展,实现了课程"命脉"、历史"根脉"和文化"血脉"的一脉相承与无缝对接.据此,我们确立了学校课程的核心理念,即"基于童心,行于爱心",并做出了自己的诠释."基于童心",就是面向儿童、走向儿童、发展儿童;"行于爱心",就是回归自然、唤醒自觉、放飞自由、引导自律.  相似文献   

14.
“爱的教育”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积一百多年历史沉淀所创造的教育哲学。“爱的课堂”是指以斯霞“童心母爱”教育思想为引领,以“基于童心、行于爱心、臻于生长”为基本理念,以爱的方式和策略帮助儿童学会学习为主旨,在尊重、赏识、支持的环境中建构的一种教学活动和过程。学校2008年9月开展“爱的课堂”实验,2011年成功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斯霞教育思想的“爱的课堂”的校本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教育的发展,我国教育正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吸纳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理当顺应此种教育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丰富内涵和意义,尝试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去探索,探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旨归,也是语文备考的方向,必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育教学过程。[1]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与语文教学各环节的结合交融有利于实现高效教学,达成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思维品质的落地提升。  相似文献   

17.
赏识教育是在继承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和斯霞老师“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致力于达成被爱,引导施爱,启发自爱,优化师生关系,促使学生自信舒展、快乐、健康、最优成长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新时代语文教育的使命。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要素。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视角,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建构、文本思辨、文本鉴赏、文本感悟,进而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儿童主体,回归语文本体,回归学习本质。  相似文献   

19.
顾黄处先生的"语文教育生命观"、"语文教育生活观"、"语文教育生态观"是对语文教育的性质、任务、原则的精准论述。在从当代社会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看顾黄初先生的"三生观",会发现其惊人的前瞻性和科学性。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要求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都可以从语文教育"三生观"中得到启示。在新时代语文改革时期回顾品味顾先生的系列教育思想,会再一次帮助我们清醒的认识语文教育的性质、坚定语文教育的理想,找到语文改革进步的入口。  相似文献   

20.
2016年开始,"核心素养"一词风靡中国教育界。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其中包含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同时也包含着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