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吴元丰研究员的论文集《满文档案与历史研究》,作为辽宁民族出版社"满学(清史)专家文库"之一已于日前出版。吴元丰为锡伯族人,原籍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1978年入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迄今已从事满文档案整理翻译工作近40年,同时致力于满文历史文献、清代边疆史地、民族史与中琉关系史研究,成果丰硕。作者从1981年发布处女作《锡伯族西迁概述》以来,已发表论文72篇。其中,有关锡伯族历史论文,先已汇编成册,冠以《锡伯族历史探究》之名出版。本书则是作者近40年来研究的集萃  相似文献   

2.
炎帝神农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湖北随州是炎帝神农的诞生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炎帝神农的诞辰纪念日,都有大量海内外华人华侨到随州市寻根谒祖。1992年,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题写了"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节名。自2009到2013年,湖北省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全国人大常  相似文献   

3.
正主持人语:锡伯族作为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过多次民族迁徙,与不同族群进行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本专题收录三篇文章,涉及锡伯族民间文学、民间信仰、民族节日等方面,内容虽有所不同,但都关注到了锡伯族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建构问题,也集中讨论了锡伯族文化建构与历史记忆的互动问题。清代中期的民族西迁,形成了锡伯族东西(辽宁与新疆)分散聚居的  相似文献   

4.
锡伯族是我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其先祖是古代鲜卑人,与近代的满族也有一定的关系.1764年,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征调一部分锡伯族人西迁伊犁,建立起了军事、生产、行政合一的锡伯营屯垦戍边.①1954年,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成立,这是全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目前该县有各族人口16.25万,其中锡伯族4.2万.  相似文献   

5.
2019年西安交通大学建成的西迁博物馆,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到西安的西迁历程,展现着感人至深的“西迁精神”。对于我们这些全程参与建设的建馆工作人员来说,建成的西迁博物馆中,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西迁故事和搜集过程。在此记录一些背后的故事,一是为这些西迁事迹所感动,以此激励后人,二是作为工作总结,以期为相关行业工作者带来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40年代,中华民族和中华大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沧桑巨变.这一时期的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艰苦的斗争,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浙江大学在校长竺可桢的领导下,与祖国共命运.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求是"精神,坚持西迁办学,在逆境中崛起,以"东方剑桥"之名享誉于世,并为新中国的科教事业发展准备了一支大师云集、声望卓著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史上谱写了壮丽华章.  相似文献   

7.
清乾隆年间,在清朝平定新疆后,为了加强防务,从内地抽调军事力量到新疆驻防,锡伯族即是其中之一。锡伯族原生活在东北,语言文字与满族无异,这也成为被抽调至新疆戍边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疆,锡伯族自1764年西迁起,一直保持使用满语满文,直到1947年经锡伯索伦文化协会改革文字后,才将锡伯族使用的语言和文字更名为锡伯语和锡伯文。现在新疆的锡伯族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对满语满文的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一年十月十六日,锡伯语言协会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召开了首次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及会议工作人员共九十多人,其中有东北、西北各地的锡伯族代表,有在北京及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工作的部分锡伯族国家工作人员及各方面的学者和专家,还有少数从事锡语研究的汉族学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也派出一名从事满文档案工作的人员,携带该馆满文组同志为会议所写的八篇论文参加了会议。会议共进行四  相似文献   

9.
精神谱系图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发挥着传承创新、精神涵养等多方面的功能,对赓续中华文脉、传承民族文化、塑造时代精神、启迪后人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迁精神作为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伟大精神,是知识分子群体爱党报国的历史写照,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价值观念。西迁精神系列图书记录了交通大学西迁建功立业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精神标识。以西迁精神为例,分析精神谱系图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价值意蕴及现实机遇挑战,探寻新时代背景下,精神谱系图书如何践行文化使命,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延磊 《青年记者》2007,(20):70-71
20世纪70年代,"看电视"是令人羡慕甚至是奢侈的,为数不多的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内容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到了90年代末,"看电视"成为了所有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面对几十个频道和众多的节目形式感到无所适从,电视媒体也从一枝独秀发展到今天的百家争鸣。如今,市场经济带来的优胜劣汰的生存机制使各电视台的生命力不再仅仅来源于那种传统的观念——"工作好,  相似文献   

11.
<正>江淮四月,满目葱茏、生机盎然。4月24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省委书记王学军、省长李锦斌陪同下,来到六安、滁州、合肥等地,深入农村、企业、高校、科研文化单位,就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进行调研考察。习近平强调,"十三五"规划纲要贯彻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对实践的新要求,反映了人民意愿和社会期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  相似文献   

12.
正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不过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也曾经历了一次次的变革。1911年的辛亥革命废除了旧历,改用公历纪年,并从1912年起规定1月1日为新年。1914年,国民政府又重新确认了农历新年。无论"新年"还是"旧年",民间依然沿袭着千年的农历新年习俗,在百姓心目中,春节才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许多人对春节都有过美好的回忆,电影艺术家秦怡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家里过年的场景,越剧艺  相似文献   

13.
周冀 《出版广角》2021,(7):53-55
学习西迁精神就是要开展以"爱国、奋斗"为核心的奉献报国精神的教育,引导和鼓励更多知识分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更大作用.文章以编辑策划弘扬西迁精神的校史类著作《交通大学西迁》为例,从图书前期策划到具体实施细节,包括选定作者、筛选史料、撰稿方案以及编辑流程和编辑特点进行阐释,以期为同类图书的策划出版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每年到农历七月七,我们石塘箬山一带有小孩的家庭都要过传统的"七夕小人节"."七夕小人节"是名副其实的小孩子节日,相当于把小孩子都集中在这一天做生日,从小孩1岁起开始做,一直做到16岁为止.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5,(18):37-40
<正>托尼·朱特在其《重估价值:反思被遗忘的20世纪》里有这样一句话,"带着太多的信心、太少的反思,将20世纪留在身后,大胆地跨入新世纪"。他在这里所指的当然是社会状况,尤其是公众心态,但是如果照之以传播研究,则可以发现即便是在这个诞生于20世纪上半叶的学科内部,同样也是"太少的反思"。众所周知,传播学在20世纪40年代确立了自己的学科身份,然而受制于所谓的主流传播研究取向,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研究路径反而越走越窄,以  相似文献   

16.
《兰台世界》2004,(4):37-37
由于公历和农历有差别,故每年春节的公历日期总是变化的,不过它遵循着如下两个规律: 如果上一年农历有闰月,本年春节要比上年推迟19天到来;如果上一年没有闰月,本年春节要比上一年提前11天到来。例如:1982年有闰月(农历闰四月)1983年春节为2  相似文献   

17.
《档案学研究》1991,5(4):29-29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有一名来自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锡伯族同志,他就是满文部编译组组长、副研究馆员关孝廉。关孝廉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1966年他由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文系满文专业班毕业,分配在中央档案馆工作,后随机构变动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一直从事满文档案的整理和翻译工作,在这块前人很少涉足、尚待大力开发的领域内辛勤耕耘了25年之久,用汗水和心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关孝廉对党有着深厚的阶级感情,能自觉认真地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决拥护党的改革开放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90年被国家档案局评为局级优秀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8.
梅光迪是"学衡派"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最为典型的"学衡派"代表人物,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汉语大师。梅光迪作为中国对外汉语教育的先驱,其语言思想在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建立中华民族文化独立性和汉语的国际推广传播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 ,长城研究专家董耀会将个人档案及藏书移交秦皇岛市档案馆保存后 ,又将国家民委、中国长城学会联合拍摄、征集的民族风情录像带移交给秦皇岛市档案馆。录像带涵盖中国 5 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蒙古族的摔跤、赫哲族的狩猎、哈萨克族的姑娘追、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宁夏回族的风味小吃、锡伯族的西迁节、藏族的法会、壮族男女青年对歌、傣族的泼水节、白族“三月街”、畲族、仫佬族的婚礼……这是一组真实、生动的民族纪事 ,对普及民族知识 ,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交流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这部分档案近日已经过…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抗日战争宏大叙事的一部分,"重庆大轰炸"的历史记忆遵循其特定的叙事方式。美国学者科布尔(Coble)发现,战争记忆与战争本身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人对于抗日战争的记忆也具有时代差异: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以抵抗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为核心的"胜利叙事"起主导地位,但从90年代中期起,"胜利叙事"被以中国人民遭受百年耻辱为主的"受难叙事"取代。①这种差异显示了战争记忆并非只是对过去的回忆,而是对过去的建构。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认为,"集体记忆"本质是立足现在对过去的一种重构,一个社会中有多少群体和机构就有多少集体记忆。而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的记忆有赖于特定群体对于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