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奇遇人生》是2018年腾讯视频推出的一档真人秀节目,集合了旅行、纪实、明星访谈等多重元素。该节目采用纪录片的摄制风格和叙事手法,以人文、质朴、治愈的节目风格,受到观众和业界的一致好评。本文将从审美构建、制作形式以及价值追求几方面分析《奇遇人生》的成功经验,以期对真人秀节目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并非如冯友兰所言的"无中心思想"而落于洋洋洒洒,道即是其纲领,而且对道之性格作了深刻阐发。夫道者,无所不在,无形无象,而应变无穷,然其又是恒常实存。故凡万物之生息长养,与夫自然界之一切现象,殆无能自外于斯道者。因此要顺其自然,以合于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探寻道和德的宗教起源,以词源学、考古学和艺术史的丰富资料证实战国至汉传世文献中道与德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6.
7.
刘沅(1768-1855)是生活于清中后期四川成都的一位大儒。他著述极丰,其思想被称作槐轩学说,博大精深,代表性著作为《十三经恒解》,《诗经恒解》《周易恒解》是其中两部。《周易恒解》中刘沅通过《易经》义理和六十四卦中相关卦爻——《坤》《家人》《姤》《归妹》的内外含义建构了其关于先天女性道德观。《诗经恒解》则是在其先天道德伦理范畴下具体阐释的女性道德观。刘沅关于女性道德伦理的阐释,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儒家知识分子对全社会女性道德的总体评价和认识。刘沅从周代王公贵族的后妃妇德、夫妇之德、晚辈女性之德,以及《诗经》中女性失德的反面事例阐释了他对女性道德的看法。这在当时思想文化环境下是一种认识上的突破,无疑具有进步性。  相似文献   

8.
太极图是与先天《易》伴生的配经之图,毁于秦火,而古文“风”字证明了它的真实性。太极图的初形是伏羲氏图腾,伏羲氏图腾以盘旋相逐的双蜥蜴为象,后来盘旋双蜥蜴就成了盘旋双龙。伏羲氏以蜥蜴为图腾,所以伏羲氏的经典被命名为“易”(蜥蜴)。  相似文献   

9.
《纽约时报》2008年8月31日刊登了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文章《来自华南的明信片》,有人戏言,这是在给广东免费做广告。这段中国对外传播的佳话源于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一本闻名全球的书——《世界是平的》的作者弗里德曼的"神交",早在他任重庆市委领导期间就十分赞同《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所表述的"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观念,并号召当地官员阅读此书,他还邀请弗里德曼到重庆做客,但那时弗里德曼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未能成行,此后汪洋又把这本书推荐给广东省委领导和官员。2008年8月借到北京参加奥运闭幕式之机,弗里德曼第一次来到了广东,见到了汪洋,于是……  相似文献   

10.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代著名的戏剧大家莎士比亚与中国明朝的戏剧家汤显祖生活于同一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背景非常相似,两人在戏剧上皆创作出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绝世佳作。使用联系和分析的手法,通过戏剧文本内容的伦理逻辑分析与对主体欲望的追求在文艺作品中呈现出的人文主义精神,阐述两人的著名爱情喜剧《仲夏夜之梦》与《牡丹亭》之间联系与区别,并对两部作品之间在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上的异同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1687年,弗朗索瓦·贝尼耶完成了儒家经典的首部法译本,命名为《孔子或君王之道》。该部作品在之后的三百余年间并未出版,所以不为中外学者们所熟知。本文通过分析贝尼耶的生平,《孔子或君王之道》与《中国哲学家孔子》的关系和不同以及贝尼耶的儒学思想,以促进学界对该部译著的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何一枫  舒姝 《文化交流》2013,(12):32-35
“混沌始开,江南古陆。天池苍穹,震旦天目。” 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原创茶艺情景剧《天目茶道》,在她的序曲、微电影《天目音画》展现的奇丽风光和珍稀动植物中开场。辽远的过去续接可触摸的年代。“梅福植茶”“彭祖采芝”“昭明分经…明本说法”“天目问茶”五幕微话剧,似诗画卷轴徐徐打开,低吟浅唱出天目山干百年来茶文化发展的轨迹及其风韵。  相似文献   

13.
癸未初秋,吾北去京华,晤美术界神交久已的廖静文、王镛、陈平等名士。到京的首日,在友人引见下初识青年画家孙明先生。他给吾第一印象,就是憨厚、真诚,和不可掩饰的才情。是可信赖、可结交的人。都是同行,谈助自然就落在了绘画上。蒙他厚望,请吾评评他的画作。通过数天的交谈,吾对他坷坎的身世与艰难的学艺过程颇为感动,也对他有了更深一层的敬意与敬重。  相似文献   

14.
"生生之谓易"--试论《易传》"天人合一"论生态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代西方生态哲学的兴起及其向古老的东方文明寻求支持精神的建构取向,引发了海内外学界重估传统的思潮,传统的“天人合一”由此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杜维明先生曾提到,新儒家学者钱穆、唐君毅、冯友兰都认为“儒家传统为全人类作出的最有意义的贡献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在他看来,这标志着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①蒙培元先生进而指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究天人之际’的问题,而中国哲学的基本理念是‘天人合一论’”。②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哲学是深层生态学”③。这些思考对挖掘中国传统思想的生态哲学资源、发扬其…  相似文献   

15.
正~~  相似文献   

16.
美国获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作家托妮·莫里森所著长篇小说《所罗门之歌》已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文译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简化人情》的作者陈晓萍教授学术成就斐然,又身兼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主编、大学行政主任,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是一位成功的母亲,一双女儿卓然出众。“了结的需要”一文,便指出了她成就的内在驱动力,那是一种每开始一件事都要有一个结果的需求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力量,使陈教授的人生履历羊毫多彰,  相似文献   

18.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在同一时期分别在中国和英国创作了《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这两部作品讲述了16世纪中国和希腊妇女因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而反抗道德和制度束缚的冲突故事。作为中英两国的伟大剧作家,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作品比较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共同课题。汤显祖所处的中国晚明时期与莎士比亚所处的詹姆斯一世时代,因为历史、传统、地缘、社会经济状况等的不同,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该文从社会价值观的角度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写作背景、主人公的性格、抗争历程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以揭示两部同时代作品所体现的16世纪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以雕缛成体"说和"自然之道"说的提出,具有整合自然审美理想和文章雕缛传统的特殊意义。考其实践基础,既有汉大赋兴盛以来穷思极想、铺排夸示的艺术倾向,又有山水诗兴起过程中巧构形似的艺术讲求;究其理论背景,一方面是汉魏以来崇尚心智创造的"智术"理念,一方面则是魏晋以降强调感物吟志的"应物"理念。《文心雕龙》因此而历史地形成了具有整合意味的自然雕饰美学观念。《文心雕龙》自然雕饰观念体系的展开方式,表现为"文体"论与"文术"论的并行互补,而其所以互补的机理则在于"成体有术"的文体方法论。作为中国古典自然雕饰美学理论经典的《文心雕龙》,其最大的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了"自然"与"雕缛"的整合问题。从"以雕缛成体"悟入"自然之道",有助于克服长期以来的简单二元对立思维,有助于体会中国传统"以技而进乎道"之"道术"论的深刻内蕴。  相似文献   

20.
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村出土的楚墓竹简(图版和释文见文物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郭店楚墓竹简》),除《老子》和《太一生水》外,余皆儒家作品。其中,《忠信之道》是文字较短的一篇,它与其他篇的思想大致趋同,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楚简是活跃在楚国的一个流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