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文化基因论(C-DNA)、民族文化基因论(N-cDNA)学说为范本,提出非遗文化基因(ICH-cDNA)界说,选择粤港澳三地共同持有的30项代表性项目为案例,探寻能够解码粤港澳非遗文化基因(ICH-cDNA)的理论路径和实施办法,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对粤港澳三地的非遗名录制度提出改进设计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2.
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大多数缔约国相比,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在列入名录的标准方面侧重于强调传统文化实践在历史、审美、技术和科学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对于促进中华民族"大认同"的意义;而大多数缔约国的列入标准更多地体现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于非遗的定义,以及申报教科文组织两类非遗名录需满足的标准的导向,突出的是以社区为中心,尊重社区各项权利的伦理维度。从更好地履行《公约》义务和推动国内创新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当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的改进可以参照《公约》的宗旨和精神来讨论与修改列入名录的标准,在评审时充分吸取社区代表和民间社团组织的意见,并在政府主导的名录制度之外探索多样化,即多种发起方的非遗普查和非遗名录制定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成为国家战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一大批内容丰富、受众面广、装帧精美、形式多样、具有历史底蕴的非遗普及图书推向市场,成为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部分非遗普及图书出版存在着简化、去语境化、同质化、忽视持有者主体表达、与现实联系不够等问题。尊重非遗的特征与规律,遵循伦理原则,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积极弘扬非遗的当代价值,有利于促进非遗普及图书出版市场繁荣和非遗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只有少数学者开展了关于非遗档案信息与知识传播的研究.我国非遗档案工作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表明,当前我国正处于非遗档案研究的关键时期,并且当前我国对非遗档案保护与文化传承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而口述档案的研究以及数字化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从国家政策层面和社会共识层面共同探讨非遗档案工作主题演化的影响因素,提出推动我国非遗记忆的社会认知普及,加强对我国非遗的有效保护,促进非遗的精准传播,确保我国非遗的生命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视野下非遗衍生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社会的深刻变革将大众文化推至舆论浪尖,这种新型的文化产生,势必影响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文化的发展,正在大张旗鼓的改变着我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态度。在大众文化视野下非遗衍生品走向何方,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地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非遗文化话语权可体现一个国家/地区在非遗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为衡量我国区域非遗文化话语权大小,结合学者提出的指标与实践调查,总结出由3个一级指标、8项准则、15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非遗文化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TOPSIS法、变异系数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6种单一评价方法与模糊Borda组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并以我国31个省域的非遗文化话语权为评价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浙江、北京、山东、江苏、云南等地非遗文化话语权排名靠前;宁夏、海南、吉林、辽宁、黑龙江、西藏等地排名靠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促使人们进入网络视听时代,媒介融合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信息传递方式。随着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近几年文化类节目异军突起,非遗类综艺节目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遗项目和手工艺、召唤匠人回归的重要使命。因此,非遗类综艺节目要抓住网络视听时代媒介融合的机遇,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突围,改变非遗自身的传播困境,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的优势,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李婧楠 《兰台世界》2018,(12):14-18
云南白族地区是旅游胜地,其特色工艺非遗档案开发,可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从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视角,阐述白族特色工艺非遗档案开发意义,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论文认为,开发利用白族特色工艺非遗档案培养传承人才、研发新产品和发展特色产业,对推进白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术类非遗是先人创造出满足精神需求的一种载体,绘画、剪纸、雕塑等不仅具有美术性,更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发展中留下的文化象征.本文通过对美术类非遗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对美术类非遗档案的保护提出个人观点,希望为关注美术类非遗档案管理的保护策略的人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宋帅 《档案管理》2021,(6):82-83
首先从机遇和挑战两个角度入手,阐述了数字时代音乐非遗档案保护的背景;围绕保护内容缺乏完整性、保护方式缺乏多样性以及保护理念缺乏先进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数字时代音乐非遗档案保护的现存障碍;结合重视丰富档案内容、挖掘档案利用价值以及加快转变保护理念三个部分,尝试提出了数字时代音乐非遗档案保护的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中国本土化实践为背景,在区分非遗项目内外部及中间主体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各类主体在非遗建档中所扮演的"角色"或可能发挥的"功能",以期为该方面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分析目前政府非遗保护机构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利用方面的特点,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以提升非遗保护政府机构对其官微的利用水平,进而提升非遗保护成效。[方法/过程]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官微认定、指标获取和数据处理3个步骤获取并整理非遗保护政府机构官微利用的各项数据。[结果/结论] 分析得出非遗官微目前地域差异明显,重心从微博转移至微信公众号,非遗保护政府官微运营者还存在对官微渠道重视程度偏低、对官微定位不够明确、官微利用缺乏广度与深度、运营监管不够到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构建立体渠道、提升运营水平、丰富传播内容和形式、加大监管力度4个层面给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雨蒙  邱越  谢涵 《图书馆杂志》2021,(3):103-108,95
非遗名录数据开放工作是一切非遗数字化建设和管理的中心.为了解非遗名录数据开放的规范化情况,进一步考察非遗名录开放数据的质量,本文以西部六省作为案例,在数据获取和数据分析层面分别采用了网络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对非遗名录开放数据的规范性及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普查,并基于普查结果创建了多维的评价机制.研究发现,非遗名录开放数据...  相似文献   

14.
传统手工艺非遗类短视频内容创作模式主要分为日常记录类、工艺纪实类和剧情展示类三种类型。在进行短视频内容创作时,要积极运用借势营销策略,找准非遗形象锚点,强化传承人人格特征,用好平台优势,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批量复制、泛娱乐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我国户籍档案管理制度落后失效的情况,积极探寻新型政策方针,遵循科学发展的管理路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针对户籍档案管理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对策,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最佳效力。  相似文献   

16.
梁馨月  朱爱敏 《新闻世界》2023,(10):110-114
近年来,党和国家着眼于新时代新疆地区发展现实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文化润疆,文化是核心内容。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着中华文明的绵延传承,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和思想情感,大力保护和传承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推进文化润疆工程,讲好新疆故事具有重要意义。“润”是途径和方式,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非遗文化呈现出数字化传播的新形式,以短视频为载体提升新疆各族群众的文化素养,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工作的基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现有的多种分类方法存在类目设置不全,类目互斥性较差,分类层级较少等问题,为了适应非遗保护工作重心转向的实践需求,需要对现有分类体系进行完善。分类学具有较为成熟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机制,其研究对象与非遗同样具有传承性、多元性和活态性等相类似的微观特性,以及种类多样、分布广泛的宏观特征。在借鉴分类学的分类体系,结合现有的非遗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建构了多层级且具有较好可扩展性的非遗分类阶元系统,探索了非遗分类体系建构的途径和机制,丰富和扩展了非遗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8.
赵博 《档案管理》2020,(1):54-56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最具典型性意义的音乐文化表达方式,是蒙古族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活化石,基于传承人视角下开展蒙古族长调民歌非遗建档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阐释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内涵、特点及类型,梳理其建档保护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理念引领、规范化建档、科学化征集、数字化建档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那么,如何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呢?笔者曾作为燕赵都市报"守艺"栏目的编辑,认为非遗传播需要深挖内容;拓宽传播渠道,丰富呈现形式;增强互动,提升传播效果;打造IP,重视视频化呈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