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自整理成书以来,研究它的人归纳为赋、比、兴三种作法。其中比兴的问题较多,自古以来备受争议。在中国文学史上,很多学者对此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但往往各执己见,难成定论。通过阅读钱钟书与徐复观两位先生的《管锥编》和《中国文学精神》,从兴的"意味"、"兴"之物在何处以及对于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的看法三个方面来分析他们对于比兴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我估计《毛泽东诗词》在世界流传之广,超过了《毛泽东选集》本身。因为作为文学名著,它的欣赏价值高,群  相似文献   

3.
“只要我不倒在写字台上,3年后《红楼梦汉英大词典》就能在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了!”88岁高龄的桂廷芳老人,在3年前谈起这本500万字的辞典壮怀不已,这也是桂老的第二部红学汉英辞典。 这部《红楼梦汉英大词典》是一个浩大的语言工程,修成后为进修汉语的外国读者、华裔、华侨阅  相似文献   

4.
在陈原长达60年的出版实践中,辞书出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他或深或浅或短暂或持续接触的影响较大的辞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英华大词典》等,在当代辞书的组织规划和落实工作中,他实践着"洋为中用"的词典编纂方针;他为专科词典和语文词典作序,积累了丰厚的语言学素养。陈原以开放的眼光探索辞书编纂理论,使其社会语言学研究在方法论、重点研究对象和语言材料三个方面有所创新,从而奠定了他社会语言学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南宋著名学者吕祖谦的《吕氏家塾读诗记》,是宋代集解体《诗经》注疏的代表性著作。《读诗记》对北宋以来学者的训释成果兼收并蓄,形成兼重义理与训诂的《诗经》训释之学,并以其谨严而创新的体例影响及南宋《诗经》集解体注疏的发展,同时也保存了大量丰富的《诗经》学散佚文献,体现着宋代《诗经》学的突出成就,在《诗经》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是我国第一部汉语隐语大词典,共收录18大类376小类计9125条使用于社会各界的汉语隐语。本文分别通过扉页、版权页和序中出现的不一致现象以及隐语使用的社会群体、辞目与释语等方面,分别对该辞书的主任编辑与撰述员、隐语使用的地域等文化问题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7.
张惠言选编的《词选》连同他亲撰的序言作为具有开宗立派意义的词学改革纲领,最终催生了清代词学史上取代浙西词派统治地位的常州词派。张惠言以"比兴寄托"和"意内言外"的词学理论主张开一代风气,被后人尊为常州词派宗主的他在词学创作上也是身体力行,其《茗柯词》存词46首,自觉地继承、践行了比兴寄托的文学传统,寄寓了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底层知识分子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8.
朱志先  张霞 《文化学刊》2010,(4):157-160
梁玉绳《史记志疑》是清代研究《史记》的一部佳作,后人对其评价颇高。此书的形成大量借鉴了明代学者的汉史的研究成果,凸显了明代学人对《史记志疑》的巨大影响,全面深入的研究,梁玉绳对明人汉史学研究成果的借鉴与批判,对于进一步挖掘《史记志疑》的学术价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楚辞》的比兴手法承继了《诗经》的传统,又具备自己的特色。屈骚以美好事物作比时,善用美词。这些美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屈原及其所处时代的审美观念。比较《诗》、《骚》美词,可见两者因地域和时代差异形成的审美观的异同,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华夏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风景"第一次作为理论术语出现,本文第一次从文学角度考察了"风景"一词的衍生,从理论角度阐释了"风景"的特质与"形似"的价值,并通过比较古人与西方、现代学者对"风景"内涵的界定,说明了"风景"的古今通用价值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是英国文坛上一位深受广大读者青睐的作家。在其作品中,《人性的枷锁》无疑是享誉最高且历久不衰的佳作。这一作品也得到了我国学者青睐,刮起了风靡一时的"毛姆热"。本文将梳理我国学界对《人性的枷锁》的研究,介绍不同阶段的研究特点,呈现其在文坛乃至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美国学者舒衡哲的《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是一部从文化启蒙视野来研究"五四运动"的专著,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来临之际重释此书,是传承"五四遗产"的一种责任。本文着重从《中国启蒙运动》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术价值及局限性进行思辨性评述,以期更好地理解"五四"及中国的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13.
这篇探讨及比较性质的文章,涉及两个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是极不相同的思想与文化源流。一个是东亚文化,一个是西亚文化。有学者如苏雪林等曾用了不少功夫,特别是从比较宗教及神话等的角度,尝试证实西亚文化对商代以来中华文化的影响,包括对《天问》等楚辞的影响。但大部分学者至今仍将这论点看成是推测性的。笔者基本上也同意大部分学者们的看法,虽然笔者认为苏教授等所提出的研究成果有继续探讨下去的价值。因此,在苏教授的推测还未被证实之前,我们只得继续假设西亚文化和东亚文化基本上是两个不同的文化源流。《约伯记》显然属前者,《天问》则属后者。  相似文献   

14.
《学者视域中的治国理政》一书,体现了作者"民之所欲,常在心中;时政问题,魂牵梦萦"的特点,历尽35年心血,以治国理政为主题,潜心研究,撰成该著。该书具有信念坚定、常怀忧患、积极探索、治学严谨、博学通识五个亮点。既是一本具有现实意义的书,也是一本具有学术价值的书,值得学者尤其是党政干部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从大年初二开始在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掀起了一股"全民诗词"的热潮。这档文化类综艺节目被网友称为"电视界的一股清流"。百人团组成行走的"诗词库",王立群、康震、蒙曼和郦波四位专家点评精准独到,加上温婉知性的主持人董卿,满腹诗书的选手,一起为观众奉上了10集"诗词界的饕餮盛宴"。在点评专家、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看来,《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能引起共鸣,就是打动了中国人的一颗"诗心"。  相似文献   

16.
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词典·现任党政军领导人物卷》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介绍中国现任党政军高级领导人的词典。《现任党政军领导人物卷》1994年版是在1989年版基础上修订、增补的新版。共收录中国现任党政军高级领导人2121人,约  相似文献   

17.
《诗经》行世至屈骚诞生,时间相隔二百余年。出于外交等政治场合的需要,《诗经》一直在各诸侯国之间流播传扬。楚国乃南土大国,与中原文化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作为《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他曾担任楚怀王左徒,在内与楚王图谋国事,在外接应八方诸侯与宾客,他亦曾出使过齐国等地,自然深受《诗经》精神之影响。表现在屈骚中的"怨刺"精神与忧患意识、《诗经》体式及语言等艺术、比兴表现手法等,皆与《诗经》一脉相承。屈原是第一个受益于《诗经》精神的正式署名的中国诗人。由于屈原的努力,屈骚精神与《风》诗精神共同构成了"风骚"精神而光耀万代。唐代诗人崇尚《风》《骚》,化其精神为诗歌之养料,使诗歌呈现出风骨健朗、新鲜活泼的时代风貌,主要体现在精神闳美、性情纯美、人情贞美、语言新美、意境优美五个方面,从而构成了唐诗独特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8.
苏菁 《文化学刊》2014,(3):144-147
"妻妾败纲常,梅香完节操"是李渔《连城璧》末集的题名,其中"梅香"与"妻妾"相对,已知妻妾皆为男子之妇,那么梅香又是什么呢?《汉语大词典》和《辞海》都有"梅香"是婢女代称的解释。元杂剧中塑造了大量以"梅香"为名的丫鬟形象,梅香在这一时期已经完全成为丫鬟的代称,为何不把丫鬟叫做"菊香""兰香",而单单以"梅香"当做丫鬟的通称?  相似文献   

19.
由作曲家盘石作曲的吟诗乐舞《风流大唐乐》是用民族唱法与民族音乐伴奏,演唱李白诗词的精典之一。 李白的每首诗都饱含着真挚的感情,强烈的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他的诗篇吟诵起来也是韵味无穷,选入《风流大唐乐》的李白17首名篇是曲作家用民族交响清唱剧使其  相似文献   

20.
《汉书·艺文志》最早赋予"小说""类"的意义,并将其溯源至稗官。秦汉简牍表明稗官系具有附属性质的低级官吏,但"小说"源出稗官之说难以坐实。《汉志》所著录的"小说"大多与黄老、方术有关,战国以降兴起的黄老、方术有一部分滑向"小传统",并被归入"小说家"。《汉志》中的"小说"更多的是价值定位,其内容定位与文体定位相对模糊,且没有确据表明记事是小说家的特征所在。目录学意义的"小说"所确立的价值取向与内容取向,又为作为文体的"小说"奠定了重要基础。由于"小说"标准的不确定,《丹》《泰原有死者》《妄稽》《赤鹄之集汤之屋》等简帛文本是否是"最早的小说"引发学者争议。《丹》《泰原》与后世的志怪小说相似,然而形式与功能仍有差距。《妄稽》虽是俗赋而非小说,但为认识小说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线索。《赤鹄》与"书"类文献关系密切,"书"的叙事与战国时期涌现的叙事文本一道,反映了中国叙事传统的萌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