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影视媒体兴起的背景下,许多文学作品相继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如剧版《使女的故事》便是文学与影视间互文对话的例证。但近年来,文学作品改编成的影视作品却出现了偏离原著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对原著《使女的故事》及其续作以及剧版《使女的故事》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为文学与影视间的互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杜穆里埃著名的作品《蝴蝶梦》,采用女性哥特式的表达方式,揭示人性之间的阴暗和诙谐,同时又表现出女性的压抑和绝望。虽然在著作中女性角色的压抑和绝望十分明显,但其更想表达在当时男权主义的压迫下,对幸福的由衷渴望。这部书以女性哥特主义的方式描述故事人物,对女性心理特征的描写十分到位、细腻,表达了作者的心声,揭示了在男性压迫下女性的抗争。本文主要阐述女性哥特主义,诠释哥特式情景思维和女性自我身份的寻找。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杰出作品,被誉为文言小说的最高峰,描绘了许多故事,其中异类与书生的婚恋故事备受欢迎。异类不仅貌美,性格也极具魅力。她们大胆自由地追求爱情,拼命与封建制度抗争。可以说,异类婚中的异类是书生理想的女性。书生才华横溢且恪守孝、悌、仁、义、礼等儒家思想信念。不过,也有部分书生在婚恋上朝三暮四,放任情欲,少廉寡耻。  相似文献   

4.
电影《隐藏人物》和《相助》以温和的方式探讨了美国的种族隔离问题,刻画了坚强的黑人女性从隐忍到反抗、从弱小到强大的成长过程,展现了抗争中的女性光辉。本文将应用社会心理修辞学理论,总结和分析《相助》和《隐藏人物》中黑人女性的话语修辞特点,探讨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社会道德观念以及文化认知及其对黑人女性话语建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影片中黑人女性的话语拥有温柔、顺从和幽默的修辞特点,这些修辞特点与当时的社会心理因素相切合,符合“适切”的原则。同时,论证了社会心理因素制约着修辞个体的修辞行为,约束着他们的言谈举止,对如何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女性哥特小说有其独有的意识形态和审美特点。本文在女性哥特视域下解读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女性人物"映映",揭示女性在父权制和种族主义的文化夹缝挤压下导致的压抑、隐忍、沉默、失语等消极情绪体验,进而了解映映这个典型的华裔女性从最初的压抑与隐忍到沉默失语的活人"幽灵",至最终的"林间守候"这种哥特式的抗争,完成了她震撼人心的自我主体身份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论巧女故事的妇女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导论 什么是巧女故事?在《略论巧女故事》中,屈育德先生曾加以初步界定,她说:“在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宝库中,有一类传统的民间故事专门表现女主人公的过人才智,许多看来无法解决的难题,一到她们手里顿时迎刃而解,人们因此把这类故事称为‘巧女故事’。”屈先生的界定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巧女故事为传统民间故事;其二:女主人公以过人才智解决难题。刘守华先生在《故事学纲要》中对巧女故事的界定也没有超出“以才智解难题”的范围,他说:“……在生活故事里,却有一类作品,以女性的才智解开种种难题,克服重重人世艰险,构成精巧动人的故事,在各族人民口头传诵不绝。这就是巧女故事。”纵观巧女故事,“以才智解难题”的确构拟成该故事大部,但如此界定似嫌过窄,因为另有一部分巧女故事,以单纯歌颂巧女才智为特征;更有一部分巧女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变异,“难题的释解”,凭的是“智”与“勇”结合,“智”与“勤”结合,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所以,对巧女故事的范围似可界定为:致力于表现女性才智的传统生活故事。这里“才智”涵盖两种意义,第一种是指“诗才、文才、口才?,用来描述女性的文学才能;第二种是指“智慧、能力”,用来描述女性的智力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习云利 《职业圈》2013,(3):23-23
一、女性在劳动关系中的低位女性地位的提高。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对女性劳动权益的保护.是提高妇女地位的有效手段。加强对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不仅关乎女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对女职工实行特殊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女职工的权益在法律上有了保障。然而.由于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有关法规尚不健全,  相似文献   

8.
《兰亭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晋文人的山水自然观。自然山水被当作“道”的外在表现和体悟“道”的工具 ,被当作精神寄托之所在和隐逸的终极归宿 ,被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浓缩了中国文人自然观的阶段性演进过程 ;而《兰亭诗》作为这种山水自然观影响下的产物 ,越来越多地把山水作为诗歌表现的主体 ,从而展示了东晋诗歌从玄言诗向山水诗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正一、需要积极讲述中国的故事现在国际上对中国的各种关心、兴趣、猜测和疑问并存,中国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讲述中国的故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要迅速习惯面对世界讲述自己的观点、立场。不论我们自己是真正的清醒和谦虚,还是习惯于韬光养晦与低调行事,在今天的世界,人们总是把中国当作世界老二来看,把中国的话当作世界老二的话来听。英国学  相似文献   

10.
刘希 《文化学刊》2011,(6):136-138
作家董立勃的"西部传奇"《白豆》和《白麦》展示了西部垦荒背景下女性的婚恋悲剧和人性美丽,并表达了对权力体制中人性走向的深刻反思。女主人公经历了被权力支配和束缚后,在生活的磨难中因秉持最基本的人的尊严而渐对权力怀疑,抗争和疏离,从而在那种宏大的政治语境中真正作为一个个人有了自我之觉醒。作家所颂扬的那种"人性美"与其说是女性意识,不如说是在漠视个人权利的"革命"时代语境中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对作为人的基本处事原则的正直感的秉持和对权力本身的冲决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
刘利音 《职业圈》2007,(14):107-108
费·韦尔登是一位专写女性题材作品的英国作家.在其短篇小说集《坏女人》(Wicked Women)中,韦尔登细致的把握了当代女性的心理、生活和情感,描述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活状态.社会风气和经济萧条的冲击,家庭和事业的两副重担使女性心力交瘁,没有余力为自己的婚姻进行抗争.这些女性迷惘于以牺牲幸福为代价换来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中.韦尔登以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把不同时代女性的生活状况展现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她的作品忠实地记录了20世纪英国妇女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以一个外来农民工在上海征地拆迁中与本地人的抗争事件为个案,分析研究个体性草根抗争行动过程及其成功达到目的的作用机理,旨在讨论个体性抗争行动获得成功并发挥社会意义的时空条件,并相应指出了个体性抗争政治对城市基层治理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对既往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研究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塑造的美狄亚这一女性形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她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觉醒的女性形象。她的被弃意味着在社会与文化双重压迫下,女性面临着生存的困境。她的复仇意味着在困境中她不是委曲求全,而是奋起抗争,从而实现了对现存社会与文化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14.
刘利音 《职业圈》2007,(7X):07-108
费·韦尔登是一位专写女性题材作品的英国作家。在其短篇小说集《坏女人》(Wicked Women)中,韦尔登细致的把握了当代女性的心理、生活和情感,描述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活状态。社会风气和经济萧条的冲击,家庭和事业的两副重担使女性心力交瘁,没有余力为自己的婚姻进行抗争。这些女性迷惘于以牺牲幸福为代价换来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中。韦尔登以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把不同时代女性的生活状况展现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她的作品忠实地记录了20世纪英国妇女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5.
作家阿娜尔古丽在《生态文化》上连载的《守林世家》被漓江出版社改名为《压寨夫人》,在全国各地上市了,看到这样的精华作品在市面上出现,由衷地高兴。《压寨夫人》主要讲述山寨里几个女子为守护山林保家卫国不断抗争的故事。债主高根生娶了许贞香做压寨夫人,后被日军抓走,汉奸周同逼迫妹妹飞絮委身以嫁,最后飞絮抱汉奸丈夫堕崖,但未死。高根生失踪后加入共产党,贞香从此带着一群山林女子固守家园。后丫鬟叶儿沦为妓女做了特务,开始了与特务之间的较量与斗争,并在最后死于国民党女特务手下。  相似文献   

16.
沙湖里的鱼     
正我的第二个故乡,是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的潮海乡。早年间,科尔沁沙地里的生态环境非常恶劣,生存条件极差,沙尘暴往往搅得乡亲们无法正常生活。然而,在我的记忆中,似乎乡亲们一直都在努力地对沙地进行着顽强的生态治理,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与沙尘暴的坚决抗争。现在,经过乡亲们坚持不懈的多年抗争和生态治理,科尔沁沙地的生态环境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原先被风把沙抄走的沙洼地带,在层层林草植被的护卫  相似文献   

17.
杨近水 《文化学刊》2013,(4):91-100
“盲人摸象”故事的流传情况按照主要载体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三国到唐代为前期,以佛经文献为主要载体,佛教的译经工作对故事发展流变有着重要的影响。由宋到清为后期,佛经载体退居从属地位,禅宗文献和文史文献成为两类具有重要意义的载体。禅宗文献的文化二重性对故事的世俗化起到了关键的过渡作用;文史文献中,“摸象”故事在应用文体和内容上表现出广泛的适应性,显示出佛教故事流变过程中本土化、世俗化的发展脉络。除了佛教的译经工作和禅宗的文化二元性,民间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中印文化差异以及主要传播载体的变化都对“盲人摸象”故事的流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未经批判的生命是无价值的。” ——苏格拉底 新时期之初,女性文学最早从追寻理想爱情之命题崛起,很快,转向对女性作为社会人自我价值的寻求。作为披荆斩棘的先驱者,张洁们在“女人不是月亮”这一抗争性的命题内完成了昔日的辉煌;继之,年轻的刘西鸿则以崭新的特区女性风貌,亮出了“女人也是太阳”的自豪,她们以新时代女性的潇洒风采,完成了几代妇女为之奋斗的理性超越,使张洁们求索的沉重找到了炼狱的出口。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检索《纽约时报》从1930年到2015年的86年间对《西游记》故事的报道,以传播学理论为视角,从报道数量、传播者身份、传播内容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再现该世界主流媒体在西游故事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该媒体在传播内容上从侧重译本的评介、猴王在异国文学中的变异,到猴王故事其它艺术形式再现的过程,为美国受众提供了对西游故事的不同认知方式。考察猴王故事在《纽约时报》不同时期报道内容的差异,为中国经典文学外传和域外的接受提供了一定的参照价值,客观上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故事新编》是鲁迅唯一的一部历史小说集,在《故事新编》的序言中鲁迅曾提到,这本集子从初写到最终编辑成册,足足有十三年。这里且不谈论这本集子所包含的文学理论和文学价值,单从这本集子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出发,找寻鲁迅在此期间所流露的对女性权利和意识的看法,对比分析鲁迅笔下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特征,并通过这些描写总结鲁迅日渐成熟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