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和维吾尔语"以身喻物"成语,即在汉语和维吾尔语成语中含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这些成语以人体部位或器官为喻体,或者结合其他词语共同为喻体,通过转喻或隐喻的方式形成引申意义,以表达其他事物或抽象概念。本文选取汉语和维吾尔语成语为研究对象,对汉语和维吾尔语"以身喻物"成语进行分类,分析汉语和维吾尔语中以隐喻或转喻为认知手段的"以身喻物"成语在认知的形成过程中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民间口头创作的一种体裁,俗语、谚语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其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研究俗语、谚语,人们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民族文化的知识。基于此,本文选择俄汉语中具有时间意义的俗语、谚语为对象,对其进行了尝试性地分析和研究,借以挖掘出俄汉两个民族在时间观上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3.
谚语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语言和文化精华,富含民族文化内涵。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其谚语受各自文化的影响,谚语字面上的信息意图和内在的交际意图往往大相径庭,这让谚语的翻译工作成了一项挑战。依据关联翻译理论,谚语翻译工作者首先应充分考虑谚语原文与译文读者所处的认知语境不同,既要明确谚语原文的交际意图,又要对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期望做出准确判断,目的是让译文读者以最小的认知努力得到最大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4.
植物作为生命的载体之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现植物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人们常常将植物所具有的外在形态、生长习性等特征映射到"人"这个概念域上,来喻指人的外貌、品性、行为以及某类人等。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双域映射理论为基础,从植物喻指的目标意义的角度,对汉语和维吾尔语中植物喻人的成语进行分类整理,进而比较汉语和维吾尔语植物喻人成语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为数众多的表示假设意义的虚词,以便供人们根据不同的表达需求随时选用。但这些假设义虚词因其意义较虚、过于抽象的特点,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中的一大重难点。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清楚了解其内涵,熟练掌握其用法,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将试对"如果"和"一旦"的异同之处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李叶  王霞 《文化学刊》2015,(4):196-198
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现代汉语词汇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汉语成语中有很多其他数字与数字"一"配合使用的成语,这种现象蕴含了深刻的内涵,值得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对此,本文对四字成语中含有"一"数字成语进行了探讨;其次重点探究了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旨在为更深入的了解汉语文化。  相似文献   

7.
泰国作为中国重要的经贸和战略合作伙伴,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落实重点和优先方向,在当地民众心中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意义重大。关于泰国汉语传播与民众中国形象认知相关性的研究可以促进语言传播更好地服务于在泰中国形象建设。调查研究发现,泰国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是整体向好的,学过汉语的群体中国形象认知明显优于未学过汉语的群体。语言文化是中国形象的重要名片,汉语形象亦需积极规划。泰国汉语传播直接和间接影响民众的中国形象认知,反之,中国形象也会影响汉语传播。为此,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大力传播积极的经济形象,继续弘扬优良的文化形象,改善薄弱的产品形象,善用流行文化和名人效应提升国民形象,努力实现在泰中国形象的全面提升,进一步促进汉语在泰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喻词是汉语词汇中较特殊的一类词,这类词广泛分布于汉语成语、歇后语和固定词语中,它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的产物,有的还形成了固定的文化意象并一直保留在汉语词汇中。本文从汉语的思维方式特征入手,从汉民族整体思维和直觉思维的交合对汉语的影响出发,以汉语喻词的形成基础为起始点,结合汉语辞境相融的特点,阐明汉语喻词的范畴分类,并对喻词和词语的比喻意义作一定区分,从而找出喻词中蕴含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9.
时间副词在汉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度”在现代汉语中具有时间副词的用法。该文基于前人对“一度”的研究内容,以及对虚词的研究方法,利用语料库,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分析时间副词“一度”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特征。在语义上,“一度”有时段、已然、有界、变化的特征;在句法上,“一度”多用于陈述句,用于“被”字句的数量多于“把”字句,“一度”修饰的成分表达的内容在语义上可以被否定,“一度”遵循副词共现规律;在语用上,“一度”具有书面语体色彩,常用于转折,具有主观性。通过探讨“一度”,可以看到时间副词在汉语中界定时间的用法与意义,也可以看到分析语义特征的重要性,以及时间副词在篇章中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0.
刘佳慧 《文化学刊》2009,(4):103-107
民俗语汇就是那些与具体的民俗形态或某种民俗事象密切相关的、反映民俗文化的语汇。《越谚》正是一部反映中国清代越地方言词语和谚语的著作,它以记录口头俗语为目的,对于越地方言词语、歇后语、惯用语、成语、谚语均有大量记载、,这些均为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重要语料。  相似文献   

11.
申健健 《职业圈》2008,(12):156-157
汉语成语是语言、文化的“信息块”、“活化石”,以其高度精练的语言浓缩了文化的各方面的历史。文章在概述成语文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成语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并且给出了相关成语文化旅游资源的几种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俄语谚语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经济环境和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俄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对俄汉谚语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归纳,并对俄汉谚语翻译中的形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浅议成语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成语是语言、文化的"信息块"、"活化石", 以其高度精练的语言浓缩了文化的各方面的历史.文章在概述成语文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成语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并且给出了相关成语文化旅游资源的几种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日语指示词由三项对立的"コ系列""ソ系列"及"ア系列"构成,而汉语指示词为两项对立,即由表示近称的"这"和表示远称的"那"组成。汉日指示词所属体系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日语学习者在日语指示词方面的习得。日语指示词本身的用法也非常复杂,目前我国高校所使用的日语教材仅对其"现场指示"和"文脉指示"用法有所介绍,几乎没有涉及其"观念指示"用法。  相似文献   

15.
王金霞 《职业圈》2007,(1X):71-72
初学韩国语的人不能正确理解汉语和韩国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区别与联系,常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正确区分这两种语言的第一人称代词至关重要。汉语和韩国语的第一人称代词的异同主要体现在其形态和用法上。本论文将就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浅谈汉语与韩国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霞 《职业圈》2007,(1):71-72
初学韩国语的人不能正确理解汉语和韩国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区别与联系,常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正确区分这两种语言的第一人称代词至关重要.汉语和韩国语的第一人称代词的异同主要体现在其形态和用法上.本论文将就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商务汉语文化负载词是语言词汇系统直接或间接反映中国商务活动独特文化的词、词组、习语、成语、典故等。其文化负载内涵对来自低语境文化商务汉语学习者有一定障碍,缘于高低语境文化交际信息与语言编码传递、时间支配、隐私、集体与个人主义等差异。通过探索非等值、征喻性和交际性等文化负载词特点与实例,案例分析、对比与联想、线上线下等方法,使低语境文化学习者更好习得商务汉语文化负载词,提高在中国开展商务活动交际能力,对讲好中国故事、开展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语法大致将动词分为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两类。通过对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不同动词的正确用法,也可以更好去研究关于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相关的语义问题。1978年,Perlmutter第一次提出了非宾格动词假设,将不及物动词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这一假设推动了学术界对于不及物动词的语义相关的句法现象的讨论。"王冕死了父亲"作为汉语不及物动词运用的一个极具启发意义的句子,引发了多年讨论。许多语言学家从"生成"和"糅合"等方面对该句子进行了分析。作为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具体运用,从多种角度再对这个句子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汉语不及物动词的特殊运用以及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具体语用。  相似文献   

19.
古勒扎尔是印度当代著名小说家,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推动了印度当代乌尔都语短篇小说的发展。笔者在阅读古勒扎尔两部短篇小说集的基础上挖掘他创作语言的突出特色,认为其作品中梵语词源词汇的选用使其区别于传统乌尔都语作家,印地语小说集的出版也使古勒扎尔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印度斯坦语作家。  相似文献   

20.
“得旁遮普得天下。”巴基斯坦这名名的谚语形象地道出了旁遮普省在这个国家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