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刘训毅的哥哥叫刘训刚,训刚从小学习京胡。为了给哥哥找个陪练,六岁的训毅在父母的要求下,开始练习弹月琴。从此,兄妹二人一把京胡、一把月琴,每天练功不辍,共同提高。1988年,恰逢天津艺术学校京剧班招生。哥哥训刚势在必得,妹妹训毅作为陪练也要求到考场试试身手。没料想,考官老师对这位聪明伶俐、可爱机灵的小姑娘非常喜欢,都认为她在音乐上极有天赋,将来必定会有一番成就。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编写《天津方言词典》的过程中,在对一些词语的词源和构词理据进行寻根溯源的分析时发现:相当数量的天津方言语汇源于隐语行话,是江湖文化在天津方言中的典型反映,是江湖文化与码头文化的合流。天津方言中的隐语行话主要来源于梨园、青楼、江湖诸行和犯罪集团。对隐语行话词义的演变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隐语行话丰富了方言语汇,隐语行话盛行与天津城市文化及方言特点互为表里,加强对隐语行话的研究,也是方言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国与西方的戏曲、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文化习俗做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中国文化重天人合一、戏曲和音乐艺术等蕴含和谐之美的艺术精神与民族审美特征;西方文化重天人相分及其戏曲和音乐重视听愉悦与刺激效果的写实之美,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文献学、民俗学等学科价值,而且开了德国学者研究与传播中国戏曲音乐等艺术“中学西传”的先河。本文从艺术学和中西艺术史的跨文化视域出发,运用比较研究和文献解读等方法对卫礼贤《中国心灵》中记载的中国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文化进行考释,阐发卫礼贤传播与研究中国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韩华 《文化学刊》2011,(3):151-155
民俗语汇为语词中国民俗形态、民俗意象或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掌录》一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民俗语汇训诂材料,这些词语保留了中国古代生动的民俗风貌及文化。论文将以《掌录》中的民俗语汇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并结合民俗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传统语文学、田野民俗材料的收集作业、民俗语汇的动态发展三个角度来对《掌录》的民俗语汇训诂考证加以分析,从而探寻此书在民俗语汇研究方面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殿典 《文化学刊》2008,(5):166-173
《里语征实》是一部流行于民间的以俗语为辑录对象的准辞书,它为我们今天的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线索。以《里语征实》所收录的民俗语汇为语料,运用民俗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将其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研究本书语汇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利于从多个角度对本书的民俗语汇进行分析,展示本书民俗语汇的独特风貌及其与民俗文化的血肉联系,且对发掘隐藏在民俗语汇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地方文化心理等方面的要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元化先生的京剧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关于京剧与传统文化答问》、《论样板戏》两篇论文,以及就京剧散文集《清园谈戏录》,表明了他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备受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苏州主题论坛6月12日至13日在太湖之滨盛大举行,论坛吸引了近800名中外嘉宾到会,近90家中外媒体聚焦。本次主题论坛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2010年上海世博会执委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论坛以"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为主题,探讨城市更新环境下文化传承的意义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交流各方在城市更新中文化传承的经验、教训。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弗朗切斯科·班德林,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知名学者葛剑雄等嘉宾参与了演讲和讨论。《中国名城》记者采访了本次论坛,现摘登部分中外嘉宾的发言,以飨读者(除特别注明外,文中标题为嘉宾原演讲题目)。  相似文献   

8.
于琴 《文化学刊》2011,(3):144-150
民俗语汇是指各种反映民俗事项或涵化民俗要素的语汇,它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工具,也是考察民间文化最生动、最活跃的语料实证。《秕言》作为明代一部俗语辞书,辑录了大量的民俗语汇,对《秕言》中所收录的民俗语汇分类研究,旨在梳理和揭示其蕴藏的丰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栗子 《文化交流》2017,(7):71-73
正你有没有听过每隔五分钟就一次高潮,时而爆笑时而唏嘘、持续整整两个多小时的演讲?这就是4月16日下午,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的刘墉2017大型公益演讲《不疯魔,不成活——我困顿中对文学和艺术的领悟》。"很多人以为我做过很多演讲,其实错了。"刘墉说,"这是我今年的第一场。我再过一年多,就70岁了,真不知道还能够做几场这样的演讲。"  相似文献   

10.
宋洋 《文化学刊》2011,(6):35-39
中国音乐文化是由各个不同的区域音乐文化组成的,对区域音乐文化进行梳理不仅能够彰显这一区域的音乐特色、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推进这一区域音乐事业的发展,对当下和未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本文以音乐社会学为视角,以辽宁区域内的音乐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辽宁区域音乐文化的发展特点,深度关注辽宁区域音乐作品的演变历程,从而更好地为辽宁区域音乐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辽宁省“十一五”文化工程《辽宁文化通史》的编写,重点论述了《辽宁文化通史》秦汉卷的内容结构、地域特色、文化思维、遗存表述、民俗内涵和“汉郡文化”定位等理论思考。从多元文化的认知角度,简释了《辽宁文化通史》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双重遗产”功能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秕言》是明代的一部俗语辞书,其中辑录了大量的民俗语汇。这些质朴的民俗语汇生动再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了解先人生活的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本文对《秕言》中民俗语汇的编纂特征进行了分类研究,旨在让这部明代学术笔记更好地进入大家视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正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刘月宁在2016年3月7日《中国艺术报》刊发的《加大对中国音乐文化国际传播新模式的支持力度》一文中认为:融合中外,和而不同。在传播音乐内容方面,要选择真实反映历史与当代中国人生活的优秀经典作品,特别是那些既充分融合吸收优秀的外国文化,又坚守保存中国核心的文化和精神内涵的作品,做到"融合中外,和而不同",方能真正用中国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例  相似文献   

15.
钮骠 《文化交流》2013,(9):38-40
前不久,央视播出了8集电视纪录片《京剧》,向广大观众展现和解读京剧艺术。我作为一个从1948年开始学演京剧、至今已有65年的京剧人,当然倍加关注,殷切期待。认真地看了首播之后,心情是欣喜的。喜的是,央视以京剧为表现对象,精心拍摄出这样一部大型纪录片,这种做法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并且将这宗国粹艺术向世界推介,其意义重大。中国  相似文献   

16.
关嘉禄 《文化学刊》2011,(1):183-185
秋月扬辉,丹桂飘香。2010年9月19日上午,由国家京剧院、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中国戏曲音乐学会联合主办的"纪念京胡大师费文治诞辰97周年研讨会"暨《费文治京胡伴奏琴谱集》首发仪式在国家京剧院畅和园实验剧场隆重举行。作为一个京剧爱好者,又是费玉明的结拜兄弟,  相似文献   

17.
《增订雅俗稽言》是一部"稽考与诠释常言俗语"的辞书,该辞典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五花八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俗语辞书。"尽管编纂《四库全书》的馆臣们对此书颇有微辞",但该书的应用参考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增订雅俗稽言》中包含了大量的民俗语汇、谚语、俗语,这些俗语对古代民俗风情的研究有重要价值。本文试从《增订雅俗稽言》作者、其书、民俗语汇分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简要地对《增订雅俗稽言》中民俗语汇进行分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沙舟 《文化交流》2015,(2):36-39
2014年12月18日,"东方文化论坛·杭州与新丝路"学术研讨会在杭州西子湖畔开启。来自国内外丝绸文化、丝绸之路和丝绸经贸界的专家和精英们纷纷就"丝绸文化与人类文明""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府’杭州与新丝路建设"等话题,发表演讲,阐述观点,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学术心得。这次研讨会是由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和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跨界"活动,融学术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0月至1993年2月,我应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邀请,在那里讲了一个学期的课。他们要我开三门课。一是“中国诗歌史”,由于时间太短,我刚讲完唐诗,学期便结束了;二是“京剧研究”,除简单介绍中国戏曲与京剧本身的发展史外,主要对京剧表演艺术以及所谓“梅兰芳艺术体系”做了一些分析,让西方学生大体了解我国京剧艺术的特点究竟是什么;三是“近代文学作家研究”,我讲了黄遵宪和林纾这两位代表人物,并对他们的学术和创作的重大成就和历史地位做了新的评价,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0.
王新心 《文化学刊》2008,(5):126-130
大型舞蹈诗画《满风神韵》的创作激情来源于丰厚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满族文化在舞蹈、服饰、音乐和生活形态及宗教上的独特性为创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满风神韵》以满族文化的精髓为原点以满族文化在今天新的发展为创作起点,用多元的艺术手段实现舞台视觉、听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