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08,(1):173-180
诗性是散文作品中最能牵魂摄魄的内容,它是氛围、情怀、韵味的结合体。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说,真正的散文饱含着诗意,犹如苹果饱含着汁液一样。我以为,诗性往往肇源于使作者动情的事物与神奇、微妙的心境——这是激发和酝酿诗性的触媒剂。这种诗性很奇妙,很空灵,有如薄雾轻纱,晶莹的水月,神秘的迷宫,能把作者和读者带入一种神思荡漾、意兴悠然的境地。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具有诗性,是对劳动意义的诗性挖掘,是对理性经济生活富有意义的增补.但是,如果我们对这种诗性理解片面化,就往往会有悖初衷,走到好的愿望的反面去.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的诗意建构呢?通俗地讲,就是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多一点"真实的再现",少一点"艺术的呈现",要多一点"情感的寄托",少一点"灵感的描绘",从人具有的追根溯源、敬畏真实的本性出发,在企业文化的可感性、可触性、可视化上下工夫,进而达到诗意的建构.由此,企业文化怍用于员工,一样能够达到"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让企业的疑聚力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李铭是一位新锐小说家和影视编剧,其创作在全国很有影响。他的短篇小说创作有两种主要内容:对纯净自然与人性本真的寻觅;对假恶丑的几近本能的仇视,显现出"刑天舞干戚"的战斗风姿。作品既关注人对诗意栖居的追求,又着意诗性意象的营造,以使文本包蕴十分复杂的社会内容与情感世界。他的社会批评似乎得到鲁迅的神传,甚至形成了杂文体小说样态。  相似文献   

4.
葛继国  朱卫国 《职业圈》2010,(33):18-19
企业文化具有诗性,是对劳动意义的诗性挖掘,是对理性经济生活富有意义的增补。但是,如果我们对这种诗性理解片面化,就往往会有悖初衷,走到好的愿望的反面去。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的诗意建构呢?通俗地讲,就是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孤独"在日常生活中是个被动、消极的词,从感性上讲,它是一种情感上的遗憾,但中国诗人给它注入了新的主动意义,将其转为一种内心坚守的独立人格,于是从诗性上讲,它又是一种完满的。因此,"孤独感"成就了大量的中华诗词。由诗性的完满探讨感性遗憾的原因,从语言孤独、意象孤独、意境孤独三个层面解读中华诗词中的孤独感,得出其分别主要源于汉字的构形性、情感的暗喻特点以及诗人自我信念的坚守。  相似文献   

6.
一、行政法的理性与诗性之对立 在《文化结果:各国价值、行为、制度以及组织的比较》一书中.格特·霍夫斯蒂写到。科学技术方面……西方思维方式是分析式(analytic)。而东方却是综合式(synthetic)……西方分析思维方式注重成分、东方综合式思维注重整体。”日本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曾说“到了20世纪中期。西方对真理的追求转向了整体和平稳性。科学也许得益于分析思维。但是管理和政府运作确是综合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是田园与诗意生活的代言人,是门阀士族外的寒门之士、清雅自然的隐德之士、情感世界的抱朴之士。在世风浇漓的从仕之旅中,他发现桃花源,又不断寻找着。对于他来说,世界再大,心安是家。他的诗歌及背后的故事虽历经千年,却依然扣人心弦。本文从陶渊明一生中的诸多层面,窥探其丰富的精神世界,探寻千年桃花源的"安心"之路。  相似文献   

8.
美国电影《蝴蝶君》表现了编剧黄哲伦、导演柯南伯格试图重构东方主义的愿望,但影片内化的"西方"基因,使得这一愿望大打折扣。在这种无意识的"重构"与"妥协"中,"女"主人公乾旦与间谍的身份设置变得模糊复杂;京剧、中山装等中国符号,及场景的选取或误用别有他意。实际上,影片对东方的解构,是黄哲伦不彻底的"东方"与柯南伯格想象的"东方"的杂糅。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散文诗《墓碣文》与索洛古勃的宗教神秘剧《对另一种存在的烦恼》的主旨都是用人的心灵分裂的方式,表现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探寻和此种探寻中的无量痛苦及无有穷期,陷于绝望与反抗绝望的无尽纠结。两作均呈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似的复调艺术形态。两作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另一种存在的烦恼》呈现为"外在对白"的表相,《墓碣文》有着更为坚实的"内心对白"内核;两作的结尾很不相同,前者是主人公"我"的行将就刑,后者是"我"的逃离—新生,一有耶稣情结,一是战士情怀;在索洛古勃那里,对自身有所犹疑,对外在有所怀疑;而在鲁迅那里,虽然亦不乏类似的心态,却更显舍弃就我而前行的决心。两作还显现出两位作家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与艺术关联。  相似文献   

10.
戏曲是一种以戏剧冲突为叙事基础、以情感传递为主要诉求的"剧诗"艺术。戏曲是具有典型"虚拟化"艺术特征的综合艺术之一,同时也拥有最具诗意和象征意义的造型语言。因此,戏曲的语言和音乐元素在"剧"的叙事功能之上,还要强调"诗"的练达、抒情和意境,从而成为表达人物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成为人物及人物背后剧作者直接与观众交流的代言体艺术。本文主要对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戏曲念白、唱腔、戏曲音乐等听觉语言元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诗人吉卜林在《东西方歌谣》里写到:"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东西方永不相逢,直到地老与天荒。虽然东西在两端,两个巨人面对时,不论种族与疆界,不分东方与西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东西方两位最杰出的戏剧大师生活在同个年代,又同在1616年去世,因为两人的存在,东方的遂昌与西方的斯特拉福德市从此相逢、结缘、交流,展开了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  相似文献   

12.
对儒家仕进之路的质疑,使得《红楼梦》试图借助对"女儿"纯洁的认同实现对文化危机的拯救。作为对"香草美人"文化隐喻传统的继承,"女儿"之真、纯、美在明清之际被视为"道德纯洁"和"政治干净"的象征,并因此被赋予形而上的意义。但是《红楼梦》的展开过程却宣告了此一拯救的失败。其原因可归结为:其一,宝玉的女儿崇拜论的狭隘;其二,宝玉对女儿气质的偏至认同。因之,"女儿"的终将长大与"诗性"的终将逝去,最终导致了整个诗性家园的毁灭。故而《红楼梦》既展示了对"女儿"救世理想的憧憬,又亲自进行了拆解。所以籍此,《红楼梦》不仅将晚明以降对"女儿"、"情"的讨论推向更深更远处,同时亦对文人在当时语境中的自我价值选择困境做出了一个批判性的、寓言性的表述。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小说语言突出的特点是"淡",这种"淡",不是庸俗平淡,而是作家高远的人生境界与艺术上的炉火纯青相结合的产物,包含着浓郁的韵味.它是一种本然的真实,诗意的绚美,深蕴的含蓄,内在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轴心时代"源于西方哲学家对哲学文化的研究,是一种理论假设概念,主要是用来说明在公元前6至公元前4世纪这一时期的哲学发展现象: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存在某些相似之处,或是在这一阶段他们共同发生了某些相同事件。对于"轴心时代"的概念,东方哲学家和西方哲学家存在一定的分歧,因此,本文简单介绍了轴心时代的概念,阐述了中国哲学的诞生和发展过程及其对后来各个时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自传电影《现实之舞》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展现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在智利小镇托科皮亚度过的童年时光。除了影片被以往研究所忽略的寻根主题,《现实之舞》在其叙事构成上亦贯彻着导演向精神领域探索的实验性表达。通过与影片同名回忆录的互文性研究,可以发现佐杜洛夫斯基关注到回忆的次加工问题,其电影叙事构成是包裹在内意识时间视域下对个人、国家与民族历史的诗性追忆与补完。其最终目的是建立一种历史的诗性叙事表达。  相似文献   

16.
"网红经济"现象是伴随着大批"网红"活跃于网络世界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联合,充斥着张扬的个性及强烈的反传统表现欲的"网红"诞生,并逐步形成自身发展的文化景观。探寻"网红经济"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互联网世界的传播力,明晰其对明星文化、服饰文化、消费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能够有效关涉新经济形态在互联网经济中的文化衍生功能和行业文化潜力。  相似文献   

17.
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认为,在全球化的趋势中,构成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四个领域中,"食"最能抵制全球化的影响。在中国,情况尤为如此。在衣着、居住条件和出行工具方面,中西方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中国人也穿牛仔裤、T恤衫,也住公寓或别墅,出门有小汽车、高速铁路和飞机。但只有在"吃"这个领域,人们还保留着传统的饮食习惯。或许稍微有些现代化的变革,但毕竟与西方烹饪相比,仍有着鲜明的东方特色。白乐桑认为,饮食与一个民族的文化联系紧密,西方人可以凭借着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探寻中国美食,也可因中国菜而对中国文化发生兴趣。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阐述文化符号的基本分类以及在休闲空间中的作用,从而探寻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即将设计元素转化为文化符号,这样有助于做出真正有文化品位的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19.
正穷游是生活,是学习,更能激励人勇敢前行。去远方,向往诗意,感受善意如今,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那就是穷游——"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看最好的风景"。穷游正逐渐演变成一种颇为流行的旅行亚文化。在最具活力的网络互动平台——百度贴吧上就聚集了数以百万计的穷游吧友,他们每天分享交流着穷游的经历和感悟,诠释着在路上的精彩青春。  相似文献   

20.
<正>"文化"和"文明"的概念都是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文化"和"文明"是两个相关的概念,尽管人们都承认这一点,但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至今也未有一致的意见。对"文化"一词的定义古今中外有百余种,英语中的Culture原意包含:耕种、居住、练习、注意、敬神,被用来隐喻人类的某种才干和能力,主要指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到古希腊、罗马时代,这个词的含义转变为改造、完善人的内在世界、使人具有理想公民素质的过程。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把文化一词引申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