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鲸》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借助水手伊希梅尔的角度来讲述"裴廓德"号上全体船员对白鲸的追赶,以及最后的悲剧命运。本文主要对小说《白鲸》中的人物心理进行简要分析,并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结构理论指出人物具有的心理特征,进而让社会和人们避免形成相同的个性心理。  相似文献   

2.
解读《白鲸》的生态伦理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思想是关于自然与人伦理关系的思想。在生态伦理的视阈下,笔者重新审视麦尔维尔的长篇小说《白鲸》中亚哈的海上捕鲸和以实玛利的身心成长的内涵:一方面热衷于享受征服自然、捕杀鲸鱼的生命快感;另一方面又质疑工业文明的生态破坏性,向往回归自然。这两方面的矛盾构成了麦尔维尔在生态伦理问题上的思想冲突和内心困惑,也赋予了文本一种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3.
《巴比特》是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的代表作,小说通过对房地产商人巴比特的刻画,形象生动地向大众展示了20年代美国的消费主义文化特征。从消费伦理视角看,小说中人与社会之间是占有式的消费方式,人与人之间是利益扭曲的,自我个性也面临着消失的状态。这对探究美国商业的发展、美国人的文化精神,甚至我国当代社会的消费伦理构建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拉康的语言心理分析理论,从揭示《白鲸》的两个主体意象———船长亚哈以及白鲸莫比.迪克和拉康思想论述的两个主要概念———自我和他者之间的类比性入手,指出小说《白鲸》悲婉地道出了以“想象性模式”为表征的母系社会和以“象征态秩序”为表征的父系社会之间的尖锐对抗;并试图通过对自柏拉图以来就牢固树立于西方人头脑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及逻各斯中心主义意识形态的颠覆,揭示如何更好地实现人类生命的真正意义方面给我们的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滕瑶 《英语广场》2020,(26):19-22
《白鲸》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在1851年发表的一篇海洋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亚哈船长为了追逐并杀死白鲸莫比·迪克,最终与白鲸同归于尽。这一矛盾冲突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对抗,而“人与自然,谁为胜者”一直都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的生态意识开始觉醒,生态批评理论由此出现。本文试图运用生态批评理论解读《白鲸》中的基本情节和矛盾冲突,以期挖掘作品的潜在意义,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海洋"母题是历代作家执著追求的对象."海洋"的形象与各个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联系."海洋"体现着不同时代鲜明的时代特征,"海洋"的演变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缩影.在西方海洋文学作品中,尤以英美的海洋小说成就突出,本文以<白鲸>为例对海洋小说的成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熊》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通过叙述主人公艾萨克自十岁起每年在密西西比的大森林狩猎大熊“老班”的故事,揭示其在与自然亲密接触过程中的精神成长。根据成长小说的叙事结构特征和叙事要素,从生态伦理视角着重分析小说的成长叙事,通过艾萨克神往自然—接触自然—回归自然的成长过程,阐释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白鲸》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之前的研究多围绕小说主题、意象等展开,却大都忽略了小说中蕴含的个人与共同体间的关系。小说中,亚哈船长代表着极端的个人主义,其他船员在长期劳作中形成了和谐友爱的共同体。为了杀死白鲸复仇,亚哈置全体船员的利益于不顾,最终导致船毁人亡,只有以实玛利侥幸生还。小说揭示了个人与共同体的尖锐对立,在批判极端个人主义的同时,倡导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10.
莫言小说《蛙》在故事题材上的拓荒性开掘和叙述形式上的复古式实验,都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而是蕴含着深广的叙事伦理内涵。小说通过姑姑历时性的身份变更和其他人物共时性的关系结构所呈现出来的故事伦理,远远超越了单纯生育政治的探讨,而具有了关怀整体存在及其道德困境的哲学高度。在叙述伦理上则通过书信体叙事和在小说中揉进戏剧的跨文体方式,巧妙表达出了罪感、忏悔及其救赎的内在关系,表现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当代中国伦理问题复杂性的深刻体认和对现代性伦理困境及其救赎可能的独到思考。  相似文献   

11.
含混是《白鲸》永葆魅力的主要原因。所谓含混,即作者有意识地使文本具有不确定性和迷惑性。从构成上看,梅尔维尔在意义标志和主题设置上均采用了多重选择式手法,从而使文本具有开放性。《白鲸》含混的根源是梅尔维尔伦理思想的复杂性甚至矛盾性。含混也是一种审美效果和写作方式,是梅尔维尔对文学传统有意识地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黑色浪漫主义特性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麦尔维尔所创作的《白鲸》的重要特征。文章从亚哈的个人悲剧、死亡情节以及主题上的善恶冲突等分析了黑色浪漫主义的独特特性是如何在《白鲸》中体现的,表现了生与死,罪恶与黑暗等关于人性、命运、道德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3.
罗一丽 《考试周刊》2014,(10):19-19
《白鲸》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的经典小说之一。这部小说蕴含许多象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船长亚哈、白鲸莫比狄克和捕鲸船裴廓德号的象征意义,旨在让读者对《白鲸》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含混是<白鲸>永葆魅力的主要原因.所谓含混,即作者有意识地使文本具有不确定性和迷惑性.从构成上看,梅尔维尔在意义标志和主题设置上均采用了多重选择式手法,从而使文本具有开放性.<白鲸>含混的根源是梅尔维尔伦理思想的复杂性甚至矛盾性.含混也是一种审美效果和写作方式,是梅尔维尔对文学传统有意识地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马庆霞 《文教资料》2007,(21):90-91
尽管赫尔曼·麦尔维尔在他生活的年代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但是20世纪的"麦尔维尔复兴"却重新发现并确立了麦尔维尔在美国文坛上的重要地位。通过探讨麦尔维尔的人生、小说《白鲸》的主人翁亚哈的悲剧性命运和这一小说的主题,可以看出麦尔维尔的悲剧倾向及其对《白鲸》创作的影响,读者对此有个全新的认识的同时也必将对西方现代文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思。  相似文献   

16.
白延平 《安顺学院学报》2009,11(3):29-30,37
黑色浪漫主义特性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麦尔维尔所创作的《白鲸》的重要特征。文章从亚哈的个人悲剧、死亡情节以及主题上的善恶冲突等分析了黑色浪漫主义的独特特性是如何在《白鲸》中体现的,表现了生与死,罪恶与黑暗等关于人性、命运、道德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7.
从三方面系统介绍白鲸的叙事者:叙事者以实玛利与参与者以实玛利的联系;叙事者以实玛利的不可靠性;叙事者在小说中可感知度的变化。进而揭示,麦尔维尔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一方面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人物,讲述故事;同时游离于情节之外,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插入大量看似“偏离”的材料,从而成就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伟大杰作。  相似文献   

18.
章通过对《聊斋志异》中的贤德类女性形象及悍妒类女性形象塑造的分析发现:明清之交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使蒲松龄在女性形象上传达出了一定的新气息,但根深蒂固的儒家伦理思想使他对女性的塑造更多地趋于传统的美德与品行。清初思想界经世致用的观念影响使他笔下的女性富有理性、实在的精神,由此构成了《聊斋》的伦理化视角。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学术界虽然对《白鲸》中小说人物所特有的深厚内涵与复杂的象征义进行了深入研究,但遗憾的是,其在人物塑造上的特点却始终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而本文则正是通过以E.M.福斯特提出的著名人物分析方法为参照体系对这部作品在人物塑造上的整体特点展开分析。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为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白鲸》中小说人物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白鲸》和《老人与海》同为美国文学的名著,在外在的形式和故事情节上具有很高的形似度。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两书在人物性格塑造、文学流派以及时代背景和作品主旨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