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刘大的诗歌刘守安一般认为,桐城派是散文派,方苞、刘大木魁(字耕南,号海峰)、姚鼐均以文名世。其实,方氏不谙于诗,而刘氏诗歌成就却并不亚于文,只不过其诗名为文名所掩罢了。钱钟书先生指出,“桐城亦有诗派,其端自姚南菁范发之”,“桐城则姜坞,海峰皆尚是...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古典诗歌对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到如今,不考虑中国诗的影响,美国诗就不可想象。这种影响已成了美国诗自己传统的一部分。 ——W·S·默温  相似文献   

3.
李贺是中国诗歌史上公认的颜色使用和意象创作的高手,作品以奇闻名。他的诗歌辞藻瑰丽,语言丰富而新颖,同时长于描写精致的物象与意象,而对神话传说、鬼怪故事的巧妙运用和深埋心中的报国之志、忧民之情又赋予其作品宏大的气势。事实上,李贺的诗歌将精致与大气两种看似矛盾的气质恰到好处地融合于其创作之中,令精巧的意象物象背后蕴含着深沉的历史厚重感,在中国古代文学长河中留下了短暂却耀眼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性情论是何绍基的重要诗学理念,他认为诗歌风格与个人性情密不可分,诗歌自成家数也不主要是在诗歌上用力,而是先培养独特的性情,然后搬移性情于笔墨。对于这样一个明确提倡性情书写的诗人而言,他的诗歌创作很好地践行了诗学理念。何绍基一往情深且直率耿直,因此亲情诗情感深厚、直抒胸臆;他个性奇宕且旷达不羁,因此自然物象诗善写奇景异趣,奇伟壮阔;他心性高傲且执拗坚韧,因此组诗书写挑战难度,力求摆脱日常经验。目见之皆是性情,读其诗如见其人。从创作的角度具体考察何绍基诗歌的性情书写能为理解何绍基的性情诗说提供一个很好的角度,也能更好地了解何绍基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张枣作为后期朦胧诗的代表作家,其诗歌灵动又充满美感。本文以张枣诗歌作为研究切入点,对张枣诗歌的美学特质进行分析,从诗歌的修饰性、对话性和对于生命意义的探寻中研究诗作。  相似文献   

6.
杨万里的诗歌在南宋诗坛独树一帜,其诗中蕴含着浓厚的仁者情怀,这种仁者情怀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集中体现在诗人的爱国情怀及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关注,隐性的则体现在那些意趣盎然的山水诗中。特别是他的山水诗作,诗人审美主体和山水景物审美客体的物我两融,赋予了自然万物于灵性和情思,耐人寻味,能在自然万物中亲证仁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7.
作为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约翰·济慈以瑰丽奇妙的想象和华美的词句在英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仔细阅读济慈的诗歌和他的诗学观点可以发现,济慈诗歌中有着超前的现代性,因此,本文将通过比较济慈的诗学观点与现代派代表托斯·艾略特的观点来解读济慈诗歌中现代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京味文学语言是方言入文的产物,其总体风格统一但特点各异。本文重点分析老舍、邓友梅和王朔三代京味小说代表作家的京味文学语言特点,并探讨京味文学语言风格及特点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共同的语言风格是京味文学自成一体的基础,而不同的语言特点则是京味文学发展演变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成书于明代后期的广东“木鱼书”《花笺记》是一部说唱文学中的弹词作品。由于这部作品未能为广大读者所熟悉 ,文学史也很少提及 ,因此 ,文章强调了它作为粤语文学的代表在古代远涉中外文坛的影响力 ;在这基础上 ,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花笺记》表现于题材、主题和故事模式等几个方面的民间风格 ,以析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来源于风格方面的因素。这部具有较高文学性的弹词作品 ,其实构成了文学史传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学史线性叙述的方式遮蔽了文学在具体时空中存在的本真面貌,为了尽可能还原一段时间内文学的存在方式,本文以鲍照和他所代表的诗人群体在宋齐梁三代身份的变化来探讨一种文学风气变革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广泛而又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影响下,唐朝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风貌。杜甫一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奉儒”是他一生的追求。笔者拟从杜甫儒家思想主导价值观的形成、“仁民爱物”的悲天悯人情怀、忠君爱国的政治品格、孝悌友爱的人伦常情四个方面探讨儒家思想对杜甫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闲暇是主体在个人化时空中的自在性居留及其自我快适感。诗歌中的闲暇书写,即指诗人在作品中较充分地表现了这种生活状态场景和思想情感认同。闲暇对士人实现自我、完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但它成为士人某种群体化的积极认同却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反映到诗歌等文学艺术创作上,闲暇书写也有一个由微至著的过程。《诗经》中已出现一些初步的类型。东汉中后期,抒情小赋等叙志型文学的繁荣则体现了"闲居以养志"逐渐得到了士人的认同。从汉魏之际直到陈隋,闲暇书写在诗歌史中的表现愈益丰富,在仕隐关系、身份认同、空间场域与景观、风格与类型等方面形成了一些传统,这对文学史、思想史而言都是有意义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道教在社会上层与民间大众之中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与悠久的传统。所谓长生不死的仙人,是道教文化中最重要的主体;在我国民间的神仙传说中,吕洞宾的知名度最高。吕洞宾原是现实生活中实有的普通文人,后来被民间传说奉为仙人。读其诗,的确别有意趣,可以增进人们对道教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北宋文坛领袖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被人们尊为宋词豪放派的开山鼻祖,是公认的豪放派词人代表。虽然苏轼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但是豪放并非苏词的全部风格,苏轼还是写婉约词的高手,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婉约词。本文试从苏轼婉约词的思想内容和风格以及苏轼婉约词的地位与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苏轼。  相似文献   

15.
古典诗词的"化用"与"用典"相区别,通常发生于诗词歌赋内部,原句与化句较为相似,评价时更看重"造"与"新",即能否运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子生发新意,令如己出。由于前人的诗赋成果、文学观念的自觉、诗人良好的文化修养与厚古意识等原因,在中国文学史上,化用修辞第一个小高峰在建安时期出现了,表现出建安文人对先人文学的自觉借鉴,其化用具有来源丰富不过以《诗经》最为常见、分布集中、形式多样的特点。建安诗歌运用化用的手法可概括为赋、比、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初次从"陌生化"角度分析探讨禅宗诗歌的表现手法.禅宗诗歌业已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陌生化"应用体系,其特点在于外乖常理而内合佛理,以表象的直观传达凝炼的哲理,并通过营造适宜的"心理距离"使参禅者产生"陌生化"的感受.禅诗"陌生化"的手法源于禅宗"但参活句,莫参死句"思想的影响,它和禅宗世界观中作为核心的"自性"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北魏时期飞天艺术审美风格的嬗变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审美范式形成的典型代表和关键阶段。以北魏时期飞天艺术形象的形成和发展为切入点,探讨飞天形象的传播进程和特点,从造型、服饰、色彩、构图形式等方面全面阐述北魏时期飞天艺术风格的审美意涵,有利于更深入地探究飞天艺术风格在北魏早期和中晚期审美范式的变迁过程。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多源文化的互渗与交融,时代精神的塑造与追求合力推动了北魏飞天艺术风格的审美中心转移和时空上的双重性演变。  相似文献   

18.
风格     
装潢公司的设计师喜欢胸有成竹地问顾客":您要什么风格?"每逢有人这么发问,我就比较紧张。风格,多么地高雅!用到我身上合适吗?我一个老百姓,有一套不漏风的房子已经不错了,还要什么风格?如果愣要说风格,那我的风格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但您还是得要一个风格。"设计师赵先生是个锲而不舍的人,见我眼睛发直,便循循善诱地说:"您来个古希腊的怎么样?再不德国的也成,或者法兰西?意大利?北欧风情?南欧格调?"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位具有新颖独创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赵树理作品蕴含着深厚的乡村气息,很容易引起广大农民的共鸣。无论是作品的题材、人物的安排、结构的设置、还是语言的修饰以及细节的描绘等,都严格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通过字里行间浓郁的乡土气息,来通俗易懂地反映现实意义,用大众化的作品将小说描写推向另一个高峰。本文将从作品中蕴含的乡土情结入手,探究赵树理小说独特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20.
末世离乱的相似背景下,处于晚唐的吴融与晚宋的徐玑诗作中,俱有对宦途的忧虑与感慨,但二者诗歌又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吴融的诗歌具有"喧闹的凄冷"式末世悲哀,徐玑则呈现出一种"寂寞的凄清",这与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以及所处时代仕宦文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