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叫"掉渣烧饼"的土家族烧饼从武汉火到上海,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迅速蔓延全国,制造了一个无声的土家族"超女"创富传奇故事。这种小吃的创始人据传是一位女大学生,被人冠以"烧饼西施""烧饼皇后"的名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她靠传授技术和收取加盟费就淘到了上百万元。开一家烧饼店的最大固定资产就是一台价值3000元左右的电烤炉,最大的无形资产就是一个几乎公开的所谓调味料配方,加工技术也非常简单。这种烧饼2  相似文献   

2.
正瘦西湖上,一泓曲水宛若锦缎,如飘如拂,时放时收;扬州月下,一地银辉如水流泻,如霜如雾,亦娇亦柔。真不知是谁丰盈了瘦西湖,是谁妩媚了扬州月?"二十四桥明月夜,波心荡,冷月无声。"到扬州去看瘦西湖,是源于姜夔词中的这一句。"二十四"桥,让人有到实地数数的想法,至于"波心荡,冷月无声",我知道要有独特心境与之契合,没有过多的企求。但与朋友入住一旅店,酒后的黄昏,在楼宇间,看到扬州的月亮露出的硕大面庞,确实惊人。没见过这样大而扁的月亮,似网络上的"笑脸"。  相似文献   

3.
领导的表率是夯实"软资产"发展根基 领导者的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领导班子的言行举止对广大职工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领导班子必须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富阳庙山坞,黄公望结庐隐居处。站在2016年第一场梅雨里,我叫了声:"黄……"未及出口的后半声,如一滴雨从竹梢无声地落入我的衣衫,如更远处苍茫的雨雾,无声地融入大地。黄什么呢?大师?先生?老伯?公望兄?大痴?……被尊为"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1269-1354),以那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富春山居图》和他本人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无疑该称呼他为大师。可是,他本人喜欢人们称呼他什么呢?还是根本无所谓?  相似文献   

5.
品牌视觉形象是品牌的"外衣",同时,"品牌视觉"已经是一种营销行为,因为消费者对某个品牌的最初认识往往是从接触品牌外表开始的.品牌视觉形象,也是我们接触和感知一个品牌的"最初",一个"美感质感"的优好"外衣",刺激并吸引着我们的感官,会赢得消费者的芳心,进而增进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相似文献   

6.
正"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不愧为一个审美的高手,"荷花羞玉颜"比沉鱼落雁更具美的生动和质感。浣纱那不过是日常生活里一种常见的劳作,她也不过是江南乡野间一位平凡的女子,然而就因为二者的结合,江南地域里一条普通的溪流,从此有了一个盈满诗意的名字——浣纱溪。这样的女子其实在江南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溪流其实在江南也不在少数。然而,就因为二者的结合,浣纱的越女从此成为江南最妩媚的剪影。  相似文献   

7.
近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理论室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发起举行了一次名为“文艺学史与当代学术转换”的座谈会。会议的参加者基本上囊括了北京地区从事古代文论专业的优秀学者 ,也包括发起单位的一些专业研究者。近些年来 ,国内的古代文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黄卓越认为 ,如果说这种进展在以前还是如地底的潜流无声地流淌 ,那么现在已经开始浮出水面。对于古代文论界所称道的转换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西安会议所称的“现代转换” ,是主要就古代文论资源的利用而言的 ,这个话题目前文论界已经深入到了哪一步…  相似文献   

8.
作为西晋时期著名的经学家与文学家,杜预的经学研究与文学创作受到了"道-圣-文"话语模式的潜在影响。在经学研究方面,这种影响体现为杜预凭借对《左传》的研究总结出了"三体五例"之说;在文学创作方面,这种影响使杜预的文学作品《杜预集》呈现出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写作话语政治性凸显;二是尊经复古,引经据典;三是注重礼制。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拥有硬实力的同时,如何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加强软实力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课题。习近平主席曾指出,"要着力推进国家传播能力的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外传播正尝试探索新的传播路径和话语沟通方式,增进与世界的沟通。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能润物细无声地展现民族精神和国家魅力,还能  相似文献   

10.
将海南文化发展视为中原文化"洗礼"的产物,是以往海南文化史研究中习以为常的认识,这种认识凸显了中原政权对海南文化发展的单向影响,然而,这只是部分学者所建构的海南文化史。冼夫人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历史真实表明,海南文化的发展绝非被动接受中原文化"洗礼"的过程。在与中原政权的互动中,海南先民主动寻求了中原文化地方化的变革。这种历史真实的存在,不仅证明国家认同与区域认同之间完全可以实现和谐统一,也诠释了中华文化形成中民主的"多元"最终形成"一体"的历史过程。对中华文明而言,这恰是海南文化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视觉效果是诗歌的重要审美要素。它通过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或所激发的想象,以及语言文字本身所产生的画面感来实现。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所在;中国诗歌崇尚写意,重视诗歌带给读者的感官体验,很多古典诗歌仿佛水墨丹青的写意画;西方诗歌重理性、逻辑,强调写实,很多西方诗歌就像质感丰富的油画。中国诗歌传到西方之后给西方带来了"意象派"的革命,开创了西方诗歌创作的新思路,后现代的视觉诗更打破了传统语言形式,突出视觉效果。通过对比汉英诗歌在语意视象和语形视象上的差异,揭示了汉语诗歌在视觉效果表现方面的独特优势及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作为拙著《儒家角色伦理学之二:21世纪视角》的总结部分,本文以一种宏观的视野对儒家文化的代际传承问题予以概述。儒家文化本身就是"道"的一种体现方式。我们把中文的"道"诠释和翻译为"travelling together through a shared cultural landscape(穿过共通的文化景观之旅)",这个术语有两个地方需要强调,一是"共通的文化景观",即文化是在人与人之间共享的,这种共享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完成;而这种大规模的共享一旦跨越了时间长河,就形成了时间之旅,所以就有了第二个派生的含义:"旅程",这与"道"通常被翻译为"路the way"是相符合的。在儒家传统上,"孝"和"家庭"作为一组概念,为"共享"提供了空间上的场所和时间上的纽带,这是我要着重分析的内容。而作为"儒"的文人群体则肩负着文化传承的庄严与重量。"人能弘道",作为一种活的文化,儒学不仅长了"腿",而且是真实的、强有力的谱系,它是具象的、不死的,在每一代人中不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3.
西晋文学对话在文人交游的氛围中展开。文人交游的产生是文人与权贵对话的产物,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他们对话的工具。在这种语境下产生的文学大都是为谋求政治利益而作的唱答诗,多以"轻绮"为艺术特征。"浅而绮"文学审美的形成,也与当时玄学的发展关系密切,"游仙"诗与"隐逸"诗文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玄学的影响,玄理使文学在与玄学的对话中上升到审美之境。刘勰所谓的"轻绮"、"浅而绮"不仅批评了西晋文学华美雕琢的文风,也批评了西晋文学玄虚平淡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能歌善舞的演员越来越多,载歌载舞的节目也越来越多,一些“歌伴舞”、“舞伴歌”的艺术形式更多地出现在舞台表演节目里,出现在群众性和艺术活动之中,这也许就是时代的要求,是当代人民群众的需要。 舞蹈和音乐同为表情艺术,在感情的表达方面,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关联的地方。音乐家吴祖强曾指出:“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它们的这种结合  相似文献   

15.
有关专家称:纳西古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它保存了中华民族的音乐瑰宝,使得中国古代音乐史不再是一部“无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无声的历史的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某种意义上说古代建筑是古代一定社会历史的缩影,是古老而珍贵的旅游资源.文章概括了中国传统建筑主要特点,以及时现在建筑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中"魂归故里"一直是国人难以割舍的情结,古往今来,这种情结一直促使着海内外炎黄子孙回归故土。这种传统文化情结的根源在于中国古代神话中没有关于灵魂归宿的神话,这种归宿感的缺失和对与灵魂有关的平行世界中故乡的美好眷恋导致国人对"魂归故里"有强烈的渴望。  相似文献   

18.
于全有 《文化学刊》2010,(1):115-119
"教授"本是指高等学校中职务最高的担任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是一种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拥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度与尊敬度、影响力与感召力的崇高的称谓。因种种社会原因,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各种名号的"教授",使"教授"之称呈现出多元、泛化的失范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外部的社会人士对"教授"形象的欣羡及对"教授"称谓的攀附贴搭的追逐而造成的。对"教授"称谓失范现象的规范与整治,已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19.
美国电影《蝴蝶君》表现了编剧黄哲伦、导演柯南伯格试图重构东方主义的愿望,但影片内化的"西方"基因,使得这一愿望大打折扣。在这种无意识的"重构"与"妥协"中,"女"主人公乾旦与间谍的身份设置变得模糊复杂;京剧、中山装等中国符号,及场景的选取或误用别有他意。实际上,影片对东方的解构,是黄哲伦不彻底的"东方"与柯南伯格想象的"东方"的杂糅。  相似文献   

20.
国外企业管理中流行一种说法:"领导者的工作,十分之七的时间是在考虑选人与用人".这种说法,道明了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