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了词典中的多模态释义对不同学习水平的英语二语词汇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各阶段的被试而言:(1)多模态释义下的词汇理解和产出成绩均显著优于文字单模态释义下的成绩;(2)就不同词类而言,多模态释义下的抽象词和具体词学习成绩均显著好于文字单模态释义下的词语学习成绩。但相比之下,具体词的理解和产出程度要好于抽象词;(3)大多数被试认同多模态释义在英语词汇学习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其中“短视频+动图+音频”的模态组合形式受到了多数被试的喜爱。以上结果证实,在词典中设置纳入多模态释义有助于提高被试词汇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俊丽 《海外英语》2012,(11):18-19
多模态化值日报告作为二语写作的新模式,集合了口语和写作的特点,为二语习得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语言输出模式。通过采用多模态化值日报告这种口语和电子写作相结合的模式,探索教师反馈对二语习得者写作素养、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世界制造业大会为调研对象,采取语言景观的综合性研究方法,通过语言层面和象征层面对语言选择、语符转换、标牌类属、多模态特征等4个维度剖析了该区域的多模态语言景观实态.研究发现:该区域主要以双语标牌为主;私人标牌和官方标牌从功能、数量、多模态形态等方面差异明显;汉语占有绝对优势,这些特点充分体现出语言景观中的权势关系原则和突显自我原则.为了树立良好的区域形象,彰显国际化特色,针对语言景观中存在的译写不规范、多语缺失等问题,提出需要完善和规整合肥市的语言景观建议,以期为安徽省"三个强省"的战略规划提供和谐的语言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考察非熟练汉-英双语者动词产出过程的重复启动效应。研究采用重复启动范式,以60个汉、英对等翻译名词为实验材料。31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产出由呈现的名词刺激联想到的相关动词。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已学名词刺激引发的动词产出平均反应时显著短于其未学名词刺激,表明动词产出过程中存在重复启动效应;2)被试一语汉语动词产出的反应时和重复启动效应均显著小于其二语英语动词产出,这表明语言熟练程度影响非熟练汉-英双语者动词产出过程的重复启动效应。研究结果支持迁移适当加工观和修正等级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选取30名6~7岁汉语孤独症儿童与30名普通儿童作为被试,探讨学龄前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口头叙事语篇中的会话修正行为.结果发现:在会话交际中,孤独症儿童产出的指称歧义显著多于普通儿童;针对各种会话阻碍,孤独症儿童较少启动自我修正,对他人的修正引导倾向于使用添加或转移话题策略,且协同多模态资源来实现交际目的的能力相对...  相似文献   

6.
多模态隐喻是多模态化时代的产物,多模态隐喻研究日渐兴起。本研究基于多模态隐喻的概念和优势,对一则动漫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分析,力图回答两个问题:(1)这则广告中存在哪些多模态隐喻?(2)这些多模态隐喻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模态呈现的?研究发现,广告中的图像模态,语言模态和声音模态协同作用来完成多模态的呈现,由此实现更好地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7.
结合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的三大元功能理论,发现目前一些高校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模式仍然沿用的传统单模态教学模式,即强调以书本为主的口语教学法存在诸多不足,忽视人际功能的激发。通过运用多模态口语教学模式,并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后,笔者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动态语篇的分析能力,协调发展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平衡发展,很好地把握了动态语篇中人际功能的"收"和"放"。这一模式寄希望有助于高校非英语专业多模态口语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任务复杂度是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30名初中级汉语二语者为研究对象,以两项不同推理需求的口语任务作为测试材料,考察任务复杂度对口语产出语言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复杂度任务在词汇多样度的两个指标(形符数、类符数)、词汇难度和句法复杂度上明显著高于低复杂度任务,但在词汇准确度、语法准确度和语言流利度上显著低于低复杂度任务。研究结论支持“有限注意力假说”和“言语产出模型”,部分支持“认知假说”。  相似文献   

9.
多模态语篇分析中,语言符号的三大元功能和图像符号的视觉语法被广泛应用,听觉语法研究涉及较少。在多模态视域下,文章分别从交际、认知、语言元功能三个视角对音乐的交际功能进行分析,发现音乐交际和认知过程呈现多模态化特征,同时也体现了三大元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现当代语言学界,人们把语言分为口语和书语两种形式.但是对"口语"、"书语"的含义以及语言、口语、书语三者之间的关系却未能清楚地揭示过,结果走进了一个自相矛盾的理论怪圈。如下图所示:(2)孤立地看,(1)、(2)、(3)局部似乎是合理的,但从整体、从各部分间的关系看,这简直是一团剪不断理不清的乱麻。其一,如(1)所示,逻辑上看,"口语"和"书语"是"语言"按其存在形式而划分出的两个下位概念,口语是听觉形象,以语音为表现形式,书语是视觉形象,以文字为表现形式;但如(2)所示,语言是"意义与音响形象的结合"。①这个语言只有一种形式,那就是所谓"活的语言"口语,根本不存在"语言"以外的书语。其二,人们在反传统语言学时承认有口语与书语之分.以为书语不能体现语言的实质,但谈到语言与  相似文献   

11.
杜小兰 《英语教师》2022,(13):28-31
阐述多模态语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分析多模态语篇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多模态语篇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途径和步骤。结合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3 Unit 1 Art,探究多模态语篇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认为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将视听资源和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多模态输入方式能有效将写作教学从语言应用层面,提升到创造能力引导开发层面,从本质上提高学生二语写作的思维活跃性.文章通过定性、定量研究分析输入模态对大学生二语写作内容创造的影响.研究在使用测量指标的情况下,对比分析"文本+视频"、视频、文本等三类输入模态下大学生写作内容中的创造力,发现多模态输入下的作文内容创造力在流利...  相似文献   

13.
Halliday提出的语言元功能理论不仅适用于仅含语言的单一模态语篇分析,同样适用于多模态语篇分析。音乐视频是多模态语篇的典型范例之一。通过分析音乐视频是如何通过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及语篇功能来实现其多模态意义的构建,证明了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元功能理论赏析音乐视频的可行性,同时拓展了语篇的定义,推动了多模态语篇分析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基于两个"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实验,对汉、英、日三语者的三语词汇提取机制进行了考察。实验1要求二语、三语均非熟练的被试在学习阶段使用日语(三语)完成图片命名任务,在测验阶段完成英语单词(二语)的真非词判断任务。实验结果没有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说明被试在三语产生过程中对二语词汇层面进行了抑制加工。实验2要求二语非熟练、三语熟练的被试完成与实验1相同的任务,结果出现了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说明被试在三语产生过程中没有对二语词汇层面进行抑制加工。综合两种实验结果可知,二语非熟练三语者的三语词汇提取机制符合特定语言提取阈限假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187篇国际权威期刊中有关多模态语言教学的论文及共被引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 5.7.R1进行可视化研究,分析出整体趋势,基于中心值挖掘高学术影响力文献,通过关键词聚类得出核心研究领域。研究发现:国外研究整体呈波动性增长的积极态势;核心领域分别为二语习得策略、语言教学理论及方法、多模态意义构建和多模态读写能力。研究启示为理论上重视语言习得策略和人脑记忆规律;实践上重视师生技术层面培训和构建虚拟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运用Kress &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从字体与排版的意义及插图的意义两个方面对Winnie-the-Pooh中英文版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索儿童叙事语篇中多模态意义的建构及其翻译问题。研究发现:当儿童文学多模态语篇被翻译之后,其多模态元素可能发生变化,原作中的某种突出性特征在译作中可能由另一种不同的模态进行表达;译作中的插图可能同原作的插图有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译文目标读者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原作中图文共建的意义在译作中可能丧失,需要译者进行创造性的弥补。因此,儿童多模态叙事语篇的译者应有一定的视觉素养和儿童本位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17.
根据Vygotsky的心理语言学理论,母语作为一种心理工具,在交互心理层面,会以"搭脚手架"的方式帮助习得者。研究母语在二语交互性练习中对话语者二语思维的作用有重要价值。研究表明:母语的使用在二语口语产出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表现为:母语被用来理解并确认二语输入的信息;母语被用来构思口语任务的大意(把目前的题目与一些说话者长期记忆中的概念或经历相联系);学生利用母语造句;学生利用母语来进行口语表达的过程管理。这为二语教师如何客观、有效地指导学生合理应用母语解决语言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的基本认知机制,其不仅存在于语言模态中,还存在于图像、声音和色彩等多种模态中。电视公益广告为一种特殊的多模态话语,不断吸引着目标群体的注意力。本文以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理论为框架,从认知角度出发,结合公益广告的语类特点,解读央视2018春晚公益广告《中国印中国节》中的隐喻、转喻现象,以此揭示此类语篇中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的内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对两则中外可口可乐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及其符号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寻两者隐喻产生机制存在差异的原因和多模态隐喻的显著特征。结果发现:1)中外广告都存在两种基本隐喻系统,但事件结构隐喻差异较大;2)中外广告都使用了视觉和听觉模态,但是模态内部符号的侧重有所不同;3)隐喻产生机制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认知和文化的不同;4)多模态隐喻着实有不同于纯语言隐喻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对两则中外可口可乐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及其符号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寻两者隐喻产生机制存在差异的原因和多模态隐喻的显著特征。结果发现:1)中外广告都存在两种基本隐喻系统,但事件结构隐喻差异较大;2)中外广告都使用了视觉和听觉模态,但是模态内部符号的侧重有所不同;3)隐喻产生机制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认知和文化的不同;4)多模态隐喻着实有不同于纯语言隐喻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