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版·域-国际青年版画家作品邀请展》前不久在浙江美术馆举行。 版画是在各种不同材料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版画在历史上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已有上千年历史,创作版画则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后来取得了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李桦教授,是中国现代新兴木刻的创始人之一。他从事木刻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是现代中国最有成就的版画家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木刻版画资料的收藏家、研究家。《中国古代木刻与新兴木刻》以翔实的史料、精辟独到的艺术见解。分古代和现代两部分概述了中国木刻版画发展的全貌。较完整地收入中国从古到今各个历史时期的有代表性的木刻版画多幅,是一部有木刻艺术理论和木刻美术形象的图文并茂之作。木刻版画在中日两国悠久的文  相似文献   

3.
李忠 《文化交流》2011,(10):1-2
今年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又是鲁迅诞辰130周年。面对新兴木刻这一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文化运动,作为这一运动的策源地之一、中国美院美术馆的"重负与重览·中国美术学院版画之路"展览9月7日正式开展。与此同时,"第十九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也在浙江美术馆拉开帷幕。这是继"鲁迅的面容——中  相似文献   

4.
正浙江美术馆展出的"水印千年——中国水印版画大展",以时间为版,印历史;以自然为版,印万物;以大地为版,印天下——"水印千年——中国水印版画大展"日前在浙江美术馆展出。中国是版画艺术的发祥地,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用版画漏印法在织物上制作的工艺布版画,此后从用墨汁和水质颜料印刷的古代水印木刻到汲取了传统版画、民族绘画、民间美术精华的现  相似文献   

5.
正生命已逝,作品永存。2015年11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乡土情深俞亚华版画作品集》。著名版画艺术家赵延年教授生前为画册题签。特定的年代,将这位版画家的艺术生命紧紧地融合在浙江海宁的土地上,熟悉得透彻了的生活,赋予他百余幅版画,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三农"题材镌刻在刻板上,把民情、民俗和民风凝固在画面中。俞亚华(1935—2003),1958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版  相似文献   

6.
一幅由十五巧板创作而成的《兰亭序》6米长卷:324个字,每个字都是用15块小板组成,字迹既潇洒飘逸,又苍劲挺拔;全文出现的20个"之"字,各不相同;独特的书法韵味、版画风格,使其显得更加妙趣横生,惹人喜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苏渊雷教授观后题词:慧心巧板序兰亭。浙江美术学院王伯敏教授题词:巧中生趣。温州八旬诗人王敬身也称赞:亦是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下半年,皖西博物馆启动革命史陈展"红旗漫卷"的改陈工作,着重解决重点内容不突出、陈展形式单一等问题。次年,《八月桂花遍地开》完成并对外展出。改陈后的陈展《八月桂花遍地开》史料准确,脉络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系统地再现了皖西革命的光辉历程,体现了综合馆的特色。在展陈形式上,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同文物紧密联系起来,让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皖西地区的革命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读书人,有购书藏书之癖好。而藏书中采用夹贴独特的藏书票标识,犹如在书上题名或盖章以示书之所有一样,近些年来日愈兴盛。一些爱好者还专门组成了一个“中国藏书票研究会”。10多年前,这个研究会在香港举办的中国版画藏书票展览,引起了世界文化界极大兴趣。后来在荷兰举行的“第21届国际藏书票家和爱好者联盟大会展览会”上,我国送展的60位画家为主作的106枚作品,其中以其具有中国特色的套色木刻藏书票,在几乎全是黑白版画的西方藏书票当中,特别显得醒目,大受欢迎。荷兰藏书票协会主席德布鲁金评赞道:“具有强烈的民族色  相似文献   

9.
最近温州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此文就国务院《批复》指出的"独特的‘山水斗城’格局"进行了解读,并通过采访对延续温州城市特色、保护瓯越文化作了评析。全文言简意赅,读后对温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筷子的由来及变迁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据历史学家考证,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了。古代筷子叫"饭棍儿"。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东汉时,人们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属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相似文献   

11.
文化文物资源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是国家的"金色名片",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对于传播博物馆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郑州地区为例,从文物资源社会开放、馆际交流及藏品利用、"互联网+"的运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方面探讨了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木版水印常被看作是古代独一无二的一种印刷术,它可静观宇宙,又可格心成物,字与画共同复印出了一幅相似的生活场景。透过纸张的缝隙,不管是寻常老百姓还是传统文人,他们都能在这方小小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心灵抚慰。中国单色木版印刷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技艺,远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具有相当水平。到了明末,胡正言开创的十竹斋,更是将"饾版""拱花"等套色叠印技术发展到极致,《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的相继问世,开启了彩色  相似文献   

13.
赵新萍 《文化学刊》2023,(1):248-251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都邑经济高度繁荣、文化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时期,商业、手工业发展历数千载,盛极于赵宋之世。画家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以画卷的形式展现了北宋年间汴京城内盛极一时的景象。本文以北宋汴京城内下层商业活动为主,通过《清明上河图》中复杂的地摊经济形态,分析当时地摊经济的主要特征及欣欣向荣的原因,进而重点分析地摊经济对当下经济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1925年,夏承焘为西北大学国文课编写《史学外之章实斋》讲义,原件藏于温州市图书馆,没有收在《夏承焘集》(1997)内,在此是首次披露。以往研究较为薄弱的夏承焘青年时期,因为这本佚稿的出现而具备了重新研究的可能。夏承焘青年时期的文学活动主要有二:温州慎社时期的酬唱活动,西安时期西北大学的教学工作。在他中年的回溯中,西安时期意味着其文学观的确立和学术志向的初步形成阶段,这份佚稿就编写于这个转折时期。在章学诚文学观的引导下,夏承焘走出了早年在地方性永嘉之学中沾染的事功纠结,并且协调了内在于自身的新旧两股学术潮流。旧学术与新文化在章学诚“不趋风气而为学”中得到了统一,青年夏承焘的文学观由此也埋下了专精词学的伏笔。  相似文献   

15.
中华瑰宝     
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大部分来自清宫旧藏,而宫中收藏的开始,可上溯至宋朝初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宋朝时期,宋太祖重视文教,建秘阁,将书籍真本和内府古画墨迹藏于秘阁之中,成为北宋宫中的博物馆。今天,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部分书画和铜器,在当时已有记载。故宫承续的清宫旧藏,有的藏品出自清代宫廷,足以代表清代的工艺水准;也有的来自友邦馈赠、臣民献纳,珍奇稀有自不待言;弥足珍贵的是,  相似文献   

16.
洪皓是北宋与南宋交际时期的一位爱国忠臣,使金被滞留十五年而不变节,有"宋之苏武"之称。本文主要研究其所著的《松漠纪闻》中所涉及的包括金国的军国要事、礼仪制度、山川地理、经济物产、民族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内容、特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松漠纪闻》是一部内容翔实、包含广阔的笔记小说,对于后世修著与研究金国历史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湖山相映,友谊相连。2019年,是浙江省与日本静冈县建立友好关系37周年。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浙江美术馆主办,日本静冈县政府支持的"浙江·静冈文化艺术交流——柳泽纪子版画作品展"3月在杭州开展。此次展览共展出艺术家80余件/组作品,其中包括2018年的部分新作《动物语言》系列。  相似文献   

18.
王安石在其变法的纲领性文论《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的人才政策,虽然是为了应对北宋基层社会的变化而制定的,但是其"募役法"却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北宋基层管理体制的恶化。叶适《外稿》中的《铨选》与《吏胥》二文则明确指出南宋基层社会的病灶所在——"吏胥之害",既分析了"吏胥之害"的原因,又提出了应对策略。这些文献对我们当下进行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温州,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把这个荣誉捐赠给世界温州人博物馆,是希望能和家乡父老分享我用心血换来的在国际舞台上的点滴成功。"如果说有人生来就属于舞台,叶璐毫无疑问就是这一类人。她是从温州走出去的世界级女高音歌唱家,在音乐路上,她先后收获了"意大利歌剧终身成就奖"、意大利"文化骑士"和"文化形象大使"等烙  相似文献   

20.
方其军 《文化交流》2011,(10):30-33
《黄金稻现——河姆渡文化特展》从6月28日至8月31日,历时2个月在台湾展出。展览共精选了99件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分四个部分展示远古河姆渡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富饶生态、黄金稻现、湖畔人家和精神生活。“富饶生态”反映河姆渡时期的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