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之江艺术长廊包括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集多种场馆于一体的之江文化中心、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之江文化产业带、南宋皇城遗址、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辑中心、浙江美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之江编剧村和网络作家村等,将会成为文化浙江的金名片。  相似文献   

2.
邵群 《文化交流》2002,(6):48-50
金秋十月,杭州市政府斥巨资重建的万松书院,在杭州凤凰山东麓正式落成对外开放。 重建万松书院是杭州市政府开发凤凰山周边旅游区的一个序曲:今后万松书院将与它东面的南宋皇城遗址文化公园、南面的吴越文化旅游区连成一片,成为杭城的一个地域特点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新亮点。  相似文献   

3.
郑州商城遗址是郑州被列为我国八大古都的重要见证,是我们研究殷商文化和我国早期都城发展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商城遗址从发现到逐渐被世人认知,经历了艰难探索。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商城遗址的保护管理部门对部分地段城垣遗址进行了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和商文化主题展示等多项保护开发工作,但城市大遗址保护与建设在某些层面存在冲突,故而平衡两者,创建和谐发展格局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吕春生  刘方图 《文化交流》2009,(10):M0001-M0001
在庆祝新中国60华诞之际,杭州南宋御街正式开街。为此,首届南宋御街国际旅游文化艺术节在清河坊历史街区举办,活动历时一个月。活动分展示类、展销类、演艺类、饮食文化类和群众互动类等五大板块。展示类有18大类南宋文化展示内容,展销类从全国特邀32个各具特色的艺术精品门类展销,饮食文化类主办南宋饮食文化节,演艺类主要是国庆期间每晚一场专场演出和市井文化表演,互动类有红歌大家唱,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外国留学生,我选择在杭州学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曾经是中国的故都之一,又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古代有许多诗人用诗词赞美杭州,我被诗句所描写的杭州深深吸引着。原以为到了杭州就可以看到南宋皇宫和众多的遗迹,但当我来到杭州欣赏了美丽的西湖风光之后,却没有找到像北京、西安、南京那样保存较多的历史遗迹,我感到非常惋惜。于是我选修了南宋京城杭州遗迹考察这门课。虽然考察这个题目有很多困难,最明显的是时代距离。历史上南宋时代的皇城已不复存在了,我们只能想象它以前的模  相似文献   

6.
正去年杭州G20峰会,西湖之畔的这座城市向世界展示了传统历史文化和现代品质之城完美融和的独特魅力。一年来,杭州续写传奇,在文化大发展、大提升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其中,传统文化复兴的三件"小事"颇具代表性,耐人寻味,值得一述。一个社团的"旧瓶装新酒"有人说,杭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头衔前,还应该放一个"中国书法名城",原因无他,中国金石、印学和书法的滥觞  相似文献   

7.
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各项建设活动对古城遗址的威胁已经进入到一个规模更大、矛盾更趋尖锐、次数更趋频繁、一旦毁坏更趋彻底的阶段。通过对遗址保护和城市化发展趋势的研究,寻求在上京龙泉府遗址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其周边地区城市发展之间的平衡,实现"保护带动发展、发展促进保护"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以近年来中国快速城镇化趋势所引发的城市形态变化和旧城疏解现象为背景,提出在城市发展中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现有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局限性,并以延安为例,通过分析现有红色革命遗址保护面临的问题,探索历史遗产保护的新模式、新方法,为同类城市旧城疏解改造过程出现的历史文化遗址保护问题提供方法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南宋时期的川南墓葬石刻具有十分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1、丰富了巴蜀文化内涵,尤其实证了四川在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方面的繁荣景象;2、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民族交融状况;3、充分凸显出"两宋"尤其是南宋时代的民俗信仰与宗教传统发展状态。可称之为当世社会发展的一部内容丰富、情节鲜活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0.
朱时伯 《文化交流》2016,(11):64-66
正2016年9月10日,杭州余杭艺尚小镇正式开放。这个特色小镇创新性地将空间格局划分为"一中心三街区",一中心是指小镇主体项目文化艺术中心,三街区分别是时尚文化街区、时尚历史街区和时尚艺术街区。"时尚文化街区"将汇聚时尚产业研发精英,走向世界舞台。时尚艺术街区,以引进中国艺尚中心项目为核心引擎,发展世界级时尚产业集群。时尚历史街区拟打造田园式的传统街区,保留农村记忆,呼应工业遗址。艺尚小镇2015年6月被列入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11.
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中心城聚集现象所导致的城市问题和矛盾,以及由此对城市历史文化遗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指出城市更新是优化城市要素,解决旧城矛盾的有效途径,也为城市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突破发展提供新机遇。在分析延安城市更新模式的基础上,比较现有保护管理体系,结合延安市革命遗址群保护项目实例,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范围划分,动态性的保护过程,多元化的管理主体为重点的保护管理新策略。为其他城市在城市发展更新进程中出现的历史文化遗址保护问题提供方法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处于城市周边的大遗址具有特殊的区位条件与纷繁芜杂的外部环境,文物保护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其保护利用工作涉及大范围、各层级、多维度、多主体,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动态性和复杂性。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由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的现状切入,一方面回顾遗址区的发展演变过程,得出大遗址系统要素之间秩序的失衡是遗址区低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对近年来的保护工作进行反思,认为遗址保护工作的可持续性需要进一步增强。在此背景下,引入有机更新理论,将其作为一种全方位引领遗址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人口、用地、产业、空间、保障机制等角度入手,在遗址区各要素之间建立一种有机和谐的秩序,引导一种由小及大、持续渐进的遗址保护利用及区域发展模式,进而达成文物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协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极具文化与历史价值的历史建筑逐渐消失,舟山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作为全国唯一的群岛城市,对于许多具有海岛特征的历史建筑,缺乏具体有效的方案与行动,这与群岛海洋文化城市建设的大目标不相符。应借鉴杭州、广州、上海、武汉等城市已出台的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及管理办法,尽早制定舟山海岛城市历史建筑保护方案,以让海岛城市的特色文化得以保留与传承。  相似文献   

14.
正地处杭州西北部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被列入之江艺术长廊是意料之中的事。从历经五千年沉睡、穿透历史烟云、登上世界舞台中心,至如今山水城池交融,成为后人的"朝圣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已是厚重历史文化最典型、最为直接的物质载体,是体验和感悟"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5.
正浙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浙江人民创造了千姿百态、光辉灿烂的文化成果。经过一年的征集、评审,2020年5月首批共20项"浙江文化印记"在杭州诞生。按照历史时序排列,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分别是:河姆渡遗址、良渚古城遗址、杭嘉湖丝绸、青瓷、西施传说、绍兴黄酒、天台山、《兰亭序》、京杭大运河浙江段、  相似文献   

16.
正钱塘江流域文化庙会展示百种传统手工艺文化奔腾的钱塘江给浙江人民留下了富庶的生活印记,也留下了不朽的文化。推动钱塘江流域发展,让钱塘江流域成为文化建设发展的大舞台,保护传承是一篇重要的大文章。作为第二届杭州钱塘江文化节重点文化交流类活动,"最忆钱塘"钱塘江流域文化庙会在钱塘江畔城市阳台开街,充分展现了钱塘江流域的文化传承,包括传统工艺、民间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前提下,以地下空间开发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首先,分析城市更新影响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及其地下空间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的难点。其次,分析城市更新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影响与作用。接着,探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的相互关系,分析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影响,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从多方合作、规划建设和公众参与3个方面提出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具体实施策略和建议。对于促进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并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文化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空间价值研究,既要考虑城市空间价值创造的发展动力,又要思考城市的总体艺术模式和价值意涵,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文化资本"的创造亦是一种城市艺术设计的升华。中外城市空间价值创新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能够被认同为"城市文化资本"要素的历史遗存与设计,必然是具有穿越时空的历史性价值的人类共同记忆文化,必然能够充分表现"城市文化资本"的意义和城市的总体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化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空间价值研究,既要考虑城市空间价值创造的发展动力,又要思考城市的总体艺术模式和价值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文化资本"的创造亦是一种城市艺术设计的升华。中外城市空间价值创新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能够被认同为"城市文化资本"要素的历史遗存与设计,必然是具有穿越时空的历史性价值的人类共同记忆文化,必然能够充分表现"城市文化资本"的意义和城市的总体价值。  相似文献   

20.
洛南里坊遗址区是隋唐洛阳城重要的里坊遗址分布区,通过梳理洛南里坊遗址区保护展示和开发利用的具体实践,该文阐释了保护利用采取的工作思路,探讨如何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为今后继续做好洛南里坊遗址区的保护利用及形成更多具有较高质量、较高水平的保护展示和开发利用成果提供参考。该文首先分析了洛南里坊遗址区保护展示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随后从建设公共生态空间、塑立隋唐洛阳城洛南城市格局、开展研学教育、促进服务乡村、推动文旅融合5个方面梳理了保护利用的不同实践;最后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新时代不断提升保护利用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